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外国的、古人的作品中的可以吸收的东西也要学,当然我们不要去学什么“冷冷清清”,什么“小园香径独徘徊”,我们要学那种生动活泼的有生气的东西。这样去学,是够我们学一辈子的。
这种学习,真是“除死方休”。
毛主席还引用了鲁迅先生讲怎样写文章的一段话:
“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他说些什么呢?
他一共列举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我现在抽出几条来说一说。
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讲的是“留心各样的事情”,不是一样半样的事情。
讲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我们怎么样?
不是恰恰和他相反,只看到一点就写吗?
鲁迅先生着作等身,他是不是看到一点就写呢?不是的。看到一点就写,一定很肤浅。
比如说,你看一个人只看了一眼,他的眉眼之间有什么特点你都没有看出来,那你当然写不好。
所以要多看看,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怎么样?不是明明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硬要大写特写么?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硬写实在很苦。我们小时候作作文,实在苦得很,就因为那是硬写。那时候老师出的题目就很难写,例如“富国强兵论”,这里边又有政治,又有经济,又有军事,不但我写不出,在座的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写得完全。可是老师就给我们出这样的题,那才叫硬写呢。
不过这种题目也有好写的时候,反正不但你不懂,老师自己也不懂,那你就写呗。写的人不会调查,又不会研究,出题的人也没有调查,也没有研究。他要有调查研究,就不会出这个题目了。现在我们要是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就别硬写。自己别给自己吃这种苦头。
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写出来的文章,不但要反复地看,要多看几遍,还要反复地读。我刚才说过:“会讲的不如会听的”,“会写的不如会看的”,你写得好不好,读者一看就看出来了,一听就听出来了。
所以你写好了以后,顶好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人家听不懂的地方,有没有拗口或不顺的地方。
类。”
这就是说,你用的形容词,你懂,别人不懂,就失掉了写文章的意义。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自己结个疙瘩自己记住,别人晓不晓得没有关系,写文章就不行了,你生造形容词别人看不懂,等于不写。而且你白费工夫写,人家还得白费工夫猜。
句法有长到四五十个字一句的,其中堆满了“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许多口口声声拥护鲁迅的人们,却正是违背鲁迅的啊!
我念的这两段是关于学习语言的。《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我希望你们都常常学,细细看。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我打算讲的就是这些。一九六五年(本篇收入《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因为我们还年轻”
昨天有一位年轻人来看我,把他的新诗念给我听。
第一首诗的题目是:
《因为我们还年轻》。
我看着他热情的年轻的脸,我轻轻地跟着他念,“因为我们还年轻”。
虽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毛泽东时代就不算稀奇;你看有多少年过七十的老人,仍在为社会主义奋斗不息?
那时,围绕着我的是:
连天的帝国主义的烽火,遍地的封建主义的妖魔,白骨堆成山,血泪淌成河;国耻纪念比节日还多,这就是我年轻时候的中国!
我看不见前途,看不到人民的力量!
我把自己关进小小的书房,使我有耳听不见人民革命的炮响!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声胜利的霹雳震破天空,全世界革命人民欢声雷动!
伟大领袖登上天安门,庄严地宣告中国革命成功。
看见祖国天空碧青如洗,灿烂的阳光照满大地。
千万把镰刀挥动,千万把斧头举起,亿万张笑脸涌溢着心中的欢喜!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着急,‘你能做些什么?’我问我自己。
“半个世纪在彷徨中过去了,下半生决不能让它虚度!
我必须认真地改造自己,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如何服务?
毛主席早已讲得清清楚楚,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道路。
不能有任何犹疑’,和他们同命运,共呼吸;熟悉他们的生活,懂得他们的语言,写得出他们的憎恨和欢喜;打击敌人,团结自己,让文艺成为有力的武器。
石油工人说:
‘革命加拚命,拚命干革命!’
贫下中农说:
‘多采一盘花,支援亚非拉!’
解放了的人民觉悟高,力量大,一心只听毛主席的话,毛泽东思想来武装,闪亮红心照天下。
“看,年轻人,他们话不多,说的就是好!
壮语豪言教育了我,在毛泽东时代就要这样地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革命的青春永不老。
你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也不是那金色的黄昏。
我们都努力掌握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永不落的太阳!”
(本诗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1972年12月17日。)
樱花和友谊
樱花对于我,永远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去年九月,日本田中首相应邀访华,两国政府首脑通过友好、坦率的会谈,达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协议。这是中日两国人民二十多年来热切愿望的实现,也是两国人民不懈努力的结果。消息传来,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高兴。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