这真是天悬地隔的差别呵!
以上所说,不过是北京大学的一隅,这五年来,仅就北京西北郊区的学校而言,变化更不知有多大!汽车出了西直门,大路两旁,已矗立起一丛丛一簇簇的高大建筑,就我目力所及,看到有中央民族学院,外国语学校,人民大学。穿过北京大学,经过清华大学,转到贯穿东西的笔直大道上,两旁是兴建未完的几个学院:航空学院,地质学院,矿业学院,石油学院等。在这几处广大的工地上,工人往来如织,建筑工程还没有结束,万千的学生已在开始学习。在还未完工的大门上,飘扬着各色的彩旗,还未铲平的大道旁,树立着欢迎新生的标语,如“欢迎我们的新战友”,“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等等使人兴奋的字句。我到了矿业学院的一座大楼的最高层上(这座楼里正在安设电灯,装钉黑板椅桌),凭栏望去,远远四围的整齐排列的校舍都收入眼底:石油学院是深灰色的,钢铁工业学院是白色的,航空学院是浅灰色的,矿业学院是淡红色的;在各座建筑中间广阔的空地上,还长着青绿浓密的庄稼。这时正是课余锻炼时间,在各个学院的广场上,都有一群群穿着各种各色运动衣服的学生,在欢呼游戏。从上面远远地看下去,就仿佛是东一盘西一盘的五色彩珠,在不住地跳跃转动!
暮色苍茫之中,静穆庄丽的西山,正在慈蔼地望着这些幸福的青年微笑。西山,她是饱历沧桑的。还不过是五年以前,这西山脚下的一两千个青年,还在受着迷惑,受着欺骗,受着迫害,受着饥饿;而五年以来,我们自己的党,自己的政府,已经把西山下这一片大地完全变了个样子!
宪法第九十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这些学校都是在宪法公布以前就建立了的,而这些学校还不过是北京城郊我所看见所知道的一角。推想到全国各地各种学校的蓬蓬勃勃的建设情况,怎能叫人不充满了信任与欢欣,而为我们亿万的青年人庆幸!
伟大的“保证”,伟大的“关怀”,我们的孩子是幸福的!
我们自己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赶上了这伟大的时代。感谢之余,我们也要保证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青年人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北京。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日报》1954年10月9日,后收入散文集《归来以后》。)
《印度童话集》-1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
前言
这本印度民间故事集的作者穆·拉·安纳德(M.R.Anand)于一九○五年生于印度西北边境的白沙瓦(Peshawar),他早在一九一九年就参加了青年反帝运动。
他在本国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受教育,和英国的前进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安纳德在二十几岁就开始写作,他是印度作家协会最早的会员之一。他的作品主要的是长篇和短篇小说,描写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痛苦生活。他是一个反帝、反封建、反战争的作家,印度和平运动的健将。
安纳德还是印度印中友好协会总会的理事,印度和平委员会的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理事。一九五一年,他曾以印度亲善访华团团员的资格来到我国北京,参加我国国庆节庆祝典礼。一九五三年,他荣获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一九五二年的国际和平奖金。
当我在一九五三年底参加中国中印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印度的时候,承作者把这本民间故事集送给我,要我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国的小朋友们听。
如原序里所说,这本集子里的故事,都是作者在小的时候从他的母亲、姑姑和阿姨那里听来的印度最流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他的印象很深,他就把它们重写了下来。他认为这些故事,不但儿童可以看,而且大人也可以看,不但印度人可以看,外国人也可以看;因为民间故事,通过国际间的来往,常常有相似的题材。关于这一点,我很同意,因为如本书里《空中楼阁》一篇,在许多国家的童话里,都有相仿的故事;《一个婆罗门、一只老虎和一只豺狗》一篇,和我国的《中山狼》故事,就很相像;《多话的乌龟》一篇,印度和缅甸就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故事。
在这十二篇故事里,除了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以外,几乎全是以神仙和王子、公主为主人公的故事,这和印度的宗教和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不过作者在改写的时候,加上了他自己的观点,比方在《鹤和鱼》一篇内,我以为作者是在影射殖民者在印度的阴谋统治的。
这本民间故事集的原文,是很美丽的,为便于中国儿童的阅读,我把较长的名字,略加删节;有关于印度的典故,也加上简短的注释;在文字方面,根据中国的口语的形式,也略为上下挪动。在这几点上,我想作者是能够了解的。谢冰心一九五四年十月原序这本集子里的这些故事,都是我在童年时代,我的母亲和姑姑给我讲的。我重述这些故事的第一个动机,就是对于那个时间的眷念,那个时间就是当“从前……”开始以后、而故事还没讲完、眼睛已经闭上的时候。
但是我也想着在我们国家的民间故事里,存留着我们碎断的传统的唯一链环。我以为只有追溯母亲讲给儿子听、儿子又讲给儿子听的那些故事形式,我们才能发展我们现代短篇小说的新型。当然,现代的短篇小说,假如它真是一篇民间故事的话,就是一篇高度发展的民间故事。但是像现在的短篇小说形式的复兴,似乎是一个适当的时机,把它和较早的故事关联起来,这形式,出人意外地,似乎是存在我所搜集的一札故事的资料里。无论如何,我必须承认我自己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虽然放进了许多新的心理学,可是我总努力使它的技巧和民间故事近似;所以,在我的短篇小说里受这些故事的影响总是很深的。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