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六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70天前 | 548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好客的主人用这个节目来欢迎中国客人,说明长崎同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友好往来关系。


我们的旅途之末,是冲绳岛的那坝市,在欢迎酒会上,我们又观赏了古装歌舞,表演内容是牛郎织女故事,其音乐之美妙,服装之淡雅,曲调之悠扬,为古装歌舞中所少见!演员多是女孩子,她们的“倩兮”的“巧笑”,“盼兮”的“美目”,至今还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日本朋友告诉我,这种冲绳的古装歌舞,就是古琉球流传下来迎接我国唐代使节时的歌舞表演,使我联想到我在日本参观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德川美术馆,鹿儿岛的矶庭园尚古集成馆,那坝县立博物馆……看到这些馆内的文物和艺术品的时候,总使我深切地感觉到这些歌舞,以及种种艺术作品,不论是字画,刺绣,漆器,瓷器……都显示出它们是中日两国两千年来文化交流的结晶,都是中日两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切磋琢磨并加以丰富发展的丰硕成果。至于如何在我们祖先的已有成绩上,再加以发扬光大,对世界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就有待于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努力了!


因此我说,我们友好的“源”,是很远很远的,我们友好的“流”,也是很长很长的。


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工作,正在由我们的子孙继续下去,而且他们也一定会永远继续下去!现在中日两国的青年们,正在这一衣带水之间,穿梭般来往,每天我在报纸上,电视上,都看到他们在两国土地上的工作和活动!友好访问也罢,体育竞赛也罢,美术科技展览也罢,音乐舞蹈表演也罢,他们都在为着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欢欣鼓舞、朝气蓬勃地工作着。


在这次访问中,我重晤了不少多年以来为促进中日友好和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过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的日本朋友们。我们抚今思昔,对于我们两国人民的长期愿望终于实现这一事实,我们的欢喜和感激,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


瞻望将来,我们更有“接班人任重道远”之感。我的日本老朋友们,正在日本一方,做着中日两国青年中的桥梁和指引的工作,我也要追随我的日本老友之后,以我有生之年,和我们的青年人一起,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自己应有的积极的贡献。1973年7月31日




致赵清阁


清阁:


你的画梅贺年信收到了,谢谢你,这比年历强多了。今年北京年历也少,我得到几张香港朋友寄来的,送你一张,放在桌头看看吧。那个姓宋的没有再来,请你放心。你有心脏病却去拔牙,太危险了,以后切不可如此!北京今年奇暖,我们都盼它冷些。这里什么都有,不要寄了。匆匆草此。即颂新春百吉冰心一、四(此信系舒乙同志征集。)




致赵清阁


清阁:


信收入,总理逝世,天下同悲!我不但参加了追悼会,还和文藻参加了同遗体道别的会。他不留骨灰,正是他伟大无私,洒脱之处,我们都应该效法他。


北京气候太暖,就是那天有过寒流,可是天安门广场上向烈士纪念碑献花圈的仍是昼夜不绝,总理人格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你还要给我寄吃的,我胃口也不强,不必费事了。


一樵也给我们寄了贺年片,昨天才复了他,听说实秋丧偶后,在台湾和一位歌唱家结了婚,赴美与否还不知道。


拔牙后要多吃细软东西,其余的牙拔不拔?最好听医生的吩咐。我今天也去检查了身体,除了动脉有点硬化外,还没有什么,可以告慰,牙是早已拔光了。


春节好!冰心1、28(此信系舒乙同志征集。)




卖花声


仰望井冈山,流水潺潺,巨人挥手白云端。


燕雀低飞天欲雨,莫下征鞍。


怕甚困难!


熊罴虎豹等闲看。


唤起全球无产者,共越雄关。


(本篇最初发表于1976年3月12日《人民文学》1976年第2期。)




致赵清阁


清阁:


你3月22日的信,早就收到了,那时正值我的三弟妇在北京治癌,忙于看护,不幸她已于3月底逝世了(她是在西安去世的),身后还有些事,她的孩子常和我商量,一直忙得无心写信。现在总算告了一个段落。


北京今年气候十分异常,春寒料峭,前天还穿棉衣,今天就已暴躁得毛线衣都穿不住了,但我们还自知保重,请放心。


你画的那两张笺谱,极好,谢谢。振铎和鲁迅先生印的笺谱,第三部就送给我了。我因为抗战中到云南去,把带不了的书籍都在燕大寄存,在北平沦陷中,就都丧失了——那时丢的东西多了,也想不起这个,你提起我又想起来了。


今天要复许多许久未复的信,先写这些吧,以后再写,望你保重,我还是身体较好,比这里同年纪的人都显得健康,文藻也不错。


五一去看了几个老朋友,都是病在家里的,走了一趟赶忙回来,因为家里有客。


祝你健康。有空多画些画。冰心5、9(此信系舒乙同志征集。)





致赵朴初①


朴初同志:


双手捧来那张光华夺目的手笔,使得我感激兴奋,不能自已!这也是七十六年来的一次“殊荣”,可为子子孙孙的纪念。这件珍品太珍贵了!真是很难处置,我想裱是裱不好的,拟和吴平商量,弄一个合式的镜框,不知现在能办到否。


我们每次进城都经过“宝寺”,但是我想我们学习,您一定也去学习,哪天您不去时,通知我一声,我们顺路来认一认门,以后好去长谈,并好好地道谢!匆匆颂俪安冰心9、3(此信系周达宝同志征集。)①赵朴初,诗人,佛学家,书法家。1907年11月5日生,安徽太湖人。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抗战时期,做战区难民和儿童救济工作和文化界的救亡工作。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五十年代起,以诗、词、曲为主,发表大量作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