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10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797天前 | 4836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还有在端午节午时饮雄黄酒和菖蒲酒,用雄黄末或菖蒲屑和酒,常常还要加上朱砂。饮毕,要将酒洒向屋中四壁、角落,以辟虫蛇。很多地区在小孩的面颊耳鼻涂酒,以避毒。

  为避毒、祛病,端午节还有采百药的风俗。甘肃静宁州“采百草造百药”④。湖南醴陵“医家群相采药,相传此日天送灵临门”①。南方采药还要沐浴。四川高县“沿山采药煎水净身,云免疮疥”②。福建汀州“午时采百药煎汤沐浴,云祛百病”③。

  更有兴趣的是不少地区有用装墨蟾蜍涂肿毒的风俗。如河南新蔡县“捉虾蟆衔墨用涂疮肿”④,湖北东湖“捕蟾蜍以墨入腹中,俟乾取出,涂肿毒有验”⑤。

  端午节吃粽子,常称为食角黍。角黍的种类很多,不仅家人吃,还要向亲戚朋友赠送。

  南方还有赛龙舟的风俗。在无水的城里,“城中人缚竹为船,用五色纸① 周来邰:乾隆《昌邑县志》卷2《风俗》。

  ① 姚子琅:乾隆《邓州志》卷2《风俗》。

  ② 《帝京岁时纪胜》第16 页。

  ③ 洪惠:嘉庆《延安府志》卷39《岁时》。

  ④ 王烜:乾隆《静宁州志》卷3《风俗》。

  ① 徐淦:同治《醴陵县志》卷1《舆地·风俗》。

  ② 敖立榜:同治《高县志》卷18《风俗》。

  ③ 乾隆《汀州府志》卷6《风俗》。

  ④ 莫玺章:乾隆《新蔡县志》卷4《乡俗》。

  ⑤ 聂光銮:同治《宜昌府志》卷11《风土志·风俗》。

  糊饰,鸣金鼓,沿街作竞渡状,名曰旱船”⑥。

  端午节还有不少其他风俗。如祭祖先、祀瘟神;弟子拜师,小孩入学;放风筝和射柳。此外云南宣威州“吞黑豆七枚,云可除疾”⑦。安徽桐城县“僧道用五色纸作符,送各檀越家”⑧。端午节的来历至今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我们在讲人们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时,一定不要忽视端午节预防各类疾病瘟疫孳生为灾的风俗。

  乞巧、中元及中秋七月初七的晚上,清代民间有姑娘或童女乞巧的风俗,叫做乞巧节或七夕。用现代的语言,也可称为姑娘节。

  七夕首先陈瓜果、焚香于庭,祭祀牵牛(或称河鼓)、织女(或称天孙)二星乞巧。乞巧用的“巧果”很出名,在苏州“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白面和糖,绾作苧结之形,油汆令脆者,呼为苧结,至是,或偕花果,陈香烛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①。

  祭毕便正式乞巧,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一般是月下穿针乞巧,常用七孔针、五彩丝线;有用针缕瓜果乞巧者;还有用蜘蛛乞巧的,如江西瑞州府“妇女置蛛妆盒中,观其成网,以验巧拙”②。安徽繁昌县“闺秀设茶果于露台乞巧,夸朝中有蛛丝罗其上者,谓之得巧,略如《荆楚岁时记》”③;豆芽也可用来乞巧,如四川汉州“以绿小豆浸磁器内生芽,长数寸,摘浮水面,视影成花卉形为待巧”④;也有用“丢针”乞巧的,《帝京岁时纪胜》云:“幼女以盂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山西阳城县“浮藤萝丝于水,名曰乞巧”⑤,安徽有看巧云的风俗,太平府“俟云雾乞巧”⑥。乞巧方式杂然纷陈,目不暇接,姑娘们精诚所至,一定会变得更聪明、灵巧的。

  一些地区还流传着望天河以卜米价低昂的风俗。如湖南宁远县“七夕夜望天河为来年米贱之征,十一日至十四日河汉复见,年岁不佳,至十五日后复见,群相乐,杜子美诗云:‘米价问天河’是也”①。

  七夕,有祭祖的习俗。湖北荆州府“俗又于是夕祭祖弥,谓之迓亡阵,享七日,焚楮荐之,曰送亡。新死者,则于是月朔迓祭,于此夕奠送”②。云南、广东等地也有七夕祭祖的风俗。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为人们祭祀祖先、怀念亡灵的日子,或称“鬼节”,有的地方也叫做“七月半”,陕西府谷还⑥ 李文恒:咸丰《琼山县志》卷11《舆地四·节序》。

  ⑦ 刘沛霖:道光《宣威州志》卷2《风俗》。

  ⑧ 廖大闻: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3《学校》。

  ① 《清嘉录》卷7《巧果》。

  ② 黄廷金:同治《瑞州府志》卷2《地理·风俗》。

  ③ 曹德赞:道光《繁昌县志书》卷2《舆地·风俗》。

  ④ 刘长庚:嘉庆《汉州志》卷15《风俗》。

  ⑤ 赖昌期:同治《阳城县志》卷5《风俗》。

  ⑥ 黄桂:康熙《太平府志》卷5《地理志·风俗》。

  ① 徐淦:同治《醴陵县志》卷1《舆地·风俗》。

  ② 倪文蔚:光绪《荆州府志》卷5《风俗》。

  有个别致的名称——麻谷节。

  清代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往往提前三天或数天已开始,常常要在十四日焚冥衣、楮钱寄往阴间,奇怪的是广西新业县却在十六日祀先。

  寺院做盂兰盆会是清代普遍流行的,在北京“庵观寺院,设盂兰会,传为目莲僧救母也。街巷搭苫高台、鬼王棚坐,看演经文,施放焰口,以济孤鬼。锦纸扎糊法船,夫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点燃河灯,谓之慈航普渡”③。

  北方的祭祀,还有用麻谷表示哀思的。河北祁州,“供麻谷祭墓”④。别处则悬麻谷,山西定襄“以麻谷悬各门首,亭午请而祭之”⑤。所以府谷人把中元节叫做麻谷节,原因在于麻谷是祭祀祖先的主要用品。

  山西等地还有做面人的风俗。如阳高县“十五日墓祭,家家送面人”①。阳城县“抟面肖麻谷、人物各形,竟祀田祖,并上塚焚纸祀先”②。注意,这里还有祀田祖的内容,我们在其他地区也看到类似情形。逐蝗也是中元节内容之一。如陕西延长县“中元祭八蜡逐蝗”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