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10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08天前 | 70380 次浏览 | 分享到:

  乾隆帝一方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关系,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采取步骤纠正或放弃雍正帝推行的一些错误政策和措施。例如,由于崇信“祥瑞”,迷信炼丹长生之术,因而被臣下和僧道蒙蔽,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和政务。乾隆帝不信丹术,将宫中僧道驱逐出宫,下令严禁呈报“祥瑞”,“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①。从大的方面来说,雍正帝在施政过程中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例如,他推行耗羡归公政策,地方官员便迎合他的谕旨,多征多交耗羡,结果却加重了人民负担,地方官员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害。讲求地方官员的治绩,鼓励垦荒,地方官员则隐匿水旱、奏开垦,谎报政绩,而将负担转嫁到一般农民身上。为劝农而实施奖给老农八品顶带的办法,实际上多为乡曲无赖所垄断。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曾在京师附近试行井田制,八旗子弟却盗卖官牛、出租土地,井田制则变得不伦不类。对于这些问题,乾隆帝一即位就连颁谕旨,分别予以纠正。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乾隆帝规定,以后各地奏报垦荒田亩时,“必详办查核”,“不得丝毫假饰以滋闾阎之累”①。同年十一、十二月间,又连下诏书,命令江南、四川、陕西等地减少耗羡成数②。乾隆元年(1736)七月,停止实行老农顶带之例③。同年十一月,废八旗井田为屯田④。乾隆帝以很大的勇气调整和纠正了雍正朝某些失误政策,当然他也继承和发展了雍正时所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这就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经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对清的统治全盛局面出现,是一个良好开端。

  ① 《东华续录》乾隆一,雍正十三年九月辛亥。

  ① 《东华续录》,乾隆一,雍正十三年十月乙亥。

  ② 《东华续录》,乾隆二,雍正十三年十一月癸亥、十二月辛巳。

  ③ 《东华续录》乾隆四,乾隆元年七月癸卯。

  ④ 《东华续录》,乾隆元年十一月壬子。

  第三节百务俱兴在乾隆帝通过纠正前朝的一些弊政而使统治得到初步巩固的同时,他还采取种种措施,强化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虽多是创自前朝,但经乾隆帝发展之后却进一步制度化,并在各方面都收到了较大的效果。因此,他在位期间,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清的统治进入了入关以来最兴盛的时期。

  奏折制是乾隆帝在位期间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以前官员报给皇帝的奏章,基本上依照明朝旧例,分题本、奏本两种,前者报公事,用官印,后者报私事,不用印。在手续上皆经内阁转呈才能到达皇帝手中。为了加强皇权,提高运转速度和保密程度,顺治康熙之际,在此两种文书之外,出现了不经内阁而直接与皇帝本人联系的奏折。但在当时,拥有此种权力的人员极少,而且也没有一定的品级的规定。雍正时期,拥有奏折言事权的官员逐渐增多,但奏折仍非正式公文。许多事情都是由官员本人先用奏折与皇帝秘密联系,在得到皇帝首肯之后,仍以题本、奏本形式经内阁正式上奏。乾隆帝即位后,对前朝拥有奏折权的官员予以承认,至乾隆十三年(1748),还正式下令停止使用奏本。这样,奏折最终取代了奏本,成为与题本并行的一种最重要的上行文书。乾隆帝同雍正帝一样,严禁各地官员对上奏内容及皇帝批示互相泄漏。如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密奏事件,未经发出之先,即上司属员,概不得互相计议参酌。如有漏泄通同,一经发觉,按其情事轻重,分别治罪。”①这些新规定,不但进一步削弱了内阁的权力,而且也使皇帝对各地情况的了解经常化,对于皇权的加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乾隆帝还重建军机处并极大地加强其权力。军机处初建于雍正七年六月,原是为西北用兵期间军事上保密的需要而设置的。在此期间,有关西北用兵的一些奏折不经内阁而径由军机处直达皇帝,因此,这一机构的设置在客观上起到了加强皇权的作用。乾隆帝即位之初,曾一度将此作为前朝弊政之一而予以裁除,但不久又因实际需要而于乾隆二年十一月将此机构重新恢复,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雍正时,该机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而军机处重建之后,乾隆帝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任命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等六人为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也由原来的十人扩充至十六人,满汉各半。此后,随着其权力的加大和处理事务的增多,人数相应又有所增加。在对人员编制不断充实的同时,军机处处理事务也日益增多,权力愈加扩大,各项制度也不断趋于健全。以其处理事务而言,雍正时的军机处,不过是西北用兵时“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乾隆时期,则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①。其职责几乎无所不包,如帮助皇帝撰写上谕、处理奏折,审核内阁、翰林院所拟诏旨,议大政、谳大狱,为皇帝准备政事的参考资料,参与科举考试,奉派出京查办事件,陪同皇帝出巡、记录和积累有关档案等事务性工作,还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武官员的使用、任免提出草① 《清高宗实录》卷197。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