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七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49天前 | 22403 次浏览 | 分享到:


“若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百万农奴哪里会有今天?”


今天,除了格桑卓嘎以外,我又结识了许多的藏族朋友,比如说:从民院毕业出去的人大代表措姆,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潘多,歌唱家才旦卓玛,此外还有阿沛·阿旺晋美的夫人阿沛·才旦卓嘎,现在我的日记本里还夹着她和我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前的合影。


我的年纪和体力,都不允许我到西藏去了,但是这些年来,我的许多的中外的中、青年朋友,都曾去过西藏,他们回来向我夸说这个世界屋脊上的高耸的雪山,纵横的江河,茂密的森林,星罗棋布的湖泊……这些总使我向往。当我在电视和画刊上看到什么布达拉宫、林卡、公主柳等等,尤其是读到种种关于西藏近况的报道,使我高兴地知道我们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正和入藏的各族同胞在一起,在这块宝地的山、林、湖、海上,开发着它的无尽的宝藏。


最近在《人民文学》编辑部,读到杨星火同志写的《热田赋》,讲的是西藏人民正以热泉般喷发的热力,开发这个离拉萨不远的热田……从我的朋友们的谈话里,从书报刊物上,从电视广播里,大半世纪以前在我脑中还很模糊的西藏,已经从“远在千里”,而“近在眼前”,它的山川愈来愈真切而美丽,它的人物愈来愈生动而鲜明。


我希望《西藏文艺》的同志们,多多搜集和发表西藏本地的民间故事、剧本、歌曲;同时也鼓励本地的青年人,多多抒写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感受和希望,让我们这些登不上这块宝地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在西藏生活和旅行的人们所得到的一切。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我是怎样被推进儿童文学作家队伍里去的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为《我和儿童文学》写一篇文章,为了要弄清“儿童文学”这个名词的概念,我有了一九四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上面说:“以儿童为本位而组织之文学也……儿歌、民歌、神话、童话、动植物故事、寓言、谜语皆属之。”我又查了一九七九年九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上面说:“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戏剧、小说、故事等……”


对照这两段的儿童文学定义,我必须承认,我没有写过可以严格地称为儿童文学的作品,即使勉强说是有的话,也是极少!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地挤入或是被推进儿童文学作家的队伍里的!


半个世纪以前,我曾写过描写儿童的作品,如《离家的一年》、《寂寞》,但那是写儿童的事情给大人看的,不是为儿童而写的。只有《寄小读者》,是写给儿童看的,那是在一九二三年我赴美留学之前,答应我的弟弟们和他们的小朋友们,我会和他们常常通讯,当时的《晨报》副刊正开辟“儿童世界”一栏,编辑先生要我把给孩子们写的信,在“儿童世界”内发表,我答应了。《寄小读者》虽然写了二十多篇,但是后来因为离孩子们渐渐远了,写信的对象模糊了,变成了自己抒情的东西,此后也没有继续下去。


《再寄小读者》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期开始写的,那时作家们彼此挑战,说自己要在一年中写多少个剧本,写多少篇小说,我说我写不出什么东西,有同志便向我建议,说我可以写《再寄小读者》。那些年我常常出国或在国内参观访问,我就把在国内外的见闻,记下一些给小读者们看,这里面多半也是些抒情写景之作。


《三寄小读者》是在“四人帮”打倒,《儿童时代》复刊之后开始写的,在拨乱反正时期,我又拿起笔来,把我自己所看到想到的、有益于小读者们身心健康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听。


检查起来,我并没有写过童话、儿童剧、儿童诗……只不过凭着几十封写给儿童的信,就挤进了儿童文学作家的队伍,这真是使我惭愧!我必须把这事实“说清楚”,来减轻我的“内疚”!


但是,以一个热爱儿童、关心儿童、爱听儿童故事、爱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人的身份,来谈“我和儿童文学”,我的兴致就高起来了。在我识字以前,我听过许多儿童故事,如“老虎姨”、“蛇郎”、“狼外婆”等等,不论是南方人或是北方人对我讲的,故事情节都大同小异,也都很有趣。那个可怕的“姨”或者“外婆”,在北方人口中就是“狼”,在南方人口中就是“老虎”。这些可怕的动物,最后也总是被打死了,或是夹着尾巴逃跑了,故事就胜利地结束。


至于儿歌或民歌,我听过的就更多了。用福建话唱的,多半是写不出来的,因为福建省方言多半是有音无字的,译意写下来,就不能合辙应韵了。比如:


或:


真鸟仔啄波波我至今还会唱,但是我写不出来。


用北方话唱的就不然,如:姥姥家唱大戏……金轱轳棒银轱轳棒爷爷打板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生活趣味很浓,音韵又好,我们都极其爱听,但也有听了使人难过的,如: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七八岁呀没有娘呀……唱的声音是凄凉的,到这时候,我就捂起耳朵,央求她不要再唱下去。


到了能够看书以后,我看了不少写给大人看的书,其中只有《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中的某些故事,我认为是加工了以后,还是可以给儿童看的。我接触到当时为儿童写的文学作品,是在我十岁左右。我的舅舅从上海买到的几本小书,如《无猫国》、《大拇指》等,其中我尤其喜欢《大拇指》,我觉得那个小人儿,十分灵巧可爱,我还讲给弟弟们和小朋友们听,他们都很喜爱这个故事。


至于儿童剧,是我在一九二○年左右才接触到的。那年华北水灾,我们大学的学生会为要筹款救灾,演了一出比利时作家梅德林克写的《青鸟》,剧本是从英文译出的,我参加了翻译和演出的工作,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剧本,观众也很欣赏这出儿童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