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第二节哲学思想整个乾嘉时代以至清末,戴震的哲学思想未被重视,或者说被他的考证学成绩所掩盖。然而也有少数例外,有些学者当时即见到戴学中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洪榜是戴震的同乡青年学友。《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的哲学代表作,洪后来在《戴先生行状》中详记了戴的哲学。戴震的《答彭允初(即彭绍升)进士书》扼要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并批驳了唯心主义错误。洪榜在《戴先生行状》中全文转载此书。朱筠(字笥河)代表当时人见解,认为戴氏可传不在于此,建议《行状》中删除此书,而洪榜去信据理力争。事件经过在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洪榜传》中有记录。于此可见他对戴震哲学思想有所理解。
此外,与戴震同时的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多处记载与戴震在史学及修地方志方面的意见分歧。然而章也曾说过:戴君所学,深通训诂,究于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将以明道也。
时人方贵博雅考订,见其训诂名物有合时好,以谓戴之绝诣在此。及戴著《论性》、《原善》诸篇。精微卓邃,于天人理气,实发古人所未发者,时人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氏者。
①章学诚在当时,对学术文化以及社会状况,能发表深刻的独特见解。他与戴震论学中也有各持己见,互相讥议之处,然而上录一段,可见章对戴氏哲学有所肯定和有所理解。
戴震去世不久,乾嘉之际的学者焦循,在其著作中既着重揭橥了戴震批露封建社会“以理杀人”的名言①,同时又曾说过:先君子尝曰,人生不过饮食男女。非饮食无以生,非男女无以生生。惟我欲生,人亦欲生。我欲生生,人亦欲生生,孟子好货好色之说尽之矣。不必屏去我之所生,我之所生生,但不可忘人之所生,人之所生生。循学《易》三十余年,乃知先人此言,圣人不易。
这正是戴震“一人之欲天下人之同欲也”③,“以情挈情,而无爽失,于行事诚得其理矣”④的进一步发挥。可见焦循也是了解戴震学说的少数学者之一⑤。然而焦循的理论也和戴震一样,在考证学盛行的大潮流中未能起应有作用。直到20 世纪初,戴震的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① 《章氏遗书》卷2,《文史通义》内篇二《书朱陆而后》。
① 焦循:《雕菰集》卷6,《孟子字义疏证》赞。
② 焦循《易余龠录》卷12,页5 上,《木犀轩丛书》本。
③ 《孟子字义疏证·理》第一问答。
④ 《孟子字义疏证·理》第二问答。
⑤ 胡适在《戴东原的哲学》论焦循一节中,认为戴震“一人之欲,天下人之同欲也”,以及焦循“己与人同此性,即同此欲”两个论点不妥,理由是“因为人的好恶不齐,故不能执我的好恶为标准,而推之于天下人..我不爱听音乐,也遂不许人听音乐就不好了”(原书1927 年商务版133 页)。这里胡氏忽略了戴震、焦循所指是人类要求生存以及下一代继续生存的共同欲望,并非指个人之间各不相同的爱好。在宇宙观上,戴震提出了“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的命题⑥,和先秦到明清之际的所有古代唯物主义者一样,把“天”看成是自然的“天”,又继承了张载以来的传统,认为天是物质性的气所形成。
他同时提出“古人言道,恒该理气”这一非常精辟的名言,指出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既包括物质性的“气”,也包括气的运动规律——“理”。他认为气是“道之实体”,理是气在运动、发展变化中的“不易之则”①。这就确切、完满地解决了中国哲学史上道、理、气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堵塞了把道和理混同而给唯心主义以可乘之机的漏洞。
戴震同样具有旧唯物主义者的缺点,用自然观来解释社会现象,把有阶级区分的人类社会和纷纷纭纭的自然界等量齐观。他认为自然界的“理”与社会上的“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互相比附。在《原善》的前言中,他认为这种比附是“比类合义,灿然端委着矣,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
以下看戴震是怎样“比类合义”的。
戴震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孟子字义疏证》则以他稍前些时写的《原善》三卷为理论基础。
《原善》中所谓“善”,在戴震看来,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的法则,又是人的道德②。作为人的道德,具体来说,指仁义礼智。他说:仁者,生生之德也。③又说:言仁,可以赅义。使亲爱长养不协于正大之情,则义有未尽,亦即为仁有所未至。④又说:言仁,可以赅礼。使无亲疏上下之辨,则礼失而仁亦未为得。①此外,他又说:举仁义礼,可以赅智。智者,知此者也。②对于这些传统的仁义礼智等概念,戴震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在形式上赋予了普遍性的意义。为了对这些普遍性的道德概念从自然界寻找理论依据,他又说:自人之德性溯之天德,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仁也。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观于条理之秩然有序,可以知礼矣。观于条理之截然不可乱,可以知义矣。..在天为气化推行之条理,在人为其心知之通乎条理而不紊,是乃智之为德也。③明乎天地之顺者,可与语道。察乎天地之常者,可与语善。通⑥ 《孟子字义疏证·天道》前言。
① 戴震:《绪言》前言。
② 《原善》卷上前言:“善,曰仁曰礼曰义..天下之大衡也,上之见乎天道..实之昭为明德..循之而得其分理。”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