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 第一章 文忠公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789天前 | 4515 次浏览 | 分享到:

使作品超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

    在《武则天正传》的原序里,林语堂先生曾说明《武则天正传》的写法。我想

其基本道理对这本传记也颇适用。他说:

    “我不是把本书当做小说写的……书中的人物、事件、对白,没有不是全根据

唐书写的。不过解释说明之处,则以传记最客观的暗示含蓄为方法。事实虽然是历

史上的,而传记作者则必须叙述上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同时凭藉头脑的想像力而

重新创造,重新说明那活生生的往事。”

    以上所说考据、义理、词章三要点,林语堂先生做到了,也是写传记文学的人

必须做到的。

    林语堂先生的传记著作,和他的其它文学和学术著作一样,都是用英文写的。

若移植回国, 自然有赖于中文翻译。他的Lady WU,我曾在十六年前在台湾南部译

成《武则天正传》,在高雄新生报上连续刊载,当时该报副刊由尹雪曼先生主编。

现已由德华出版社出版。翻译此书时查证中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官

衙名、引用诗文等,费时费事,难之又难,饱尝其苦。因为有此经验,对《苏东坡

传》的汉译,自然十分慎重,对其引用之原文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之困难者,

多暂时搁置,容后查出补入。1977年夏,见宋碧云小姐译的《苏东坡传》出版,非

常兴奋。文中对中文的查证,宋小姐做得非常成功,其仔细可知,其辛勤可佩,其

译文纯熟精练可喜。比卅年代一般译品文字,实有过之。拙稿既接近完成,不愿抛

弃,乃续译完毕。原书中须加查考及引用部分中之尚未解决者,在感激的心情之下,

便斗胆借用了,否则,拙译必致再拖延甚久,也许竟无脱稿之日,所以在拙译付印

之前,愿向宋碧云小姐及远景出版社敬致万分感激之忱。

    按世界文学与学术名著译成外文者,多不止一个译本。我国之论语、道德经;

希腊之依里亚德、奥德赛;希伯来文之旧约与希腊文之新约;英国之莎士比亚戏剧

全集(在我国即有朱生豪与梁实秋两译本) ; 最近黄文范及宣诚两先生之汉译本

《西线无战事》,即在台先后出版;所以《苏东坡传》这部名著有两个译本,也是

值得的。只愧我这件粗针大麻线的活计比不上宋小姐的细工巧绣那么精致。

    本书虽属翻译,但力避卅年代弱小民族自卑心理下之欧化文体。诸如“当……

时候”,“假若……的话”,“散步着”,“有着”,“被成功地实验了”,“房

子被建筑好了”,“快速地跳”,“公然地反对”,‘哪些花朵们”,“诸位青年

们”,“各位同学们”,“他(她)们”,“它们”,“红黄蓝白和黑”等句法文

词,全避而不用。人说话时,先写某某道,不先写对白,然后再补注某某说。一个

人说话,不先说半句,中间腰斩,补入谁说道,下面喘口气再补半句。这种洋说法

也完全避免。没有别的,就是不愿向洋人毫无条件一面倒。还有尽量不用“地”当

副词符号,而以一个“的”字代之,自然“底”字更不愿用。

    本书翻译时多承周素樱小姐代为整理稿件,褥暑长夏,代为到图书馆、书店去

查阅疑难之处,助我良多,并此致谢。

    本书翻译,时作时辍,综计前后,行将两年。译稿杀青,停笔静坐。偶望窗外,

树叶萧疏,已见秋意。回忆童年,读书燕市,长巷深宅,树老花繁,四季皆美,秋

天为最。今日寄迹海隅,又喜秋光如故,人健如仙。名著译毕,顿感松快,得失工

拙,不计也。于此附记一片喜悦心境。

                                    张振王于台北复旦桥燕庐



第一章  文忠公

    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

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

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

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

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

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

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

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

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

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

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

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

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

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