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来源: | 作者:叶永烈 | 发布时间: 1011天前 | 5782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个中央使团团长,是资深的联共(布)中央委员布勃诺夫。此人乃十月革命时攻占冬宫的五人领导核心小组成员。后来,他担任苏联红军政治部主任。他率由全苏工会主席列普谢、远东区委书记库比亚克等十余人组成的联共(布)中央使团于一九二六年二月初来华,先抵北京,再去上海,三月十三日来到广州。他们得知中山舰是国民党海军主力舰,又有着保护孙中山的光荣历史,便希望上舰参观。——这需要把中山舰从黄埔调回广州市区。李之龙打电话请示蒋介石,蒋介石才知两舰昨夜去了黄埔。蒋介石一面同意调回中山舰,一面深为惊疑。中山舰于十九日下午六时三十分返回广州。    

    十九日这一天,蒋介石在惶惶不安、疑惑重重中度过。他本来就对李之龙代理海军局局长存有戒心,因为他知道李之龙是中共党员,与周恩来过从甚密。他接李之龙电话之后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中共私调两舰前往黄埔,会不会欲谋害他于黄埔?    

    据蒋介石自述,他在接李之龙电话之前,曾三次接到汪精卫的电话,均问及他今日去不去黄埔。蒋介石又把苏联派来的首席军事顾问季山嘉跟他的种种矛盾联系在一起,怀疑中共、苏联顾问团联合汪精卫共同陷害他。他在三月十九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准备回汕头休养,而乃对方设法陷害,必欲使我无地容身,思之怒发冲冠。下午五时,行至半途,自忖为何必欲微行,予人以口实,气骨安在?故决回东山,牺牲个人一切以救党国也。否则国魂销尽矣。终夜议事。四时诣经理处,下令镇压中山舰阴谋,以其欲摆布陷我也。”这里提及的“回汕头休养”,是指到汕头东征军总指挥部躲避。也就是说,接到李之龙电话之后,他“怒发冲冠”,先是准备到汕头避一下风头。“行至半途”,下定决心,重返广州东山,终于在凌晨四时“下令镇压中山舰阴谋”。也就在三月十九日,周恩来又一次通过张太雷,向联共(布)中央使团团长布勃诺夫报告:“看来,右派现在准备采取行动了……现在的形势与谋杀廖仲恺前夕的形势相仿,到处是谣言和传单。”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一二九页,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新来乍到的布勃诺夫,同样未曾重视周恩来发出的讯号……三月十九日上午,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出席第十三次中央常委会。    

    毛泽东也“预感到要出事了”茅盾:《中山舰事件前后》,《新文学史料》,一九八○年第三期。当中山舰、宝璧舰驶向黄埔时,毛泽东问过李之龙,李之龙答复他:“这是校长的命令。”十九日夜,第一军各部奉命“枕戈待旦”,毛泽东又要陈延年注意这一异常动向。陈延年乃中共总书记陈独秀之子,当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他答复毛泽东道:“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只能提高警惕,静观其变。”广州,风声甚紧。毛泽东对秘书沈雁冰说道:“莫非再来个廖仲恺事件?”    

    



第一部分:最初岁月毛泽东头一回痛斥蒋介石


    在汉字之中,“旦”字的造型构思颇佳:一轮红日冲出地平线,那正是“旦”。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的广州,太阳尚未出现在东方,那些“枕戈待旦”的军队已经奉蒋介石之命,全副武装,开始行动了。    

    蒋介石“终夜议事”,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与他同在广州东山、相隔不远的毛泽东,在楼下跟沈雁冰不时打听着街上的动静,而毛泽东之妻杨开慧则在楼上陪着孩子睡熟了。夜色之中,一队队兵士奉“校长”之命,影影绰绰穿过街道,分头执行任务。一队人马上了中山舰,解除了全舰的武装。文德楼李寓被兵士包围,新婚不久的李之龙被从床上拖起,当场逮捕。海军局被占领。省港罢工委员会遭围,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苏联顾问团住宅受到监禁。周恩来被软禁。汪精卫住宅被军队以“保护”名义包围。广州全市实行戒严。接到蒋介石密令,何应钦把驻守潮汕的第一军中的中共党员全部扣押……这是震惊广州、震惊中外的一天,这一事件史称“三二○事件”,或称“中山舰事件”、“广州事变”。导致这一事件的发生,是由于黄埔军校交通股长兼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在电话不明的情况下,擅自作主,声称是“奉校长命令”。李之龙则只是依照命令办理而已。欧阳钟之叔欧阳格,当时任海军军官学校副校长,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事件发生时,前往中山舰缴械和抓捕李之龙的,便是欧阳格。蒋介石本来就对中共、苏联顾问团及汪精卫积怨甚深,借口中山舰驶往黄埔,声称“中共密谋发动武装政变”,一下子就把事态扩大了。事件发生之际,毛泽东甚为关注。——虽说他当时在中共并非主要领导人员。他马上要去找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一位工友告诉毛泽东,说他在文远楼附近,见到陈延年的秘书。据秘书说,陈延年到苏联顾问团宿舍去了。于是,毛泽东要去苏联顾问团那里。“路上已戒严,怕不安全,我陪你去。”作为秘书,沈雁冰关切地对毛泽东说。他俩同行,离开了东山庙前西街三十八号小楼。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