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抗日英雄张登峰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白岩青 | 发布时间: 937天前 | 38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张登峰战斗、牺牲的地方,马头山 


引子

那年一个细雨飞来飞去的日子,张海娥的儿子王河河用三轮车把我接到裴家窑,这是我首次见到张登峰的女儿张海娥。我的情况张海娥已从她儿子嘴里了解,但老人依然刨根问底。等我把祖宗三代报完,张海娥挪到我的跟前,一手拉住我的手,一手拍着我的手,动情地说:“你爷爷白成章先生和我爹是要好不过的同学,在一个村里教过书,白先生是边墙里外”有名的中医,我爹在马头山打游击时,缺医少药恓惶到家啦,我爹下你们堡请白先生上山当医官,你爷爷二话没说就跟着我爹上了山。”于是,我们的谈话就展开了一幅血雨腥风的画面······


英雄血洒边关地


张海娥回忆父亲张登峰

 张登峰于1904年出身于山西省左云县郭家窑乡拒门堡,她和妻子王进生有三子一女,排行是:张广济、张海娥、张广钦、张广达。张海娥生于1927年,小张广济两岁,“七七”事变时,她刚好10岁。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这样一个人,性情刚直,有才有德,又有口才,他身材瘦小,特别灵活,一两丈的墙能“嗖”的一下跳过。1932年左云高小毕业后回村当了教员,直到1936年。他在给学生上课时除了讲书本上的东西外,另给学生灌输一些爱国主义的东西,他常对学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你们应当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为民分忧。他又说:“有了知识,学到文化,你们应当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才是出路。在家里,他说的也是这类话。也正是因为父亲的教育培养,使我们在心里从小种下了爱国主义的思想种子。在父亲的教育、培养下,影响和鼓励下,他的学生有31人先后参加了革命,其中有9人在战斗中牺牲。我二叔张登元,表哥王世英,哥哥张广济以及亲叔伯哥哥张广勋、张广义、张广居,以及张学斌等人都是在他的鼓励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因此说父亲不仅是一位合格的教员,更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报效国家是父亲早就有的愿望,民国年间女孩子们还时兴缠脚,母亲总想把我的脚缠住,父亲一看见就偷着给我解开,因为这父母有时吵的面红耳赤。后来在父亲的开导教育下母亲想通了,所以我一直是大脚。我哥哥找对象,父亲首先提出必须是大脚。他说:“我的女儿和媳妇是要骑马上战场的,小脚怎么能上战场?所以我嫂子杨桂芳和我一样也是大脚板。

   父亲参加抗日是1937年,日本人占领大同左云后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父亲在家里成天唉声叹气,在这段时日里父亲睡不着,常常对着素油灯苦思,思考抗日救国的出路。起先他想拉起一支抗日武装,才搞到一支步枪就被阎锡山助马左云县政府要走了,既然左云有抗日县政府,父亲很高兴,就参加了县政府,当了左云一区区长。在他当区长时期,八路军警备六团,六支队也开进了左云,他积极支持八路军的工作,筹粮筹款,工作很积极,为抗日做了很多事情。1939年,助马县政府解体后,父亲解甲归田,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父亲终于认清:要想抗日救国,唯有投奔共产党八路军。19402月,哥哥在父亲的鼓励下,北上口外曹碾参加里鲁平的队伍。1941年秋,父亲假装拾粪出了村投奔鲁平队伍。

     父亲和哥哥参加抗日后尽管化了名,但还是瞒不过日本人,日本人去拒门烧了我家和二叔家,牲口全被他们拉走,东西被抢劫一空。母亲、嫂子、我和两个弟弟无家可归,只有跟随父亲打游击。那时我才十三岁,只能做一些护理伤员,缝衣裳缝子弹袋,站岗放哨一类的事情。我跟随父亲打游击有一年多,后来因为斗争形势恶化,女人和孩子行动不方便,经丰凉县委决定,母亲和嫂子进入抗日家属队,两个弟弟被送往偏关,我被疏散到弥陀山下三岔沟地下党员张玉山家隐蔽。

1942年夏,父亲在张玉山的安排下看我,被密探知道,在三岔沟打了一仗。父亲冲出包围,我的隐蔽点也暴露,只有沿着马头山边讨吃边找父亲。当时日本人已经下了悬赏令,抓住张登峰女儿,赏大洋两千,官加一级。这个令一下,一些狗汉奸们四处打探我的动静去向,好几次差点让他们捉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我的安全,父亲忍痛决定把我送到已定亲的裴家窑(破鲁乡)婆家王门家。

在地下党的掩护下我被接到马头山下的土东沟村(曹碾乡〕,在这里我见到了分别一年多的父母,父亲的脸成了黑铁片,母亲抱住我痛哭说对不住我。父亲擦了泪笑着说:“甭哭,爹见到你笑还笑不迭哩。”在土东沟出聘的那天,父亲说:“娥子委屈你了,小小年纪就做媳妇,爹又没个啥陪你的,等革命胜利了,爹给你定班鼓匠,给你好好红火一场。父亲牵着毛驴,我骑在毛驴背上。到了裴家窑,父亲饭也没吃就走了,我把父亲送到村口。对父亲说:“您要多保重。”父亲笑着说:“爹这颗头,自打投奔共产党就已经挂在国门上了。”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父亲是1943年在偏关入党的,之后回到马头山,担任丰凉县长,这年11月,在马头山南窑子村牺牲的,那年他才39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