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四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41天前 | 19565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我所知道的李清照的词有五十余首,此外,还保存着许多她对词的评论。下面的词,是按中国的口语体写的,颇具特色,非常有名。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下面的词构出了年迈到金华落户后,在正月十五的佳节作者抚今追昔的意境。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繁华的城镇,正月十五的灯节特别讲究,有很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家庭也很珍视这一传统节日。永遇乐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诗朋酒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诗中的意思是说如今自己是这样的衰老,银发被风吹乱,十五的佳节与其外出,倒不如在家中的帘下听人们笑语。这是作者落户安居以后作的词。李清照也是由于政治动荡,一直过着含辛茹苦生活的诗人之一。


最后想给大家介绍的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四六年遭受暗杀。他的诗全采用中国的口语体写成,既有音节,又吸收一些西方韵律。闻先生早年在清华学校学习,这学校是用明治三十三年华北事变的赔款由美国人兴办的,相当于一所高等中学,从那里毕业的学生可以去美国升学,因而也就是留美预备学校。闻先生同我丈夫是同学,一九二一年去美国,他在美国期间特别注意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这一问题。大家都看到了,在东京,有很多中国菜馆,但也许还未曾见过中国的洗衣店。由于中国人在国外工作政府全无补助,所以都必须自理生活。这样,在海外的中国人大都开个菜馆或是洗衣店,本钱不大,仅靠自己的手工劳动。在许多外国人眼里,总以为中国人只从事这两种工作。我去美国时,最初听到的就是“你父亲是菜馆老板吧”这样的问话,而闻一多先生首先听到的问话是“你父亲是开洗衣店的吧”。洗衣歌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熨衣要熨得平!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铜是那样臭,血是那样腥,脏了的东西你不能不洗,洗过了的东西还是得脏,你忍耐的人们理它不理?


替他们洗!替他们洗!你说洗衣的买卖太下贱,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你们的牧师他告诉我说:耶稣的爸爸做木匠出身,胰子白水耍不出花头来,洗衣裳原比不上造兵舰。


我也说这有什么大出息——流一身血汗洗别人的汗?年去年来一滴思乡的泪,半夜三更一盏洗衣的灯……下贱不下贱你们不要管,看哪里不干净哪里不平,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交给我——洗,交给我——洗。


(一件,两件,三件,)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熨衣要熨得平!一个观念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


啊,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虹——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美丽!


所谓观念就是英文的Conception,这首诗寓意于怎样认识中国,观念中的中国是怎样的神秘而美丽,对她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的记忆也是不会在疑惑和烦恼中消失的。还有,在《发现》中: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作者发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种对现实的痛吟姿态从诗中清晰可见。


中国近百年来是历史上最令人苦恼的时代。百年以前的中国人常夸耀自己的祖国是最强盛的国家,然而,以后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国家了,五十年前,在怀疑的同时又产生了失望。五千年灿烂历史之后,中国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一切,诗人们作何评价呢?他们认为,那是由于政治上的黑暗,中国执政的人不把国家和人民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可以说只有中国人民在不息地奋斗。


一、唤起民众。


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是四十年前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孙中山先生经过四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摸索出的中国革命成功之必须条件。其一,是说不唤起民众,中国就不会强盛;其二,是说中国不能只着眼于中国人自己,还必须同世界携手、同以平等对待中国的民族联合,为了各国的繁荣必须有平等的精神才行。闻一多先生曾指责从前的中国政府对此毫不关心。闻先生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战争爆发后,又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这所大学是由因战争而南移到云南昆明的原清华、南开和北大三所大学合并而成的。那时,由于学校转移云南,学生们身背着校图书馆的藏书,教授们也同大家一起徒步跋涉,旅程非常艰难。由于闻先生爱好绘画,在途中,他又是作画又是写诗。据说战争胜利前先生还一直留着胡须。这样,寻觅着希望之路的闻一多先生渐渐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他热心地向学生们讲解政治改革的必要。停战以后,正是由于这样的言论而惨遭杀害。闻一多先生在政治面前与从前的诗人那种绝望或是逃避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勇敢地置身于政治的旋涡之中,亲身体验现实的矛盾和人世的哀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