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雨,母亲又想起父亲很容易招凉,他常用的“羚翘解毒丸”是必不可少的。妹妹说:“妈妈,您的头痛丸也别忘了带呀!”于是种种的药品又装了一匣。
孩子们又说:“我们爬山或游泳回来,肚子一定会饿的了不得,糖果和饼干一定要带一些。”母亲着急地说:“饭店的小卖部里难道没有这些东西?”说来说去,到底把家里现有的一些“剩余物资”装了一口袋。孩子们趁乱,又把两副旧纸牌,也塞进装衣服的箱子里。
一直到出租汽车到了门口,这零星的“添置”,才开始停止。当大家喧笑着把“行李”提到车上的时候,司机也被这狂欢的气氛所感染,笑说:“你们是搬家呀?”孩子们又大笑了起来。
急速的沙沙轮声,穿过这一条宽大整洁的林荫大道,大道转折处的大圆台上,站着穿着雪白制服的警察,在朝阳下显得格外鲜明而英挺。郊外大道两旁的、整齐美丽的楼房,一座接着一座……关于这些建筑的名字,孩子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凡是他们知道的建筑,比如说,“社会主义学院”、“专家招待所”、“工业大学”……他们就从外观谈到内容,谈笑的资料,也像万花筒似地,瞬息万变。”
母亲沉静地望着远远的万寿山上排云殿的发光的黄瓦,和车窗外旋转过去的浓绿的稻田和莲塘,心里微微地起了感触。“歇夏”,对于他们这一家,十几年前是没有的事,不但是他们这一家,对于他们的亲戚朋友,也是没有的事。“歇夏”的山水楼台,不是为他们这班人准备的!直到人民做了主人,山水楼台回到人民的手里,他们这班人才享受到这般清福……她的思想很快便被打断了,汽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开进静宜园的大门,爬上浓绿曲折的山道,在香山饭店门口停下了。
他们的“歇夏”计划完成得如何?一家子曾否好好地团聚畅谈?从香山回来后,大家谈起来还没一致的结论。第一,他们没有住满一个星期,只住了五天就回来了。原因是孩子们玩够了,他们在上山的第一天下午就爬了“鬼见愁”,第二天逛了碧云寺,第三天到昆明湖去游泳,玩的地方离家越来越近了。他们觉得玩完了回家比回香山还近,不如还家吧。同时,父亲和母亲上山不过五天,倒有两次下山进城,去会见从各地来北京过夏的朋友,路长天热,反而没有休息,也就感到“归心如箭”了。第二,关于阅读“闲书”,父亲在孩子们出去游山玩水的时候,倒是拿起了一本小说和一管红铅笔,正想聚精凝神地去研究分析,而这时候往往有人来叩门拜访。
原来香山饭店这时候正是“高朋满座”,他们遇见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平时各人忙各人的,如今闲暇中碰到了,就彼此拉住不放!父亲又怕母亲说他“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时总是连忙站起,招呼他的朋友说:“我们出去走走吧。”意思是说:
“行话外面谈去”,说着就几个人笑着走了。这时母亲仿佛可以坐下来安静地写写信了,然而不然!她也有她的同行,她的朋友,人家也来“串门儿”,她也出去拜访……自己一家子团聚,实际上只在吃饭的时候,而吃饭又常常是和儿女的同学朋友们扩大的聚餐!第三,有些东西,证明他们实在是带得多余了。比如药品,父亲没有伤过风,母亲也没有过头痛。
一大网兜的雨鞋,也从来没有用过,那几天尽是响晴的大热天。点心糖果根本来不及吃,在饭店的乘凉的茶座上,常常有朋友请他们吃点心冷饮,还有朋友们特意给孩子们送水果、瓜子和种种零食,只有纸牌,还用过两次,但是每次打的时间都不长,还是和许多朋友在一起轮流打的!
说是没有完成计划吧,仿佛大家提起那热闹忙乱的五天,又有说不出的快乐和满意。他们从心里感到香山是他们的天地,是他们一班人的天地,出来进去的都碰见各人自己的朋友,有时还遇见素不相识的黑皮肤或是白皮肤的国际友人。无论是在餐厅,在茶座,在理发室,在电影场,大家都极其自然地互相亲切地招呼着,闲暇的、休息的、和静的气氛,弥漫在每个客人的心里。
妹妹特别提起一件快意的事:说那一夜看的意大利电影,叫做《她在黑夜中》的,演技细致,情节动人,充分表达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悲惨的生活,看得人人下泪!妹妹说:
“散场出来,我的心上沉重得像压着一大块石头似的。但是我回到屋里很快就睡着了,我自己宽慰说,难过什么?在我们这里,就没有这种悲剧!”姐姐看了她一眼,笑说:“你总是只顾自己的。”哥哥也笑了,“她永远是个傻丫头,再难受也不过五分钟!”
底下当然又是一场“吵架”,父亲和母亲起身走开了,他们对看着安静地微笑了,只有他们知道什么是痛苦,也更知道什么是快乐。
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北京(本篇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1962年9月19日)
《年华似锦》和《似锦年华》
《北京文艺》在一九六二年的六月号,登了一个很好的短篇小说,题目是《似锦年华》;在前些日子报纸上,看见《北京文艺》九月号的出版预告,又有一篇叫做《年华似锦》。我心里想,编辑同志居然不回避相似的题目,在不长的时期中,接连登了两篇小说,必然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的。因此《北京文艺》九月号一送到,我首先翻看的是这一篇《年华似锦》。
果不其然!这篇和上一篇一样也是针对着似锦年华的人们个人生活中的切身问题而写的。
费枝的《似锦年华》里,写了一个中尉军官和他的大学生弟弟,两个人对于恋爱和婚姻问题的看法。哥哥是个地道的军人,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也是“沉静”,“严肃”,“善于自我克制”,从军十年之后,他回家来过三个星期的年假,若不是在临别的夜晚,灯已灭了,隔壁已听到“母亲的匀称的鼾声”了,睡在他对床的弟弟苦苦地追问他的话,他还是不肯说出的。他认为:认识一个人,不能只凭印象;对军人来讲,一个爱人单单漂亮是不够的,还要有美好的品质;相互间有了深刻的理解,爱情才会更巩固等等。学数学的大学生弟弟,和他不同,他“不打算当光棍汉”,他一直在“等待那个必然会出现的姑娘”。而这个姑娘居然在三星期前他到车站接哥哥的时候出现了,“搞恋爱”的工作从那时开始,在哥哥临走时,“已经接近完成了”。据他说,这也是和战士明确了目标以后,会立即进攻一样,惹得哥哥说他一句“你别乱作比喻”。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