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 七到十一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68天前 | 3286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安,心想最好的办法是把胡子剪掉。由那首诗看来,那只是通俗故事,不是苏东

坡创作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提一下《盲者不识日》的故事,这倒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

这篇寓言写在密州。爱因斯坦似乎在什么地方引用过这篇故事,来说明一般人对相

对论的看法。

    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日,“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备以为日也。而

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

异于吵。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

将。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

皆求道之过也。

    说也奇怪,这篇寓言是苏东坡在殿试时写的。他用以讽刺当时学者盲从王安石

的《三经新论》。

    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

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故也不能为醉汉。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

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是爱自然的诗人,

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

我相信,没有人与大自然、春夏秋冬、雨雪、山峦谷壑亲密相处,并接受大自然赐

与人的健康治疗的力量后,而同时对大自然还会抱有一种歪曲偏颇的看法。

    在熙宁六年(一0 七三)九月九日,他拒绝去参加重阳节的宴会。他躲开了朋

友,自己去泛舟为乐。按照重九的风俗,他破晓之前起身,到西湖上访孤山的两位

僧人。那天晚上,他一人独坐舟中,凝视山顶有美堂窗内射出的灯光,那时他的同

僚正在那里一间大厅里欢呼畅饮。他给一个同事周部写出下面的一首七律:

    蔼蔼君诗似岭雪,从来不许醉红裙。

    不知野餐穿山翠,惟见轻挠破浪纹。

    颇忆呼庐袁彦道,难邀骂座灌将军。

    晚风落日原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