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10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08天前 | 70436 次浏览 | 分享到:

  ① 梁章钜:《枢垣纪略》卷22;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中华书局1984 年版。案,供皇帝本人选择等等。军机处所承担的职权,已使它超出内阁之上而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为保证其所负担的各项职责能顺利得到贯彻,乾隆帝还为它制定了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乾隆十四年,将雍正时铸造的“办理军机事务”的六字军机处印信改为“办理军机事务印信”,规定印信平时由内奏事处的夸兰达太监收存,用印时,由值班军机章京以镌有“军机处”三字的金鍉将之请出,用毕立即交还。为严格保密,军机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在军机处值庐,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如有地方督抚官员通过各种方式向军机章京刺探情况,必严加处理①。尽管军机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乾隆帝却始终未设专官,未立衙署。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不过是仅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的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②。因此,军机处权力的加大,仅仅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加大。通过军机处的重建,乾隆帝不但将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旧有权力剥夺殆尽,使其名存实亡,而且也使明朝以来的内阁形同虚设。与奏折制度一样,军机处的重建及其机构、制度的健全,都进一步强化了乾隆帝的君主集权。

  坚持雍正以来的秘密建储制度,并从理论上加以阐释,是乾隆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另一个重要措施。雍正帝创立了这一制度,并没有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它还不被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所理解。乾隆帝在即位之初,也只是依雍正旧例,亲书建储密旨,“照旧收藏”③,而在思想上仍然把它看作是“酌权济经之道”,还没意识到后世子孙一定要执行照办。随着乾隆帝的儿子们的渐次成人和其统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越来越认识到明立太子的害处和秘密建储的好处,这才开始进行反复的阐释。他指出,“储贰一建,其弊丛生,不特佥壬依附,易启嫌隙,而名分早定,日久必致流于骄佚而不自知”④。“有太子然后有门户”,“盖一立太子,众见神器有属,幻起百端。弟兄既多猜嫌,宵小且从而揣测,其懦者逢迎以陷于非,其强者设机媒孽以诬其过,往往酿成祸变,遂致父子之间,慈孝两亏,家国大计,转滋罅隙”①。因此,他认为“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②。而秘密建储可以避免上述弊端。他说,这样做是为了“不肯显露端倪,使群情有所窥伺,此正朕善于维持爱护之深心也”③。但是,朝廷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不赞成这一办法,不断上疏,建言立储。乾隆帝对他们严加斥责,甚至说他们是“离间父子、惑断国家之人”。他断然表示,以后谁如提及此事,“朕必将伊立行正法,断不宽贷”④。这样,制止了朝野思想的混乱,制度得以确立起来。这一制度,对于因皇室人员争位而招致国家动乱,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在他即位已满六十周年之际,他又在秘密建储的基础上适时地举行内禅,既避免了历史上屡屡出现的最高权力过渡之际宗室干政、大臣擅权、政柄旁落的重演,也避免① 《清高宗实录》卷264。

  ② 赵翼:《簷曝杂记》卷1《军机处》,中华书局1982 年版。

  ③ 《东华续录》乾隆四,乾隆元年七月甲午。

  ④ 《东华续录》乾隆一二○,乾隆六十年九月己未。

  ① 《清高宗实录》卷1066。

  ② 《清高宗实录》卷1189。

  ③ 《清高宗实录》卷1066。

  ④ 《清高宗实录》卷317。

  了父子、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的再现,使得最高权力的过渡得以顺利地进行。乾隆帝坚持秘密建储,找到了皇位继承的一个好办法,这比他的祖父康熙帝的确是高明得多。

  打击朋党、改善官吏队伍状况,也是乾隆帝加强君主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乾隆帝即位之初,辅政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在朝廷各有一帮势力,他们以民族、同乡、血缘、登仕途径等关系而各结为门户。如张廷玉原籍安徽桐城,于是,桐城张氏一族赖其势力而登仕的有张廷璐等十九人,与其联姻的桐城姚氏,有姚孔振等十三人在仕。同样,鄂尔泰在满洲贵族中也有较多的追随者。如果任其发展,对乾隆帝加强自己的君主专制统治将十分不利。在这个问题上,明末党争是个深刻的教训。他反复告诫臣属不得依附逢迎,还利用机会对之加以限制,甚至对其为首者进行打击。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张廷玉以原官致仕时,乾隆帝曾特颁谕旨,许其身后配享太庙,但很快因他未曾亲自谢恩而收回成命,还削去其伯爵爵位。乾隆二十年,他又制造了“坚磨生诗抄案”,将鄂尔泰的两个亲信胡中藻和鄂昌处死,借此机会将鄂尔泰的牌位也撤出贤良祠,以为大臣植党之戒。与此同时,他还有计划地改变旧有官吏队伍的组成成份。这一工作不仅对原有官吏的升转乾纲独断,丝毫不假手于人,而且在遴选新任官吏时,也注意选拔与上层官僚关系不深的出身寒微之士。乾隆初年,他接连开博学鸿词科、经学特科等,其用意即在于此。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形成了以君主为核心的一支官吏队伍,对全国臣民的控制大大加强了。

  除了上述各项措施之外,乾隆帝还汲取历朝统治的经验教训,对内监干政和宗室擅权等方面也颇为注意。他即位之初,就对太监中的不法分子进行惩治,而后又对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宗室的不法行为严加处罚。乾隆帝将此两项政策贯彻始终。在乾隆六十年中,内监活动相当收敛,宗室地位也相对较低,都未构成对皇权的威胁。这些措施,对于他皇权的极度扩张,也都起过重要的保证作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