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61天前 | 288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伊本拔图塔行记》作者拔图塔(1304—1377),摩洛哥丹吉尔人,1325 年开始游历世界,到麦加朝圣后,游历了阿拉伯半岛、波斯各地、叙利亚、小亚细亚、君士坦丁堡、钦察汗国、河中。1333 年至印度,在德里留居八年。1242 年奉德里算端之命随元朝使臣来朝,未及登舟而船因风漂没,遂辗转马尔代夫、僧加剌、马八儿等地,大约1245 年始从朋加剌乘船至泉州。在游历了广州后,复从泉州北上大都,但大概只到杭州即折回,1347 年还印度,随即返回故里。后摩洛哥国王命他口述旅行见闻,由书记官术札伊笔录,著为旅行记。由于卷帙浩繁,此书一直以节本流传,有多种欧洲文字译本。十九世纪中,法国人在摩洛哥发现其全文手稿,由德弗列麦里等校勘并译为法文,分四卷出版(巴黎,1853—1858)。吉伯据此本译为英文,作了详细注释(剑桥,1956—1971,未完)。拔图塔行踪几遍大蒙古国全境,对所到之处都有详细记述,其中国行记部分记载了泉州、广州、杭州、大都等城以及所经沿途各地状况,尤详于这些地区的穆斯林情况;对中国与印度、波斯湾和阿拉伯交通、贸易往来,也有不少极可贵的记载。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据玉尔《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一书中的英文摘译本,译出了一部分关于中国的内容。近年,马金鹏将埃及出版的阿拉伯原文本译为汉文(《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为全译本,但错误较多。

  埃及的历史书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1250—1517)于1259 年击败旭烈兀西征军,从蒙古人手里夺取了叙利亚;其后,又多次与伊利汗国发生冲突和战争,并力图和钦察汗国建立联盟以对抗伊利汗国。马木鲁克王朝与波斯、钦察蒙古王朝频繁的敌对和友好关系,使这个时期的埃及历史家对蒙古有相当多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并载入他们的著作。当然,这些著作对我们的主要价值在于记载了蒙古与埃及的关系。其中重要的有:诺外利(al-Nuwayri,1279—1332)所著《应用于文学各门之成果》(Nihayat al-Arab fi Funun al-Adab),为马木鲁克朝三大百科全书之一。分五部,第五部为教俗历史,始于亚当传说,迄于十四世纪初。其蒙古史部分取材于《札兰丁传》、《全史》,价值不高,而所载埃及与伊利汗国关系史事,则系其亲身见闻,翔实可信。

  乌马里(Ibn al-Umari,1301-1349)著有《眼历诸国行记》(Masalikal-absarfi mamalikal-amsar)。书中所载贵由汗与拔都的冲突、阿里不哥即位后曾得到西北宗藩的承认等内容,可补其他史籍之缺,极为可贵。德国学者莱西(K.Lech)于1968 年出版了此书阿拉伯原文摘录与德译文合璧本,题为《蒙古世界帝国——乌马里在其<眼历诸国行记>中对蒙古帝国的描述》(韦斯巴登)。

  第三节欧洲文字资料《蒙古史》普兰诺·卡尔平尼(Giovanni de planoCarpini,1180-1252)著有《蒙古史》(Historia Mongalorum)。作者出生于意大利中部佩鲁贾附近之PlanoCarpini。他是方济各会创始人圣方济(Saint Francisda Assisi)的弟子,先后在德意志、西班牙担任大主教,学识渊博,忠勤教务,为建立北欧、西欧的方济各会作出很大贡献。此书是他1245—1247 年作为教皇使节出使蒙古汗廷(出使经过见本书《中外关系》章)归来所写的报告,分九章,前八章分别记述蒙古的地理、人民、宗教、习俗、国家、战争、被征服国家、对付蒙古人的方法,第九章叙述其往返路程和在蒙古宫廷的情况。这是欧洲人根据亲身见闻所写的关于蒙古的第一部详细报告,同时人文森特(VincentdeBauvais)的百科全书式名著《大鉴》(Speculi Majoris)第四部《史鉴》(SpeculumHistoriale)中收录了其部分内容。原书抄本传世者有五种。十六世纪以来出有多种刊本和译本,重要者有1839 年达维扎克(D’Avezac)的拉丁原文校订与法文译注合刊本(巴黎地理学会《旅行记与回忆录丛刊》);1903 年必兹里(C.R.Beazley)的原文校订与英译合刊本;1929 年温加尔(P.A.Wyngaert)的原文校订本(《中国方济各会》Sinica Franciscana第1 卷,佛罗伦萨。最好的原文刊本);1930 年里希(F.Risch)的德文译注本;1955 年道森(C.Dawson)编《出使蒙古记》所收英译本;1957 年莎斯齐娜(Н.Л.Щастина)的俄文译注本(对1911 年马列英Мадеин俄文译注的订正和补注);1965 年贝凯(D.J.Becqet)与韩百诗(L.Hambis)的法文译注本。此外,普兰诺·卡尔平尼使团的随员波兰人本笃(Benedict)也著有一篇简短的出使记,附录贵由汗致教皇信的拉丁译本,达维扎克首次将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此件抄本与前述《蒙古史》一起刊行。《东方行记》卢勃鲁克(Guillaume de Rubruquis)著有《东方行记》(Itinerariumad Partes Orientales)。作者出生于法国佛兰德尔之Rubruquis 村,生卒年不详。他是法国国王圣路易身边的许多方济各会教士之一,1248 年从圣路易东征(第7 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1253 年奉命以传教士身份前往蒙古探明虚实。1255 年回到塞浦路斯,圣路易已回法国,大主教命他留在阿克尔(Acre,今以色列海法地)讲授神学,将蒙古之行写成书面报告,派人送呈国王。这篇很长的报告书(即《东方行记》)详细记述了其往返行程和所历各地山川湖泊、城郭以及蒙古、钦察阿兰、不里阿耳、畏兀儿、吐蕃、唐兀、契丹等各民族情况(他最早指出“大契丹”即中国的居民就是古代所称之Seres 人),对蒙古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信仰、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情况记载得尤为详细,特别是着重报告了拔都斡耳朵、蒙哥汗廷及蒙古国都哈剌和林的情况,记载了所见所闻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报告之末他要求到法国面见国王,大概获得了准许,因为不久后罗杰·培根(Roger Bacon)在法国曾遇见他并听他谈了蒙古之行,培根在其著名的《大著作》(PousMajus)地理门中大量收录了他的报告书内容。原书抄本现存者有五种,相互差别不大,应是同源。自1599 年哈克鲁特(R.Hakluyt)首次刊布其部分内容(拉丁原文与英译)以来,出了多种原文刊本和译本,重要者有1839年巴黎地理学会《旅行记与回忆录丛刊》原文校本(最早的全文刊本);1900年柔克义(W.W.Rockhill)的英文译注本(含普兰诺·卡尔平尼行记的译注);前述1929 年《中国方济各会》第1 卷所刊原文校本;1934 年里希的德译本;前述《出使蒙古记》中的英译本和莎斯齐娜俄文译注本(道森编的《出使蒙古记》有吕浦、周良霄的汉文译注本,1983 年出版)。1985 年出版的克劳德与卡普勒(Claude etReneKappler)法文译注本吸收了前人(主要是伯希和的《中亚与远东基督教徒研究》)的成果,是最新、最好的译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