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13天前 | 246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帖木儿朝时代的史书帖木儿朝时代编纂的许多史书,也有不少重要的蒙元史资料,特别是有关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史料。著名的有:尼咱马丁·沙密(Nizam al-DinShami)的《胜利之书》(Zafarnama,1404 年写成)和撒剌法钉阿里(Sharafal-Din’AliYazdi)的同名著作,两书都是帖木儿的传记,前者有Necati Lugal的土耳其文译本(安卡拉,1949),后者有Petis delaCroix 的法文节译本(Delft,1723),以及法文本的英文重译本(伦敦,1723,译者J.Darby)。《木阴历史选》(Muntakhab al-TawarikhMu‘ini)作者为Muin al-DInNatanzi,编年史,可能利用了蒙古文或畏兀文史料,所载察合台史事较他书为详(有关察合台汗国部分已译为俄文,收入《吉尔吉斯史资料》,莫斯科,1973)。

  哈菲兹·阿布鲁(Hafiz-i Abru,沙哈鲁汗廷史家)的《全书》(Majmu’a-i Hafiz-i Abru)为通史著作,其伊利汗完者都、不赛因至札剌亦儿朝后期的波斯史部分,已由K.Bayani 以《拉施都丁史集续编》(Dhail-i Jamial-Tawarikh-iRashidi)之名刊行(德黑兰,1931),并译为法文,加上注释后出版(《伊朗蒙古诸王编年史》,巴黎,1936)。

  《贵显世系》(Mu’izz al-Ansab)著者佚名,内容为成吉思汗系和帖木儿系诸王世系及其后妃、诸大臣姓名表,其成吉思汗世系是以拉施都丁之《五世系》为根据编的,或疑此书亦哈菲兹所作(作者称系奉沙哈鲁汗之命编纂),经后人增补。

  迷儿宏(Mirkhwand1433-1498)《洁净园》(Raudat al-Safa),通史著作,其第五、六卷分别为蒙古史、帖木儿朝史。其外孙宏达迷儿(khwandamir,1475-1535)于十六世纪前期也编有一部通史,题为《旅行者之友》(Habibal-Siyar),其第三卷为蒙古时代至1524 年的历史,此书有M.C.Defremery 法文节译及注释本(《突厥斯坦与河中的蒙古诸汗史》,巴黎,1853)。祖孙二人都是也里(明译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著名史家,他们的著作于察合台汗国事记载较详。

  第二节阿拉伯文史料《全史》伊本·阿昔儿(’Izz al-DinAbual-HusaynAliIbn al- Athir,1160-1234)著有《全史》(Kamil al-Tawarikh)。作者精通历史,著作丰富。编年史巨著《全史》是其代表作,分12 册,始于人类开创,迄于1231 年。第12 册中记述了1220 年以来蒙古入侵河中、波斯、美索不达米亚、谷儿只等地战事,是最早记载蒙古西征的穆斯林史书,属于同时代亲身见闻的记录(多得自目击者的讲述),十分可贵。俄国学者齐曾高曾将这一部分译为俄文,收入《金帐汗国历史资料》之第1 卷(圣彼得堡,1884)。

  《札兰丁传》奈撒维(Shihab al-Din Muhammad al-Nasawi)著有《札兰丁传》(Siratal-Sultan Jalal al-Din Mangubirni)。作者为呼罗珊之奈撒人,与花剌子模高官有往来,熟悉其国事,且目睹蒙古之入侵。1223 年蒙古军班师东还后,花剌子模算端札兰丁从逃亡地印度返回波斯,复兴破败之故国,奈撒维被任为书记,自此追随札兰丁直到他败亡(1231)。此书著于1241 年,从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在位后期写到札兰丁之死,所载多亲身见闻,尤详于呼罗珊地区情况,是记述蒙古攻灭花剌子模的主要史料。有O.Houdas 的校本及法译(2 卷,巴黎,1891,1895)。

  《苏拉赫词典补编》札马勒·哈儿昔(Jamal Qarshi 1230-?)的《苏拉赫词典补编》(Mulhaqatal-Surah)是留传至今唯一的元代察合台汗国人所著的历史。作者出生在阿力麻里,先仕于该城主、哈剌鲁首领昔格纳黑的斤及其继承者,1263 年移居可失哈耳,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曾游历锡尔河流域各地,并在海都处服务过。1282 年,他用波斯文编译了十一世纪词典家朱哈里(Jauhari)的阿拉伯文词典,称为《苏拉赫词典》(al-Surah fial-Lughat),其后又用阿拉伯文撰写了《补编》(完成于十四世纪初)。书中简略叙述了蒙古早期(前四汗)史,而对海都和察合台汗国史则有较详细的记载,还分别记述了牙老瓦赤、麻速忽的生平、政绩,以及当时阿力麻里、可失哈耳、和阗、忽毡、费尔干纳、察赤、巴耳赤邗、毡的等地的情况及其显贵、名流(主教、学者)的事迹,正好弥补了汉文和波斯文史料对中亚地区、特别是这一地区社会状况记载的不足。由于是当时当地人亲身见闻的记录,更加可贵。十九世纪末俄人安德烈夫在中亚发现此书抄本,转送彼得格勒亚洲博物馆。巴尔托德据此抄本节录、校订,收入所著《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第一卷《史料》中,此后学者都通过这个节录的刊本利用该书资料,未有他种文字译本,最近才由华涛译为汉文并加简单注释(载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0、11 期,1986、1987)。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