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七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58天前 | 22981 次浏览 | 分享到:




致陈祖芬①


祖芬同志:


书收到了,正在拜读,谢谢。你和祖德的来访,我就知道你是能听出弦外之音的人,我很喜欢认识你!我从不出门,很难在公共会所见到你,你如有空,请来寒舍小坐。我这里极其清静,地址和电话,记得上次已告诉你了。冰心一、十九、①陈祖芬,女作家。1943年生,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78年开始创作报告文学。主要作品有《祖国高于一切》、《共产党人》、《催人复苏的事业》。出版了《青春的证明》、《挑战与机会》等。




我的祝贺


《儿童时代》创刊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它一直谨严地遵守着宋庆龄同志的的指示:“给儿童指示正确的道路,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我祝愿《儿童时代》在已有的优异成绩上,更加满怀热情地拉起新中国两亿儿童的手,引导他们和“八十年代”同步地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意外的收获


《掺望》杂志(海外版)让记者张慧贤同志来,要我向海外同胞介绍去年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等四个单位,联合主办小学生作文比赛的情况,并带来几份小学生的作文。这个任务来得很突然,我刚从医院归来,身心交瘁,很难执笔,但是看了几篇得奖的小学生作文以后,我感到还有些话可以向海外同胞报告一下。


这征文的缘起是这样的:去年上半年,由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家庭研究会和《北京晚报》,联合主办北京市小学生《我的妈妈》专题作文比赛,不久就收到应征的小学生作文十五万六千份。去年的下半年,又主办了《我的爸爸》征文比赛,在短短一个月内,又收到应征作文二十三万份!也就是说这三十八万六千篇短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八十年代北京城乡的几十万个年轻的爸爸妈妈的形象和几十万个小学生的观察和判断。


这些征文都请了儿童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和教师们来参加评定。奖品也分等次,有文具、玩具、糖果等,也不用去细说了。


从记者同志送来的几篇得奖的作文里,我感到有意外的收获。就是我国八十年代的小学生的观察是锐敏的,判断也很公正。他们对于日夕相处的爸爸妈妈,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缺点,都看得很清楚,描写得也很深刻细腻,比如方晨小同学写的《我的爸爸》,就拿他的爸爸鼓励他看电视上的动物世界节目,并且观察一切动物的习性和生长,跟他的姑妈只抓紧她的女儿要考上重点中学,不让她女儿看电视、去动物园等等做了比较。这里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读死书而不注意到四周动态和信息的孩子。


又比如唐敦皓小同学(他是一位乐师和一位名演员的儿子),本来因为来幼儿园接他的爸爸被同学称为爷爷而感到“很不是滋味”,而“恼怒”。后来他知道了他的父母是为了忠于他们的专业,走遍了国内国外,去演唱弹奏,而耽误了婚期,以至于自己是在爸爸五十岁、妈妈四十岁时才出生。他终于为“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和自豪”。


小学生荀涛对于他的爸爸是敬重的,说他“什么都好,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兢兢业业”,“只是烟抽得太凶了。”他描写一位因专心工作而不能戒烟的人,描写得很细,也很幽默。他最后写“‘吧嗒……嘘……吧嗒’这三部曲,几时才能在我家消失呢?”他对于爸爸的抽烟习惯是无可奈何了!


小学生威威,对于她的继母本来是有戒心的。后来经过了生活中的实践,她觉得她的新妈妈是和她的亲妈妈一样疼爱体贴她。她最后写“九泉之下的妈妈呀,您放心吧,您安息吧,因为我有了一位好妈妈。”


小学生张丽华,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因为她妈妈去领劳动报酬时,本应该是两千五百元,而会计因为算错了,多给了她三百元,她回来算来算去,觉得不对,把多算的三百元又送了回去,那个会计惭愧地说“大嫂,我一时马虎……幸亏遇到了你这么一个好心人,国家财产才没有受损失!”张丽华看到周围的人向妈妈投来赞许敬佩的眼光时,她感到有无限的自豪!


不必再多介绍了,我想《掺望》杂志会附载几篇小同学的作文以供海外同胞们的阅读欣赏。总之,从一些小学生所反映的他们父母的形象里,可以看出新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城乡出现的可喜变化和家庭生活的新气象,以及小学生们思想和写作的水平,我想海外同胞一定看了会高兴的。1985年1月28日急就




童年的春节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