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六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58天前 | 33889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有什么不放心呢?像她这样的老师——杜老师的接班人,还有千千万万。他们的枷锁打开了,精神焕发了,已在动手捉虫、除草、浇灌、施肥了。眼看这一片园地就要呈现出一片灿烂的春光!


窗外还是初秋景色……我凭窗望着这位年轻老师勇健地走去的背影,我心里暖烘烘地,我闻到了漫山遍野的春天气息。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追记。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文艺》1978年第1期,后收入《晚晴集》。)





一年级小学生的誓言


一九七六年的一月八日,我们一早醒来,从广播里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悲痛消息!


幼儿园的老师含着眼泪,叫我们都画一张画来表达我们悼念总理的心意。


我左臂缠着黑纱,右手举着白花,比我的眼睛还大的眼泪,一颗一颗的往下滴!


周总理逝世的第一周年。


(党中央,早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我们大家是多么痛快、欢喜!)这一天的早晨——幼儿园的老师,把我们带到天安门,严肃兴奋地向敬爱的周总理献花、敬礼。


我们还是没表完的心意!


我就让小东、小红、还有小爽,把大大小小的积木凑在一起,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给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盖起了一座很大、很美的纪念馆。


我们都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决心遵从毛主席的教导,坚持锻炼身体,更要好好学习,老师交给的工作,保证做到认真、积极。


到了一九七八年的一月八日,不,在以后每年的一月八日,我们都要恭恭敬敬地向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汇报我们天天向上的成绩!


(本篇最初发表于《诗刊》1978年1月号。)727冰心全集





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八十周年诞辰


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有一个婴儿诞生了。


他的急促而洪亮的啼声,冲开了中国黑暗的天空,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希望。


他从中国历史的册页上站起来了!


他英俊庄严、光华四射——他是冰雪般纯洁,钢铁般坚强,春天般和暖,真理般朴素……这使得中国廿四史英雄人物,都恭敬地退隐到他的光影之外!


他一生信定了一个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在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之中,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奋斗终生!


伟大的导师毛泽东!


他对他的领袖是那样地忠诚、崇敬、热爱……他全面地正确地体会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为了贯彻执行党交给他的任务,他任重致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私无畏地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岁月!


一九七六年的一月八日,他那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不能死,他没有死……像他这样的人怎么会死!


“死”在他身上施展不出半点权威!


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这就使得中国和世界上每一个革命人民都成了优秀的建筑师、作家和诗人,每个人从自己亲切深刻的感受里,在自己的心坎上盖起了纪念他的壮丽的建筑物;在自己的纸张布帛上写出了纪念他的最沉痛的文章,最真挚的诗句。


一座座地在人民心坎上盖起;纪念他的诗文在不断地一篇篇地从人们笔下涌现……曾经赞叹地说过: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在他这样一个巨大的形象面前,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让我们永远学习他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让我们永远记住:


一八九八年的三月五日,有一个永远使人怀念的伟大人物,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诞生!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八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文汇报》1978年3月9日。)





新诗发展的康庄大道——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今天我作为一个诗歌的爱好者来发言。读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兴奋之极!我把主席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给《诗刊》编辑部的信,重看了一遍。我感到毛主席为新诗的发展以及学诗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就是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又说:“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


这些年来,也有些邻居的青年人,写些诗歌来让我替他们看看改改(自然不是因为我是个诗人,只因为我住得近,又是搞点创作的)。我总是引主席那句教导:“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因为青年人感情丰富,写诗时也是有感而言,但是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诗味”,没有“特色”,也不合于主席所讲的:新诗要“精练、大体整齐、押韵”。现在的青年人一般的没有学过旧诗歌的形式和规律,比如说合辙押韵。就因为青年不懂平仄,不会押韵,他们的诗读起来就很拗口,读后更记不住。


还有,现在还有一些青年人,用词牌来写“诗”,也因为他们没有研究过词学,所以即使他们写了一些“蝶恋花”、“清平乐”、“浪淘沙”一类的“诗”,但是除了每句字数相同之外,与词毫无“特色”上的相同,这正是毛主席所讲过的:


“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诗的沿革,本来是从四言,五言,发展到七言,长短句,词,曲,最后成了新诗,或白话诗。这是很自然的,都是由于做的人多了,形式陈旧了,思想也由于因袭古人,而陈腐了;因为要打破束缚,诗体也就改变了。毛主席说:“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我想这的确是一条真理!


民歌是在劳动中唱出来的,真是精练,大体整齐押韵,这种例子,就举不胜举了。一九五八年,我在十三陵水库采访的时候,就听到“砸夯”的几个女社员唱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