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黄先诚:《论嗜好品类作物——菸》,《西北农学》1963 年。
④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烟草火”。
第五节棉花栽培技术的进步元代时棉花栽培地区日渐扩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大力提倡植棉。由于生产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所以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棉花栽培技术作出了比较突出的系统性总结,为一巨大成就。《农政全书·蚕桑广类》用四句话十四个字扼要地概括了棉花栽培的六个主要环节:“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①精拣核就是精选种子,不仅要“岁岁择种”,并要求做到年前选种和播种前选种。年前选种是指棉花成熟之际,到田间实地选择,其方法除王祯《农书》提出的选留初花以后、近霜以前这段时间里成熟的花以外,又强调要“取其高大繁实者,特留作种”②,“旋熟旋摘”。播种前选种,用水选,将浮于水面的不良种子去掉,并结合手捻“遇壳软而仁不满”③的一并淘汰,从而进一步精选。更重要的是确定了以“棉重”(指从籽棉所得到的皮棉的分量多)作为衡量品种好坏的标准。据《农政全书》介绍,当时江南农家已百分之九十选用了优良棉种。
早下种明代特别强调要早播种,“凡种植以早为良,吾吴滨海,多患风潮,若比常时先种十许日,到八月潮信,有旁根成实数颗,即小收矣”④。《农政全书》还指出,所谓早播的时期也须随各地纬度不同、天气冷热相差悬殊而有所不同,如长江下游地区一般以清明至谷雨之间为合适。
深根明代人认为棉花根系入土不深是遭冻害的原因。对使棉花根系深入土中也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择秧”,棉种好,根系生长力就强;二是“稀”植,“密则无处行根,根不远,不远亦不深”;三是“厚壅”,多施肥料,“少壅”,再加上棉种不良,“两者皆无力可生根”;四是要“穴种”覆土,不能撒播,“漫种浮露,根不入土”;五是整地要好,“皆令地虚,苗得深远行根,便能寒,且能风雨旱,亦深耕之义耳”①。
短干就是对棉株要进行整枝摘心。此项技术元代已开始运用。明代时认识更为深刻。《农政全书》就讲到:“苗高二尺,打去冲天心者,令旁生枝,则子繁也;旁枝尺半,亦打去心者,勿令交枝相揉,伤花实也。”整枝摘心时间要“视苗迟早”,灵活掌握;摘心时“不宜雨暗,恐聋灌而多空条;最宜清明,庶旺相而生”②。
① 此句按上海古箱出版社1979 年版的《农政全书校注》,断为“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今从科学出版社1984 年版《中国农学史》(初稿)下册之说。
② 《农政全书》卷三五《蚕桑广类·木棉》。
③ 《农政全书》卷三五《蚕桑广类·木棉》。
④ 《农政全书》卷三五《蚕桑广类·木棉》。
① 《农政全书·蚕桑广类》。
② 《农政全书·蚕桑广类》。
稀科《农政全书》特别强调要“稀科”,说“棉之于长数尺,枝间数尺,子百颗,亩收二、三石,其本性也。今人密植少收,皆其夭阏不遂者耳”。还进一步指出密植之害处,“玄扈先生曰,棉花密植者有四害:苗长不作蓓蕾,花开不作子,一也;开花结子,雨后郁烝,一时堕落,二也;行根浅近,不能风与旱,三也;结子暗蛀,四也”。
肥壅明代人很强调给棉花多施肥料,并采取“早种”、“稀科”和“肥壅”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来求得棉花单位面积的丰产。《农政全书》指出:“若依吾法,岁岁择种,取其高大繁实者,特留作种,淘汰择取精核,又早种,科间三尺,科用粪数升,而遇丰年,岂不遍地花王哉,即欠岁亦数倍恒时矣。”
第六节大田作物的无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在我国原以果树花卉为最早。到明代,又开始应用到大田作物,如番薯、苎麻和甘蔗等。
在番薯引进我国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其无性繁殖技术,除藤蔓扦插外,还创造了从种薯育苗结合扦插到温床育苗的技术。据文献记载,番薯主要有四种育苗繁殖方法,其扦插法也有四种。
番薯育苗的方式:一是露地自然育苗,其法是设有“养苗地”,“春分后取薯种斜插町内”①,等半月发芽后“蔓长一丈或五、六尺,割七、八寸为一茎,勿割尽,留半寸许,当割后复发,生生不息”。此即现今常用的冷床育苗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是引种番薯后最早采用的育苗法之一。其次是越冬老蔓育苗,“若养蔓作苗,须用稍长尺许(老蔓),密密竖栽,如养葱韭法,畏霜畏寒,冬月以土盖之。亦有取近根老蔓,阴干收温暖处,次年亦萌发”②。此法经济简便,可节省大量种薯,但运用过久会使番薯品质和产量下降。这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育苗方法。三是切块直播育苗,此法以《农政全书》记载最早,春分后在大田内直接将种薯切块下种,“每株相去数尺,俟蔓生盛长,剪其茎另插他处”。剪时留近根藤蔓,长约二尺,使其再生,然后于蔓节着土生根之处,壅土剪断,使各成单株,以弥补大田稀植之缺陷。徐光启认为这是“最要法”。第四是催芽畦种育苗,此法记载首见于《齐民四术》:“择[番薯]肥好者掘干土坑藏之,覆以草,谷雨后取出,四面皆生芽一、二分许,摘芽种畦内。蔓生,以竹或柴缘之。及夏至,剪取蔓枝,每一叶下截过节为苗,栽之沟塍。”
关于插蔓技术,与现今方法名称相对照则有“斜插法”:“栽茎:使牛耕町,宽二尺许,高五六寸,将茎斜插町心,约以七分在町内,三分在町外。..每茎相去一尺余”①;“直插法”:“俟蔓生既盛,苗长一丈,留二尺作老根,余剪三叶为一段,插入土中,每栽苗相去一尺,大约二分入土,一分在外,即又生薯”②;“波状插法”:“待苗盛枝繁,枝长三尺以上者剪下,去其嫩头数寸,两端埋入土各三、四寸,中以土■压之,数日延蔓矣”③;“船底插法”:“取所采之苗,插其半于土,斜插之如船底之状,或竖插亦可,每苗相离七寸。日日灌水,大雨则否”④。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