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7天前 | 51349 次浏览 | 分享到:

  陈友谅出身沔阳谢姓渔家,因赘于陈氏,故改姓陈,曾在县衙任贴书之职。元末兵起,与弟友仁、友贵聚众起义,投奔天完政权,充任倪文俊部下簿掾,累官至统军元帅。杀倪文俊后,夺得天完政权军权,率军重点进攻东南。至正十七年底,沿江而下,在小孤山大败元军。十八年正月,与赵普胜等联军攻破安庆,杀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阙等。此后,连克龙兴、瑞州、邵武、吉安、抚州、建昌、赣州、汀州、信州、衢州等路。使天完政权成为南方各支起义军中拓地最广、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但陈友谅与倪文俊一样,篡权野心强烈。为此,他于至正十九年九月,杀害唯一可与之匹敌的赵普胜。是年底,又逼迫徐寿辉徙都江州,乘机伏杀徐寿辉部属,自称汉王,改元天定。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挟徐寿辉攻占太平。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汉,年号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以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兼知枢密院事。

  陈友谅篡位后,“其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明太祖实录》卷九)。赵普胜、徐寿辉旧部纷纷离去。而陈友谅则把矛头指向应天(今江苏南京)的朱元璋,企图联合已经降元的平江张士诚对朱元璋东西夹击。张士诚未敢出兵。陈友谅称帝后不久,即沿江而下直奔应天,结果在龙湾中计大败,逃回江州。朱元璋乘胜连克太平、安庆等地,赵普胜旧部张志雄,徐寿辉旧部、驻守袁州多年的欧普祥,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守将于光等投奔朱元璋。二十一年,陈友谅多次反扑失败,朱元璋占领江州,陈友谅逃奔武昌。陈友谅饶州守将吴宏、建昌守将王溥、龙兴守将胡廷瑞等均以城降朱元璋。二十二年,吉安孙本立、曾万中,龙泉彭昌中等降朱元璋。这时,陈友谅已面临众叛亲离、“疆土日蹙”的局面。二十三年,陈友谅不顾一切发动了鄱阳湖大战,终于自取灭亡。

  陈友谅杀害徐寿辉篡夺政权后,天完旧将明玉珍宣布与陈友谅“不与相通”,在四川形成割据。明玉珍是随州(今湖北随县)梅丘里平林聚农民。元末兵起后,被当地富豪推为屯长,组织武装结寨自保。至正十三年冬,投奔徐寿辉,授为统军元帅,守沔阳。十七年秋,占领重庆,徐寿辉授为陇蜀行省参政。十八年,败李喜喜“青军”于普安(今四川剑阁)、广元,天完升玉珍为陇蜀行省左丞。十九年四月,克嘉定(今四川乐山),败元四川行省平章朗革歹等,杀右丞完者都,进克成都、隆庆、潼川。从此,元朝在四川的统治宣告结束。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弑徐寿辉称帝,“友谅使来,宋主(即徐寿辉)崩弑外闻,乃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附膺哀悼,殆不堪忍。..自是议讨友谅,移檄四方,会兵三峡。..谥宋主曰:‘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①,明玉珍又“立寿辉庙于城南,春秋奉祀”②,对寿辉表示十分忠诚。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称陇蜀王。二十三年正月,明玉珍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仿周制,设六卿,以戴春为冢宰,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尚大亨、莫仁寿为司寇,吴文仁、周兴为司徒,刘祯为宗伯,废释老二教,上奉弥勒,赋税十取其一,“农家无力役之征”③。明玉珍曾出兵陕西、云南、贵州等地,但多不能守,以后很少出兵,重于防守。二十五年,明玉珍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以戴春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尚大亨、张文炳为知院,邹兴等为平章。二十六年春,明玉珍病死,遗言:“汝等同心协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又说:“元虏未逐,余志不能遂也。”④子明升即位,年仅10 岁。

  高邮之战使张士诚转危为安。脱脱在前线罢兵权后,元军大乱,张士诚乘机出击,扩大地盘,并且拒绝元廷的多次招安。至正十五年(1355)底,淮东大饥,士诚遣其弟士德占领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克常熟。次年二月,攻占平江路(治今江苏苏州)。士诚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将政权机构从高邮迁来。又分兵连克无锡、常州、松江、湖州、杭州,占有富庶的长江三角洲。这时淮西朱元璋已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势力向东扩展,朱、张双方在镇江形成对峙。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军连克长兴、常州、泰兴、江阴、常熟等地,张士德在常熟被朱元璋军擒获。“于是,士诚北有淮海,南有浙西,江阴、长兴二邑皆其要害。长兴据太湖口,陆走广德诸郡;江阴枕大江,扼姑苏、通州济渡之处。得长兴,则士诚步骑不敢出广德、宣、歙;得江阴,则士诚舟师不敢泝大江,上金、焦。至是并为我(指朱元璋军)有,士诚侵轶路绝”(《明太祖实录》卷五)。张士诚战场上屡战屡败。割据台、温、庆元地区的方国珍奉元朝之命进攻张士诚。在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张士诚接受元朝招安,妥欢贴睦尔降旨授士诚为太尉。

  张士诚降元后,继续与朱元璋争夺地盘,双方在江南地区大体上维持原① 刘桢:《玄宫之碑》,1982 年明玉珍墓出土。

  ② 杨学可:《明氏实录》。

  ③ 杨学可:《明氏实录》。

  ④ 杨学可:《明氏实录》。

  来态势,但在苏北、鲁南、皖北一带,张士诚利用宋政权衰败之机,把势力一直扩张到济宁、濠州一线。元廷为解决京师饥荒,于至正十九年九月,不惜以御酒龙衣赐张士诚,以换取海运粮。从至正二十年到二十三年(1360—1363),张士诚和方国珍,一个出粮,一个出船,每年海运粮11 万石至13万石不等,解往大都,从而延长了元朝的反动统治。张士诚集团也是一伙新生的地主分子,他们割据平江后,“无不志在良田美宅”①,“诸公经国为务,畜声伎,购图画,唯酒色耽乐为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诸公宴集,辄费米千石”②。张士诚“经岁不出门,不理政事”③,其弟张士信,有“后房百余人,习天魔舞队,珠金玉翠,极其丽饰”(《明太祖实录》卷二十)。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士诚遣吕珍进攻宋政权最后据点安丰,朱元璋救出小明王、刘福通,才使他们幸免于难。九月,士诚自称吴王,遣使赴京请命,妥欢贴睦尔不允。元廷又遣户部侍郎博罗帖木儿、监丞赛因不花到平江催海运粮,士诚不允,双方关系断绝。江浙行省的元朝官员也被士诚排挤。此后,张士诚集团更加腐朽堕落,灭亡之时也指日可待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