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3天前 | 51383 次浏览 | 分享到:

  所以永嘉之学到了水心,才“一洗之”,这句话可以商榷,但也点出叶適在永嘉学派上的地位。叶適提倡功利,但把讲功利与讲义理结合起来,反对空谈性命,讲求学统,说:“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水心文集·赠薛子长》)。叶適虽对理学家有所批判,但他并不是不重视学统,虽然他的道统与程朱的道统观又有差异。叶適完成了薛季宣、陈傅良对永嘉学的构建。叶適写《习学记言序目》时,已经是晚年,对历代儒家经籍和道统都有批判。

  叶適的经制之学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又讲义理。永康的事功之学专言事功,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水心同这些有差异。

  二是水心之学的学风。“水心工于文,故弟子多流于辞章”,这是说叶適与永嘉诸子的不同之处。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反映了叶適在理论上的深度不足。《四库全书总目》对《习学记言》有一段评论,说这本书斥汉人言《洪范》五行灾异之非,确能有所见,“足与其雄辩之才相副”;但指出叶適在论太极生两仪的论述,是“文浅义陋”。《四库全书总目》引陈振孙的话,说《习学记言》“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②。

  至于说叶適的门人多流于辞章,那是学风的影响所及。但《宋元学案》又说水心门人也有差别:“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还有王大受(拙斋)这样“欲以事功见其门庭”的学者。三是水心之学的影响。南宋乾道、淳熙之际,宋代文化又出现了一个高潮。最初有朱熹的朱学、吕祖谦的吕学以及陆九渊的陆学。所谓的朱学、吕学、陆学,鼎足而三。或谓是朱学与吕学和张栻的湖湘之学,是南宋的三大学派。而张栻死于淳熙七年(1180),次年吕祖谦也逝世了。从此是朱陆两分天下,叶適的崛起,成为一大宗,遂与朱、陆鼎立而三。但水心之学无法② 《宋元学案》卷32《周许诸儒学案》。

  ③ 《宋元学案》卷32《周许诸儒学案》。

  ① 《宋元学案》卷54《水心学案上》。

  ② 《四库全书总目》卷13《子部十·习学记言》。

  与朱、陆相抗衡。南宋后期,朱学地位在提高,朱、陆合流、相互出入,成为一种文化潮流。朱熹指责陆学之弊是偏,而永康、永嘉之学是大不成学问。①这种学术上党同伐异,不足取。应该说,水心之学是卓然一家,根柢《六经》,折衷诸子,辩理学家说《易》及解《中庸》、《大学》之非,以为“舍孔子而宗孟轲,则于本统离矣”。诸多论断显现思想批判的光华,虽然仍是本《六经》之根本。

  ① 参《朱子语类》卷122。

  第五十五章李清照朱淑真第一节李清照历尽人间甘辛的一生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字文叔,熙宁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路刑狱,以博学工文著称。母王氏也知书善文。受家学熏陶,李清照博闻强识,精通书史,“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①,早年所作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颇得时人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1081—1129),密州诸城人。以荫仕后,初在东京任职,除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卒,次年李清照随丈夫归居青州(今属山东)故第,屏居达十年之久。宣和中,赵明诚出任莱州(今属山东)、后调淄州(今淄博西南)知州。

  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恩爱美满,生活优裕。夫妇俩志同道合,共同致力收藏金石古器、名人书画、历代图籍。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整理考订彝器、碑铭,并进行研究,编撰《金石录》。平时,常以所藏文物自娱,诗词唱和,情深意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等著名词句,即是她当时的生活写照。

  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下,北方陷于战乱。次年,赵明诚奔母丧赴江宁(今江苏南京),高宗即位后,起知江宁府。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也避乱至江宁,她感叹“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他只身赴建康(时江宁已改名建康)听命时,不幸病故。李清照殓葬了丈夫后,前往临安投靠弟弟李沅。大约这时发生了陷害她的“颁金”案,又值金兵南下,南宋朝廷一路败逃,她随着高宗南逃的路线辗转避乱。先从越州(今浙江绍兴)至明州(今宁波),又经奉化(今属浙江)、台州(今临海)入海,再经温州返回越州。多年的文物收藏或亡于战火,或被人盗掠,散失殆尽,境遇十分凄凉。大约在绍兴二年(1132),李清照移居临安,经过数年,“颁金”案之冤亦于此时洗涮清楚。据宋代文献记载,她再适张汝舟,仅数月旋离异,后世学者对此事尚有异议。①李清照的晚岁是在凄凉孤苦中度过的,但她对国事仍很关心,并一直进行着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绍兴三年(1133),她作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四年,她写作了《打马图经》及“自序”,又对《金石录》作最后的笔削整理,写下了著名的《金石录后序》,后将书表上于朝。绍兴二十年左右,她以所藏米芾墨迹向米友仁求跋。李清照卒年约七十余岁。据今人考证推测,当在绍兴二十五① 王灼:《碧鸡漫志》卷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