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五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13天前 | 347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从屋内踏上一层层的“台阶”,掀开竹帘走出门外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办公室和食堂,原来都是花洞子改的!


站在门外细细一看:矮矮的房檐,棉纸糊着的宽大的“窗户”,向后倾斜的平顶,真是原来的两个花洞。这种花洞的房子,外浅内深,前高后矮,冬暖夏凉。这时候从窗外透进灿烂的阳光,屋里浮动着花香和暖气。头上有电灯,桌上有电话……我再说一句,普通一般机关学校的办公室,也不过如此,而且,他们哪里有这么多的花呀!


草桥花队也是一样,只不过是食堂扩大了,从原来的花洞建筑,延伸出一间小礼堂式的大屋子来。黄土冈花队专养茉莉花,它的队部办公室,根本就在熏房——也就是花洞的一端。郑王坟花队是苗圃队,那里的办公室像个平房。张家路口花队是苗圃和鲜花参半,那里的办公室,是背倚着人家的院墙,矗起两扇山墙来,盖上小小的三间屋子。门内陈列着许多花木瓜果的标本,门外窗前摆满了等着往城里运送的、大盆大盆的肥美的菊花,远远望去像是个“菊展”。


总起来说,这几个花队,除了两个苗圃,本来没有花洞可改以外,其余三处的办公室和食堂,多半都是花洞改“建”的。


改得多么好,多么巧妙,多么适宜,这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人民公社刚刚建立的一年之后,大家勤俭办社的时期,这样做,是完全符合于多快好省的原则的。我只看到他们处处摆花,和拿花盆当椅子等等朴素清雅,野趣盎然的一面,我的眼光真是太片面太肤浅了!


穗小札》。)




塞北变江南


人们对于美好、富裕、丰富多采的生活的向往,自古已然。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因着气候和水土种种的关系,江南人民的生活,就比塞北美好富裕得多。因此我们历代的文人学士,对于江南总是念念不忘,恋恋不舍。只看他们写过多少调奇“忆江南”“望江南”的小词?在他们的诗词中江南的生活又是怎样地丰富多采?“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曲岸持觞,垂杨系马”,“开帘送酒,临水悬灯”,这些赏心乐事都联系着“绿如蓝”、“碧于天”的最可爱怜的江南春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因此,对于无水或者水少的寒冷枯黄的塞北,在他们的作品里就充满了反感,像“衰草悉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这种衰飒荒凉的描画,真是举不胜举。他们描写的艺术越高,就越使得他们的读者视塞北为畏途。身未出关,心里已经充满了“马后桃花马前雪”的委屈自怜的情绪了!至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那些生疏的名字,对于他们更是鸟飞不到的地方,除了流放的囚徒,和戍守的将士,是很少人自愿到那里去的。


我觉得,我们古代的文人学士的向往江南,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人习惯于不劳而获、寄生寄食的生活,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就想往哪里去;一方面,在他们那个时代,做梦也不敢想到人类是能够改造自然的,只有现代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有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而且坚决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潜力的人们,才会团结起来,凭着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漠的塞北,一下子变成明媚的江南!


我初到十三陵水库工地的时候,那里还是弥望的荒沙秃岭。水库拦洪以后,我再去时,大坝前头已是一片“绿如蓝”,“碧于天”的湖水,把四周的山色映衬得十分空翠,十分明媚,大有杭州西湖的风味。密云水库我是在拦洪以后才第一次去的,真是远山叠翠,绿波万顷,和我记忆中的太湖,不相上下。今年春天,我还去过三门峡水库工地,那是个更伟大的工程!我已经能够想象三门峡水库拦洪以后,从西安顺流而下直抵洛阳,两岸是鱼米之乡的绿油油的山村水郭……当我知道十年以来在我们广大的国土上,已修建了六十多座大型水库,和四百多万处中小水库和渠道的时候,我不知道应当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出我的感激和欢喜。


在我们伟大的党的领导下的六亿人民,正在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纵横驰骋,充分发挥着主观能动的治水威力,等到南水北调和根治沙漠等远大理想一一实现了以后,将会有山皆绿,无水不清,全国人民都过着美好、富裕、丰富多采的生活,塞北和江南将和我们的古人一样,永远成为历史上的名字了!


穗小札》。)




“晚霞”和“莱阳绿”


今年国庆节前后,我参观了几座北京的新的伟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车站、民族文化宫……在惊叹其崇高壮丽之余,最使我感到欢喜的是这些新的建筑比旧的建筑如故宫、颐和园……在色调上较为素静清爽,因而也显得更加雅淡,更加庄严。我想主要是新建筑没有沿用大红大绿金碧辉煌的画梁雕栋,而是在阶柱和地面上,用了大量的各种坚滑莹洁的石头,同时在仰顶上、灯盏上、墙壁上,做些极其精巧细致的“金碧”装饰,和这些玉石相映相衬,一眼望去恍如琼宫玉宇一般地晶莹璀璨。比如人民大会堂里的交际厅,那几根大圆柱,就用的是东北出产的“晚霞”石,地上铺的是山东莱阳出产的“莱阳绿”石。


“晚霞”是晕红温润,“莱阳绿”是空翠爽肌,使得厅内满座生春,这气氛是十分恬静,十分舒适的。


我从前在国内所看见过的庙宇宫殿(除了圆明园废墟上的颓门断柱之外),还没有大量使用玉石做建筑材料的。我想,拿石头来盖大房子,在运输和加工工程上都比用木头砖头繁重得多。在人民被强迫着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役的时候,要同时兴建这么些座巨大的石头工程,不但是旷日持久,而且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广大的国土上所出产的那些美丽坚洁的玉石都没有得到大量的利用,而治石的工人也就少到像凤毛麟角。我在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听到介绍说:在动手建造这座大会堂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位石匠师傅,但是在建筑过程中,他收了八十个徒弟,边学边做,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座比故宫的建筑面积还大的石方工程——人民大会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