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六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70天前 | 5490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一情景至今仍然是那么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去年十月二十三日当北京的中日友协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举行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宴会上,中日各界人士八百多人,举起杯来,互相祝贺,乐队奏起《樱花,樱花》的日本曲调的时候,忆前想后,心绪潮涌的,我想,不只我一个人吧!


亲爱的日本朋友们,二十多年来,我们在风里,雨里,冰里,雪里,并肩携手一砖一石地铺出了这条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道路。这道路,过去并不是平坦的,将来也还是有曲折的,随时还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但是根据我们过去努力的经验,我们有勇气,也有信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正在创造着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民将在这条道路的两旁,把日本人民送来的山樱苗本,整齐地栽起,我们将以园丁般的万般珍爱的心情,仔细地培育,辛勤地浇灌,让它们在中国土地上,和我们的坚持中日人民友好的接班人,一同茁壮地成长起来,繁盛下去,使一年一度灿烂盛开的樱花,以它们的颜色和清香,来鼓舞我们世世代代的接班人,永远和我们的日本朋友,同心协力地为亚洲和世界和平这个伟大的事业不断地做出出色的贡献。


(本篇最初发表于《大公报》1973年1月11日。)




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在日本樱花盛开,春深如海的季节,以廖承志为团长的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从四月十六日到五月十八日,访问了和中国有两千年友好联系的近邻——日本。这三十三天沉浸在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中的欢乐经历,在我们五十五个团员的心坎中,都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我们这个代表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第一个到日本的大型友好访问团。日本全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就像开了闸的流水,奔涌倾泻而来。全国各地邀请的函电,雪花般飞来。


我们在万分欢喜感激之余,只好人分四路,分头拜访了日本四十七个都、道、府、县中的三十八个。我们进行了不下于五百次的参观、访问、会晤、座谈和集会。我们接触了数以万计的工人、农民、渔民、青年、妇女,以及文化、艺术、科学、教育、新闻、体育、宗教、政界和经济界人士。这数目还不包括在火车站上、公路旁和大街两边向我们挥旗举臂欢呼致意的广大群众。至于接待我们的欢迎实行委员会,也是由二十二个政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仅委员人数就近三千人,地方上的欢迎委员会几乎都是由各界人士和县知事、市长、县或市议会议长联合组成的。这样的举国一致的欢迎招待,都证明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源远流长。我们收获了两千年来我们的祖先耕耘的丰硕的果实,我们就更要在这片肥沃的友好土地上,播下更多的友好的新种子。


日本妇女界在送给我们的一首诗里说:“樱花是日本的花,人民的花。”正因为这样,中国人民就把樱花看做是象征中日人民友谊的花。日本方面在中日建交后赠给中国的山樱树苗,已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在日本田中首相接见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全体团员的茶会上,廖承志团长特地把三片从北京的小樱树上采下的嫩叶,送到田中首相的手里。这时官邸的大厅上响起了一片欢腾的掌声。


我们就是在樱花时节,在日本到处观赏那和中日友情一样地灿灿盛开的樱花。首先是在东京新宿御苑,我们应邀出席了田中首相举行的赏樱会。中日两国朋友,并肩携手,穿行于一簇簇,一丛丛绯云白雪般的樱花树下,我们心里洋溢的交流的热情,随着乐队演奏的中国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的曲调而奔涌沸腾。此后,我在各处访问中,还时时看到樱花,团员们都学唱《樱花,樱花》这首日本民歌。到日本北方地区访问时,还在北海道看到了开放最晚的樱花。


因为全团分作四路访问,有许多热烈难忘的场面,我并没有亲历,但只就我们从大阪到冲绳这一路的经历,就已经是绚烂多采,写不胜写了!


五月二日,我们从大阪出发到山口县,一路经过广岛和其他车站,都没有下车,但各站上都有许多日本朋友在车窗外摇旗欢呼,或从窗口和我们握手,塞进一束束美丽的花朵。


在车如流水的一瞥中,我们感到了无限的喜悦和不尽的怅惘!


有一位作家朋友在山口县的前一站上车,给我送来一盒香气四溢的点心,盒上附了一张小纸,说:“这是日本传统制法的樱花树叶子裹成的糯米团子,叫做樱饼,很香,请你尝尝。”


我十分欢喜地谢过他。当下就打开盒子和同伴们分享了,真是芬芳满颊,名不虚传。这使得我们对于樱花的色、香、味的欣赏,又加深一层!


五月四日,在福冈县的博多市,我们参加了“咚大鼓”的盛大的民间舞蹈。这是博多市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万千市民都戴上花冠,穿上花衣,涌上街道,走在一乘乘的装成庙宇的彩车之间,敲着木制的饭勺,一边跳舞,一面唱出自己心中的愿望。而今年的彩车上,特别换上了熊猫的模型。饭勺上写着的祝愿红字是“中日友好”。我们也被主人照样穿戴起来,走进这欢乐的人流,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和他们一同高呼“中日友好万岁!”


在长崎,在参加盛大的欢迎酒会之前,先观看了特为欢迎我们而演出的龙舞。日本朋友说,这龙舞是古代从中国传到长崎来的,服装锣鼓,都按中国式样。最别致的是,在龙舞中不但有大龙,还有一条小龙,随大龙之后,飞腾蟠旋而出!持竿的都是十岁以下的儿童,举着龙尾的孩子,才三岁多,也是身穿彩衣,由大人扶着他的双臂,在喧腾的锣鼓鞭炮声中,紧随着大家飞跑了一圈,博得了满座的欢笑和雷鸣般的掌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