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140天前 | 59034 次浏览 | 分享到:

  盖吴,卢水胡人。卢水胡是匈奴别部,因居于卢水而得名,自东汉以来聚居于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其后渐分布于秦、陇,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就是渭北卢水胡的聚居区,拓跋氏平定关中后,在这里设置军镇,加强对卢水胡的控制,因此,盖吴起义首先在这里爆发。

  起义爆发后,北魏长安镇副将元纥率军前往镇压,被击败。于是,关中各族人民尽皆响应,起义军扩大到十万余人,分兵三路,一路由白广平率领向西南攻取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临泾);一路向东南攻取临晋(今陕西大荔南),从东面威逼长安;盖吴自领一军攻取李润堡(今陕西大荔北),直插渭北,准备进攻长安。拓跋焘急忙调发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骑兵赶赴长安,又令将军长孙拔调集并、秦、雍三州之兵屯守渭北。与此同时,聚居于河、汾间的河东蜀在薛永宗领导下于太平真君六年(445)十一月袭击北魏在河东的牧场,夺取马匹,组织了一支三千余人的骑兵,在汾曲(今山西新绛附近)发动起义。盖吴派人和薛永宗取得联系,薛永宗接受盖吴的任命为秦州刺史,先后攻取闻喜(今山西闻喜)、弘农(今河南灵宝),逼近潼关,队伍亦发展到五万余人。

  两支起义军连衡相应,结成犄角之势,声威大震,北起杏城,南至渭北,西抵金城(今甘肃兰州),东及河东,以陕西中部为中心,包括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都处于起义军的控制和影响之下。盖吴派使臣赵绾上书宋文帝,希望刘宋政权能出师河、陕,形成对北魏南北夹攻的态势。

  在关中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况下,拓跋焘亲自领军征讨,他采取分兵牵制、各个击破的策略,由殿中尚书乙拔将三万骑讨盖吴,西平公寇提将万骑讨白广平,自领主力进攻薛永宗。太平真君七年(446)正月,大军兵临汾曲,利用当地豪强建立壁垒,隔断薛永宗和盖吴的联系,随后乘起义军没有戒备的情况下发起突然袭击,镇压了这支起义军。二月,拓跋焘率军渡过黄河,至洛水桥(今陕西大荔境内)。盖吴闻讯后北撤,在杏城遭到魏军包围,损失严重,再次上书宋文帝,希望刘宋政权能出师援救,但未能如愿,八月,盖吴被叛徒所杀,起义军被镇压。不久,活动在甘肃东部的白广平也遭失败。在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拓跋焘对沿途响应起义的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杀戮,力图以民族高压政策来扼杀反抗斗争,暴露了其统治者的本性。

  灭佛太平真君七年(446),拓跋焘在大臣崔浩的建议下,下诏灭佛。拓跋族入主中原后,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这一思想武器,用它来敷导民俗,因此,从拓跋圭开始,北魏统治者大都敬礼沙门。拓跋焘继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但是,佛教的发展,也给北魏的统治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和影响。

  佛教势力的发展,佛教徒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控制的户口相应减少,拓跋焘在位时,东征西讨,南北设防,尤需大量人力;佛教所宣扬的理论虽然从本质上讲是有利于封建统治的,但个别僧侣的夸诞大言也会超越封建政治轨道,使得王法废而不行;尤其是北魏初承汉代遗风,谶纬方术流行,无论朝廷民间都笃信不疑,拓跋焘也是如此,军政大事往往先予卜问,一些佛教徒也借助于鬼神方术扩大其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拓跋焘皇权的加强。太延四年(438),拓跋焘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翌年西伐北凉所需的人力问题,太平真君五年(444)正月,拓跋焘又下灭佛诏,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规定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及师巫、金银工巧之人在家者,限于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曹,不得藏匿。过期不送,一经查实,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以加强政治控制。太平真君七年(446),拓跋焘因镇压盖吴起义到长安,其随从牧马到一寺院,发现内藏武器,遂报告拓跋焘,经搜查后又发现数以万计的赃贿之物和密室等不法证据。在大臣崔浩的进言下,是年,拓跋焘发出了更为严厉的灭佛诏:佛图形象及佛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将灭佛推向了高潮。

  经过拓跋焘的灭佛,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直到拓跋焘死后,继位的文成帝拓跋浚颁布了复佛法诏,才得以复苏并发展。

  晚年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二月,拓跋焘亲领步骑十万攻宋,连下南顿(治今河南项城西)、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二郡,进围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宋军守城之人虽不满千人,但拼力固守,拓跋焘攻城四十二天不克,刘宋援军已到,只得退兵。

  是年,司徒崔浩修撰国史,实书拓跋氏祖先事迹,并刻之于石,列于衢路,引起拓跋贵族的不满,拓跋焘诏令诛浩及参与修史的宋钦、段承根等人,共一百二十八人,皆灭五族,与崔氏为姻亲者如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也未能幸免,并皆灭族。崔浩之诛成为北魏时期一场最大的文字狱。是年七月,刘宋大举伐魏,青、冀二州刺史肖斌率军攻济州;臧质、王方回领军直趋许、洛;梁、南秦、北秦三州刺史刘秀之攻汧、陇;徐、兖二州刺史刘骏和豫州刺史刘铄东西并举,太尉刘义恭总统各军。一开始,宋军进展顺利,连克碻磝(今山东茌平西南)、乐安(今山东博兴西南)、长社(今河南长葛东)等,进围滑台(今河南滑县东)。九月,拓跋焘领兵救滑台,大破宋军。随后,魏军分道并进,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自洛阳出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尚书长孙真趋马头(今安徽怀远南),楚王建趋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拓跋焘自领中路大军,十一月到邹山(今山东邹县东南),刘宋鲁郡太守降,拓跋焘遣使者以太牢祀孔子。十二月,兵临淮河,魏军割芦苇编筏渡河,盱眙(今江苏盱眙)守将臧质闭城坚守,刘宋遣将军胡崇之领军二万援救,途中被魏军击败,于是淮南皆降。与此同时,其他几路魏军也相继攻克悬瓠(今河南汝南县)、项城(今河南沈丘县),占领淮西(今皖北豫东淮河北岸地区)。魏军大步推进,拓跋焘率军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高凉王那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准备渡江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朝廷上下震恐,内外戒严,尽发民丁,王公子弟皆从役,才建立起一道防线。拓跋焘看到刘宋戒备森严,无力攻取建康,遂于次年正月,焚烧庐舍,掠民户五万余家而去。这次进攻,使刘宋受到严重损失,国力大削,元嘉之治,自此而衰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