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十二到结束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787天前 | 148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乏得最惨的,便是无决心上进以求取宰相之位,倘若他有意,他会轻而易举弄到手

的。做为皇帝的翰林学士——其实是属于太后——他与皇家过从甚密,只要肯玩政

治把戏,毫无问题,他有足够的聪明,但是倘若如此,他就是自己断丧天性了。

    宋朝的政治制度最容易酿成用党之争,因为大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甚至在神

宗元丰元年(一0 七八),政府制度改组简化以后,仍然是宰相无有专责。内阁共

同负责也没清楚划分的原则,以使宰相及阁员大臣能协力一致。我以前指出过,在

当政者及反对者之间,也没有职权的严格划分。朝廷由多数党统治的办法,根本毫

不存在。所以政治上的活动只不过是私人之间的斗争,这一点较西方尤有过之。但

是政治的规范,则东西毫无二致。所以这种制度是使庸才得势的最好制度。这种政

争之中也有些规则,不过主要在幕后进行时遵守而已。第一条是,一个高明的政客

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高明的官员永远不

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修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

所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是,当

特别提防开罪于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全心全意讨好

于人,此等官员,纵然不能爬到宰相之位,至少不会投置闲散,早晚会积劳成疾,

因公殉职。

    不幸,苏东坡非此等人也。在随后数年,他把这些成功秘诀都—一违犯了。朝

云产下一个男婴之时,他写的诗里有下列的愿望: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是此婴儿可怜夭折,无法达到父亲的愿望。我们必须要问,一个诗人画家是

否能做一个成功的官吏?可想而知的是,在国家太平时则可。但是太平一词也是比

较而论,而且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十年之内没有激烈之争的。一个诗人画家,以其达

观的态度,很不容易卷入政争,甘心玩此把戏,而甘心接受处罚的恶果的。往往是,

小试数次之后,对自己也会染指于此等勾当,不由自己窃笑,就此罢手。

    可是,事情偏有凑巧,苏东坡若是躲避政治,政治偏要找他。他和司马光曾经

政见不合,这是各有看法的人,共事时之所难免。但是半年之后他到京都时,司马

光去世,只剩下苏东坡孤零零一人身居高位,特别惹人妒忌。果然不久,第一个风

暴就向他袭来。朝廷的政争都环绕他而发生。次年正月,几十份表章都弹劾他。司

马光死后,政治派系逐渐形成——朔党、洛党皆以理学家为首,蜀党则威信苏东坡

为魁。由于当时文字记载,并由于苏东坡之坚持脱离政坛,苏东坡不知道“蜀党”

一词何所谓,当属可信。可是却有许多事故发生,使苏东坡的政敌受到刺激,不得

不对他做殊死战。这次战斗,说公平话,实在是由苏东坡的弟弟子由所引起。苏子

由在此一批新人当政之始,自外地来京为右司谏,他心想有责任刷新朝政,清除所

有那些骑墙派以及与王安石有过从的残余政客。他使恶迹昭彰的吕惠卿遭贬谪出京,

总算成功,蔡确、蔡京、章淳也暂时降职,但是这几个降职的官僚,后来却力谋再

起。子由也用十道奏章之多弹劾了朔党的一个领导人物,直到此人遭到罢黜。他曾

把朔党都以“饭袋”称之。

    两派之争在进行中。蛆龋卑劣的政客之争对谁也乏味,因为不像对王安石变法

的争论,而今这种纷争连政策原则的问题都没有。苏东坡曾经反对恢复征兵制,不

过这并不是党人所力争的问题,党人则是藉故生非。苏东坡为主考官时,出的考题

是:“今朝廷欲施仁祖之忠厚,惧百官有司不举其职而或至于偷;欲法神宗之励精,

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而入于刻。”其实汉文帝为政尚宽,并未引起百事废弛;宣

帝尚严,也未失之过于苛酷。考生必须申论中庸之道。当时那群小政客则反对这个

考题,屡次上表给太后,请求审问苏东坡。他们控告苏东坡对仁宗、神宗犯大不敬

之罪。

    也是和往常一样,每逢大后把这些奏章置诸高阁,群小便继续弹奏。由哲宗元

佑元年十二月到次年正月十一日,有四五份表章弹劾苏东坡。正月十二日,太后敕

令停止弹劾。正月十三日,百官在中书省接到圣旨。那些官员竟而违抗圣旨,次日

又上一表。苏东坡这段期间并不屑答辩,只是上了四次表章,请求派任外地官缺,

离开京都。到十六日,太后显然是要支持苏东坡,因为她对众臣说,苏东坡的意思

是指国家官员的宽严,他并没有对皇帝本身有何不敬。甚至弹劾苏东坡的官员有受

惩处之说。

    这时,苏东坡决定不求外放,而是要挺身而斗了。他在正月十七日,给皇后上

了两千字长的一份表章,略叙他本人的职分并对卑劣的政治手法予以谴责。他是为

“人应当有不同意权”而奋战。在表章里他指出朝廷官员都表示同一意见,或因怕

开罪于人而避免表示意见,皆非国家之福。君臣当表白自己的意见,如此于人于事,

方有助益。倘若帝王所赞同的群臣都说对,群臣便都成了孔子所说的乡愿,是足以

招致亡国之祸的。然后他又略述在免役法方面他和司马光不同的看法。他二人是意

见不同,但是尊重彼此的意见。而今司马光已去世,那群人,以为朝廷依旧继续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