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四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42天前 | 19647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们谈到印度建筑,谈到沙杰罕,最先提到的还是他给他的皇后曼太志·玛哈尔(一五九二——一六二九年)在德里以南的阿格拉城所盖的那座大理石陵庙。这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筑物,是建造在赞木纳河的右岸上,一六三一年奠基,一六四八年落成,工匠两万人,用款六千万卢比。


走进这陵庙的红砂石和大理石筑成的门楼,迎面便看见一座琼宫玉宇般的金顶的大理石建筑,倒影在陵园中间的大方池里面,真是亭亭玉立,使人目夺心摇!这座大理石的陵台,一百八十六英尺见方,自台基到圆顶尖共高二百四十三英尺多。在正面大圆门的凹顶和门洞里,都有黑石嵌出的可兰经文。陵台四角有四座三层的大理石的圆形塔楼,高一百六十四英尺,像四个修伟的白盔白甲的卫士,相向肃穆地站立着。进门下了几层石阶,便进入陵堂,一个八面形的玲珑空雕的大理石屏栏,围着两座灵台,中间停着的是曼太志·玛哈尔,偏左的便是沙杰罕。台座上也是满嵌各种宝石的花卉图案,最工细的是由六十四块小宝石合组而成。灵台是石匣形样,上面嵌刻着可兰经句,和九十九位天神的名字。


导游的印度朋友,劝我们在当夜月光之下,再来一游,但是因着日程匆促,我们无法停留了。否则在清光浮泛之中,一定更使人有“梦游月宫”的感觉。就是白天匆匆的观览,已经使我们对于印度劳动人民智慧血汗的作品,有了无限的赞叹与景仰了。


从便道的大树浓荫之中,我们折向大门,导游的朋友们坚邀我们到陵内花园看看,情不可却地我们又转入大门右侧的花园。一进门来,猛然惊喜,原来院里、盆中、架上,在晴朗的阳光下,盛开着几百朵各种各色的玫瑰花!有大红的、紫红的、浅红的、茶红的,还有纯白的、淡绿的……大者如盘,小者如杯,争妍斗艳,清香四溢。印度冬日气候,晴暖宜人,到处浓叶繁花,总使我们赞赏,而这园里的玫瑰花群,更是花谱上的登峰造极!在我们匆匆道别的时候,花园管理员又在我们襟上插上几朵各色的玫瑰花,香气相随,终日不散。


十二月八日夜,我们初到德里,就在我们驻印大使馆的晚会上,看到了一次印度舞蹈。


我在北京曾看见过印度艺术代表团的歌舞演出,但那时对于印度的舞蹈,完全是陌生的,只觉得舞姿灵活,铃声悦耳,还没有领略到印度舞蹈之传神入胜。这次我坐在台前,与舞蹈演员相距不过三五尺,得以细细地欣赏。这个舞蹈团体是从南印度来的,团员数十人,大都是妙龄少女,其中最特出的有特拉凡科尔·可钦邦的三个姊妹。那夜的表演节目,古典舞居多。舞蹈演员头上满戴着珠翠和鲜花,淡扫蛾眉,眉间点着猩红的吉祥痣,颈上挂着花环和璎珞,臂上戴着钏镯,身上穿着短袖短襟的小褂,底下是宽大的裤子,腰前系一条打褶的围裙,光着脚,脚踝上系着宽串的铃铛。走出台来,长眉一扬,妙目一扫,徐徐举手,缓缓转身,轻轻顿足,随着琴鼓的乐音和伴唱者的歌声,眉、目、指尖、腰肢、腿、足,一齐转动,起落疾徐,轻盈曼妙,真使人目眩神移。


谈到印度的古典舞,一定要提到印度教的神话。印度教是印度最古的多神教,主要的有三个大神。婆罗门,是创造者;毗士奴,是保存者;湿婆,是破坏者。其中尤其是湿婆最受崇拜。传说湿婆有五种品性:一、破坏者;二、大自然的生殖力;三、修士;四、大师;五、舞蹈之神。从印度教的信仰来讲,破坏并不招致死灭,它只是一个更变,死和生不断的巡回,秋天里隐含着春光的消息。因此祭祀湿婆神的舞蹈,是表现着宇宙间不断地改变的创造力量,轻快矫健,充满着活力和欢愉。在印度的庙宇中,最常见的,是种种舞蹈着的人神之像,极其灵活生动,可见印度人民对于他们民族独特的优美的舞蹈传统,有着极深的爱好。他们认为舞蹈是印度文化传统中,最能代表人民的坚强的生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一部分。舞蹈是脚步上的音乐,没有声音的语言,它用富于表情的动作来传达人们心中深挚的情感。印度人民又生得好看,眼大眉长,身材矫健。印度的气候,也适合于户外的半裸露的跳舞。因此舞蹈的艺术,在民间极其普遍。据说在印度有一百八十种形式的舞蹈。大概说来,南印度尚轻柔,北印度尚快速。近代的舞蹈家更超出古典范围,用舞蹈来表现民间疾苦与人民的幻想。


我们此后还看到许多舞蹈,在加尔各答的群众大会上,看到了驿卒舞,在巴特那大学看到了农夫舞,在喀塔克全国音乐协会上看到了兵士舞,在孟买群众大会上看到了游猎舞……都是表演着劳动人民辛勤流汗的工作,与对自然及异族统治者的艰苦斗争,刚健g悍,与我们在瓜洛尔女子中学,和维加雅华达妇女大会上看的古典神话舞蹈,又不相同。印度的儿童,也是优秀的舞蹈者,在上述的南印度舞蹈团中,就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单独表演神话舞,竟达半小时之久。我们在旧德里的儿童福利会上,在孟买的新儿童教育会上,和其他许多场合,都看到儿童表演舞蹈,娇小灵活,尤为可爱。


十二月十七日,在瓜洛尔城,我们凭吊了印度爱国女英雄拉克西弥·巴依之墓。


一八五七年,是印度人民在英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压榨下,整整地过了一百年的时期。


天天在血泊中反抗着的印度人民,终于发出了革命的呼声!在反英最前哨的印度“士兵”军营中,传递着起义的信号——莲花。在那年的五月十一日,驻扎在米洛特的三个兵营,首先起义,攻占了德里,这如火如荼的烈焰,立刻蔓延到印度北部和中部,工人农民到处响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