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王灼《碧鸡漫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皆载李清照曾改嫁,但明清学者多持异说,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力证其未改嫁,目前学术界对此仍有争议。
年(1155)或稍后。①多才多艺,以词名著世李清照以多才多艺著称,她通书画善属文,工诗词,尤以词擅长,被称为南宋婉约派宗主。她的文学创作,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以靖康前后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的诗文,或谈史事,或论文艺,题材比较广泛。早年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她以“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的诗句,提醒人们记取唐代天宝之乱的教训。她的《词论》是宋代重要论词之作,她提出了词“别为一家”的说法,强调音律和典雅,反对以诗为词。前期的词作多写自然风光景物和个人的离愁,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悠闲情怀。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等词,是通过描写寂寞的生活和抒发忧郁心情来表达对丈夫的深切眷恋,并较大胆地流露出自己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望。这对传统的伦理规范是一种冲击。故王灼《碧鸡漫志》评论说:“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南渡以后,李清照后期作品有较明显的变化。所作诗文,多感叹身世,怀念故国,包含了较多对现实的关心,渗透着爱国感情,思想性有所提高。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咏史》)。诗句用咏历史人物斥责了当时“伪楚”政权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显示了自己的爱国热忱和气节。在《打马图经》及“序”中,还提出了秣马砺兵,恢复中原的主张。
后期的词作也与前期迥别。当时,国破家亡的现实和凄凉悲惨的个人遭遇,使李清照陷于极度痛苦之中,于是她以词来抒发伤时忆旧、怀乡悼亡的感情,风格由清丽、缠绵转为深沉、悲壮。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等词句,寄托了对北方故国的怀恋;“元宵佳节,融和天气,..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永遇乐》),“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转调满庭芳》)等词句,表达了对已往生活的追思。李清照晚年的孤苦寂寞也在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武陵春》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况,《清平乐》写“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哀伤,皆使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浓重愁思。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词作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而占有重要地位,后世论者将她推为宋代“婉约派”词家的宗主。她作词十分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因而能独辟蹊径,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她擅长抒情,巧于构思,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填入词中,具体而细致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即以“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描写满腔的愁思。她也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① 李清照的卒年今人考证详见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所附《李清照事迹编年》。语”写自己的情怀,《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述自己的相思,显得委婉、含蓄、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词风虽以凄婉为主,但偶作豪放之句,如《渔家傲》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也使人如读苏轼、辛弃疾之词。李清照词的语言尤具特色,优美、精巧而不刻意雕琢,如以“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写花树,以“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写天气,以“黄花瘦”拟人,皆很新颖、清丽,显示出遣词造句的创造性。又常以浅显明白的俗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等,皆信手拈来,便生出许多清新生动的情味。她精于音律,因而作词强调音乐美,十分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如《声声慢》中一开始就连用了十四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后人所盛赞。李清照词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称其为“易安体”,历代都有人学习仿效。李清照诗文也有很高的造诣,如《金石录后序》一文,叙事、抒情十分优美动人。
李清照的作品在宋代分别有词集《漱玉集》和诗文集《李易安集》传世,但都已散佚。旧传《漱玉词》系后人所辑,如赵万里的辑本收词六十首。今人辑本如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收录各类作品较为完备。
第二节朱淑真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相传她祖籍与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同属一地,故有人称她乃朱熹侄女。因世居杭州钱塘,故又称钱塘人。出生于仕宦世家,家境颇富。据她写的诗句,称家里不仅有东园(见《晚春会东园》),又有西园(见《春游西园》),①还有楼阁。她即住在西楼之上。而且家庭中有较浓郁的文化气氛。她常与父亲把酒论文,吟诗作对。她在《寄大人二首》中感叹:“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并期盼“把酒何时共,论文几日亲。”②她曾在出嫁后,得到家嫂的一封信,她即兴作诗,写道:“声声喜报鹊温柔,忽接芳缄自便邮。一尺溪藤摛锦带,数行香墨健银钩。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添得情怀无是处,非干病酒与悲秋”。③反映她在未出阁前,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