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韩愈的《进学解》的人,应该记得,韩愈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主要的是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劝告学生们说:“诸生业患不能精,无 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尽管韩愈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 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想使人立定勤学的决心和成功的信 心罢了。
显然,韩愈的文章,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学与行的关系问题。就是说,他对于学习和 实践,哪个是基本的,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因此,还 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论断。这是韩愈的《进学解》一文的主要缺点。当然,我们也不能以 此为理由,而抹煞了这一篇文章的全部好处。
但是,比较起来,文天祥的文章明确地提出了学与行的关系问题,并且给了这个问 题以明确的回答。在这一点上说,文天祥就比韩愈大大地前进了。至于文天祥的强烈爱 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风格,永垂千古,更非韩愈所能比拟的了。
文天祥《题戴行可进学斋》全文只有二百四十一字,比韩愈的《进学解》全文七百 四十二字要短得多了。但是,我认为文天祥的文章内容,却远比韩文为有力。
为了强调说明学问必须从实践中得来,文天祥首先引证了《易经》的命题,这就是: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后他解释说:“君子之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 矣。”这里所谓天行,是指的符合于客观自然规律的实践。离开实践,当然无法掌握客 观的自然规律;而正确的实践,又必须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才有成果。这个道理非常 重要,文天祥可谓一语中的!
接着他又写道:“进者行之验,行者进之事。……地有远行,无有不至;不至焉者, 不行也,非远罪也。”道理讲得很清楚。无论什么事,只要努力做去,一定有所进益, 一定会达到目的。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如果做不到必定是因为不力行。
恰巧戴行可的名字就有一个“行”字,而他的书斋又叫做“进学斋”,所以,文天 祥说:“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行固君字也。……行所以为进也。不行而望 进,前辈所谓游心千里之外,而本身却只在此,虽欲进,焉得而进诸!”我们的经验完 全可以证明,任何事情,包括学习在内,如果不努力做去,即便有许多很好的计划,也 是要落空的,不会有什么结果。
仔细体会文天祥所说的“行”,并不仅仅是狭义的,而应该把它看成是广义的。这 里边包含着好几层意思。从做学问这件事情本身来说,无论是初步追求某一项新的知识, 或者是进一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都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过程。“行”字就应该概括这个过程的全部。换句话说,整个认识过程也都可以算做 “行”的过程。
按着这样的观点,那末,知与行的过程,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两者完全统一的过程。 这比宋、元、明的理学家,从朱子、二程以至王阳明等人的学说,显然都要进步得多了。 那些理学家们不管说“知难行易”也好,说“知易行难”也好,说“知难行亦不易”也 好,他们总是把“知”与“行”分割开了。甚至说“知行合”,也没有强调以“行”为 基础。殊不知这两者实际上不能不是以行为基础的对立统一的整个过程。他们自命为理 学家,而徒尚空谈,毕竟不如文天祥在政治斗争实践中看问题比较切合实际。
我们现在对于文天祥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有必要做出新的估价。过去一般人只读他 的《正气歌》,我现在提议大家还要读他论学的文章。
燕山夜话(三集) 选诗和选文
近来读到许多诗选和文选。编选的人有不少是平日相识的朋友,偶然征求我的意见, 就不免发表了一些议论。
应该承认,这许多选本的编者用意都是好的。他们煞费苦心,研究了以前各家选本 的得失,斟酌取舍,并且详加注释,确实花了很多工夫。在这许多新出版的选本中,有 的水平很高,优点多而缺点几等于无。读到这种选本,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但是,也 有一些选本,缺点尚多,有待商榷。在这里,不可能一一论列,只想提出一个普遍的问 题来谈谈。
一般地说,诗和文应该有一个界限,完全可以划分得清楚。然而,这个界限却不是 断然分开不能逾越的鸿沟。所谓“诗”,所谓“文”,究竟应该如何区别?它们的体裁 和形式又应该怎样分类?实际上这是自古迄今争论未决的问题。《书经》的《舜典》中 说:“诗言志,歌永言。”这似乎是大家公认的最古的定义。但是,我们要问:难道文 章不是“言志”的吗?《国语》的《楚语》中说:“文咏物以行之。”这又是一个古定 义。我们也要问:诗难道不也是“咏物以行之”的吗?
由此看来,诗和文的界限可以区别,又不好区别。《论语》的《学而》篇说:“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字是指的什么呢?是不是光指的文章呢?显然不是。 据汉代郑玄的注解说:“文,道艺也。”宋代朱熹的注解说:“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这个范围就很宽广了,差不多把诗、书、礼、乐等以及各种典章制度都包括在内了。
事实上,古人所谓“文”是泛指一切文学,包括诗歌在内,范围很大。这是有道理 的。因为古人认为文学的作品必须文字非常精练,结构极为严密和紧凑,决不是我们近 代人文字松散的长篇大论所可比。这并不是说,我们的长篇大论一定不如古文,这是文 章的体裁和形式的发展,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必然结果。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确立一 种新的关于诗文分类的方法。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