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140天前 | 59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济上,拓跋焘也吸取了汉族统治阶级的传统政策,劝课农桑,崇尚节俭。

  拓跋族原是草原游牧部落,对农业生产方式较为陌生,入主中原后,面临的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而历代汉族政权也都是把劝课农桑作为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来进行的,随着拓跋族完成对北方的统一,也越来越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拓跋焘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劝课农桑。一方面沿用魏晋以来的封建赋税制度户调式,凡有征发,由县宰召集乡邑三长计赀定课,裒多益寡,九品混通。另一方面又沿用历代汉族政权的做法,将劝课农桑作为衡量地方牧守政绩的主要标准,由刺史明考优劣,以确定官吏的升降臧否,对那些烦扰百姓,妄加征发,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官吏轻者罢免,重者给以法律处分。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北魏政府中出现了不少勤于职守的地方官吏,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了恢复。

  崇尚节俭。拓跋焘在生活上是比较节制的,衣食车马,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不仅自己如此,对后宫嫔妃也要求如此。当群臣建议大修平城宫室时,拓跋焘明确表示:财者军国之本,不应轻费,国家兴衰在德不在城,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由于统治阶级崇尚节俭,使老百姓的赋役负担相应减轻,也有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想上,拓跋焘也象汉族封建政权一样,倡导儒学,崇尚文教。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通过尊奉儒学,崇尚文教来加强自己的地位。北魏初,忙于征战,对此是很不注意的,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开始把崇尚文教作为其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太平真君五年(444),拓跋焘发布宣文教令,认为此前因军国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齐风俗,示轨则于天下,规定自王公至于卿土,其子息皆得诣太学受学。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兴办学校,选拔儒家学者讲学,如敦煌学者索敞,以儒学见拔为中书博士,专门从事贵族子弟的教育,笃勤训授十余年,其学生中位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常爽,置学馆于温水(今南盘江)之右,教授学生七百余人,不少人后来位居要职。通过这些儒家学者的努力,北魏的教育事业走到了正轨,京师学业,翕然复兴。

  整理经籍。晋末动乱,随之又是一百多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中原儒家经籍的散失十分严重,拓跋焘统治时期,任用一批儒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索敞撰编的《丧服要记》,将儒家经典中有关丧礼的篇章辑成一册,为拓跋族继承和吸取儒家丧仪礼节提供了根据和方便。他如《易》、《乐》、《诗》诸经也都组织人力加以注释整理。

  修编国史。修史本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殷商以来,政府中就设有专职史官,但北魏初,这一工作却停顿了。拓跋焘在平凉之后,根据司徒崔浩的建议,招集了段承根、阴仲达等一批河西学者,编修国史,从而使绵延数千年的修史传统在北魏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拓跋焘采取的崇尚文教政策,使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很快地为拓跋族所熟悉和接受,因此,司马光和胡三省都说:北魏自平凉后,儒风始振。尤值一提的是,随着学校的建立,教育的发展,儒家经典的整理刊行,提高了拓跋族的汉文化水平,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拓跋族知识分子,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制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因此,拓跋焘的崇尚文教政策为后来的太和改制起了奠基作用。

  镇压盖吴起义拓跋焘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所推行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都起有积极作用,也加速了拓跋族的封建化进程。但是,拓跋焘毕竟是封建帝王,他没有摆脱民族的界限,更没有停止过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激烈,太平真君六年(445),关中地区爆发了卢水胡盖吴领导的武装起义。关中地区自魏晋以来已成为多民族聚居区,这里生活着汉、匈奴、氐、羌、鲜卑、卢水胡、屠各等少数民族,西晋时人江统曾说: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居半。加之十六国时,匈奴、氐、鲜卑等少数民族曾在这里建立过政权,因此关中地区更成为各族人民交错居住区。北魏征服关中后,对这里的各族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行迁徙到京师平城,以加强控制,被迁徙者一路颠沛流离,死于途中者往往十之三四。有的则被充作各种府营杂户,供封建国家各部门驱使奴役。更有甚者,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充当肉篱,如正平元年(451),拓跋焘率军进攻刘宋盱眙(今江苏盱眙)城时,写信给守将臧质说:今所遣攻城士卒,皆非拓跋族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人,城南是秦陇一带的氐、羌人。如果你杀死丁零族士兵,正可以减少常山(治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赵郡(治平棘,今河北赵县)的反抗力量;胡族士兵死了,正可减少并州(今山西汾水中游地区,治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反抗力量;氐、羌士兵死了,则可减少关中的反抗力量。因此无论你杀死哪部分士兵,对我都是有利的!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拓跋焘迫害其他各族人民的手段是十分毒辣与残忍的。再加上拓跋焘用兵西北,关中首当其冲,这里的人民承受的赋役负担尤重。因此,关中地区的反抗斗争也就特别激烈,屡有发生,到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盖吴起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