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② 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篇》。
③ 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篇》。
④ 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篇》。
⑤ 葛洪:《抱朴子内篇·道意篇》。
⑥ 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篇》。
② 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篇》。
③ 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篇》引《黄帝九鼎神丹经》。
葛洪和炼丹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是中国也是世界炼丹术史和化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有关炼丹术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金丹》、《仙药》和《黄白》三篇。《金丹篇》主要论述各种金丹的炼制和服食方法。《仙药篇》主要论述五芝、云母、雄黄、诸玉、真珠、胡麻等所谓仙药的特征、性质、产地、采集、加工及服食方法。《黄白篇》主要论述伪金和伪银的炼制方法。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汉晋时期中国炼丹化学的概貌。
葛洪认为,“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①,他以高山为渊、深谷为陵、阳燧取火、方诸得水、铅丹制炼等种种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还说,“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②,可是一般人并不相信,还要说水精本来是自然之物,玉石之类,这正是由于“所见少,则所怪多”③的缘故。葛洪通过对炼丹术的体验以及对其他事物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已经朴素地认识到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他看来,一切物质都可以变,只要“心诚”,并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掌握适当的方法,完全可以用不同的物质制炼出宝贵的仙丹神药和黄金白银。这是葛洪关于炼丹术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炼丹家的共同信念。关于服食金丹何以能使人长生不老,葛洪的解释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他说:“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试图以当时还无法正确解释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并通过简单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金丹和黄金可使人长生的功效。葛洪关于物质变化,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服食药品可以健身益寿等等思想,都含有可贵的真理成分,然而他把这些加以引申,例如把黄金的稳定性转化为生命的恒久性,把物质的可变性转化为炼制仙丹的可行性,并以此来论证人可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那就变成了真正的谬误。当然,道教徒和炼丹家的这类想法是十分荒唐的,他们所追求的虚幻目标也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是,炼丹家基于这种信念,为了炼制幻想中的仙丹神药,进行了长期的甚至可说是坚韧不拔的努力。他们通过采集和加工药品,接触大自然,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索,以及亲身参加炼丹实践,进行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许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观察到众多的化学变化,制取了不少化学制剂和其他的人工产品,并且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实验操作规程。炼丹术作为原始形式的化学,不仅在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促进了医药学、动植物学、矿物学和冶金学等的发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述了中国化学史上不少值得称道的成就。黄白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制作伪黄金、伪白银的方技。其中包括利用某些点化药剂与锡、铅、汞、铜等合炼,使之成为金黄色或银白色的合金。方士们把这种伪金伪银称为“药金”、“药银”,认为服之可令人长生不老。① 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篇》。
② 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篇》。
③ 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篇》。
在《黄白篇》中,葛洪叙述了多种用丹砂、雄黄等点化锡、铅、汞、铜为人造“金”、“银”的方法。例如他所记载的炼制黄色铜砷合金的大致程序是:先在一个赤土釜(坩锅)中按一定比例放入混有牛胆汁的雄黄粉、石胆、戎盐和炭末,然后再扣上一个赤土釜,外面用掺有戎盐的泥封固。这种混合物经加热,戎盐(NaCl)起助熔作用,雄黄(As4S4)和石胆(CuSO4·5H2O)被还原而生成组织不均匀的铜砷合金。接着将此合金铸成小筒,筒中盛“丹砂水”[丹砂(HgS)、石胆、消石(KNO3)、稀醋酸的混合液],再置釜中封闭加热。如此精炼两次,可以得到组织较均匀的黄色铜砷合金。最后将合金捣碎,加入生丹砂和汞,再行冶炼,即可得到组织很均匀的金黄色的铜砷合金(砷黄铜)。在此过程中,丹砂水、生丹砂受热都产生汞,与直接加入汞一样,能起到溶解金属形成汞齐的作用,有利于炼制出组织均匀的铜砷合金。葛洪的这一记述是中国古代文献上关于砷黄铜炼制法的最早记载。
葛洪在《黄白篇》中还明确地记载了炼制彩色金(SnS2)的秘密。其炼制过程大意是:先作赤盐,将寒盐(即戎盐,NaCl),寒水石[芒硝(Na2SO4·10H2O)与石膏(CaSO4·2H2O),或硫酸镁、硫酸钾及硫酸钙等的复盐] ,寒羽涅(FeS2)和白矾[即明矾,化学成分为K2SO4·Al2 (SO4)3·24H2O],按一定比例置入铁器内,以炭火加热,待溶解且变成红色后即可使用。然后,将赤盐与石灰水拌和成泥,遍涂在一些锻成的方形锡锭上,再将这些锡锭迭放在赤土釜中,封固加热。经过30 日,开釜检视,锡中悉如灰状,按葛洪所说“其中有累累如豆者,即黄金也”。从化学的角度来说,“赤盐”的成分应为氧化铁(Fe2O3)、硫黄、寒盐等的混合物。金属锡与“赤盐”作用,在有寒盐、石灰等助熔剂存在的情形下,加热即可得到彩色金(SnS2),其反应过程如下:葛洪的这一记载来源于金楼先生受自青林子的“作黄金法”。青林子和金楼先生是西汉初的炼丹家,可见中国古代制取彩色金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葛洪提到的这种方法则是世界上关于制取彩色金的现存最早的记载。中国炼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历来为方士们所推崇的神丹大药就是“还丹”、“金液”。葛洪在《金丹篇》中说,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何为“还丹”,如何炼制,《金丹篇》中并无明确记载。葛洪曾提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就是硫化汞,是炼制水银的原料。将丹砂锻烧,其中所含的硫变成二氧化硫,而游离出金属汞(水银)。再将汞加以烧炼,会生成氧化汞,而氧化汞加热后又可以游离出汞。这个过程实际是以下的反应:HgS+O2=Hg+SO2,2Hg+O2 2HgO,说明炼丹家对于合成反应、分解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个反应式中出现的氧化汞(HgO),颜色鲜红,葛洪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区分氧化汞和硫化汞,所以将它误认为是丹砂。葛洪还提到“九转九变”,而这里出现了汞与氧化汞的可逆反应,有些符合“还丹”的含意,但如果说经多次反应制得的氧化汞就是“还丹”,则显得过于简单。《金丹篇》中的“金液”方,是难以破译的丹方之一。例如书中说,“用古秤黄金一斤,并用玄明龙膏、太乙旬首、中石、冰石、紫游女、玄水液、金光石、丹砂,封之成水”,无须起火,“但以置华池中,日数足便应矣”。据推测,这可能是使金的溶解度有所增加(以铁盐为氧化剂,氯化物为络合剂,有反应发生),然后被有机酸还原为胶态金。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一过程所得到的胶态金,则与国外炼金术中的“金液”(potable gold)是很类似的①。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