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的下午,在乌查因城的群众大会上,正在许多个人和团体纷纷地向我们赠礼的时候,一位枯瘦褴褛的老大娘走了上来,台下群众都肃然地注视着她。旁边的印度朋友附耳告诉我说,她是当地的工人之母,几十年来,她在工人中间工作,爱护他们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她用报纸包着两块粗面的烙饼,递给我们,作为赠礼,我赶快接过,和她拥抱道谢。
十二月二十二日晨,我们从巴特那城,沿着恒河,到那烂陀去。
那天的节目上,本来只有苏乌和比哈尔沙里夫两个村庄的欢迎会,但是沿途都有别的农村的人民,把我们拦住了。他们在大路上横挂着布的或纸的花花绿绿的欢迎标语,路边摆上一张大木桌子,就当讲台,他们不容辞谢地把我们推拥上去,给我们带上花环,洒上香水,对我们念一段欢迎词。有的地方把我们拥进路旁的村舍,多半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也许是村公所,也许是小学校,只容得下百十来人,窗外门内闹哄哄地挤着成千成百的男女老幼,伸着头,仰着笑脸,要我们说两句话,喝一口咖啡。他们又送给我们许多朴质而美丽的小礼物,如红木漆的小手镯,一本小书,一朵向日葵……我们就这样地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容易走到了我们预定访问的那两个村庄,三五里外就有许多农民,臂上挂着要送给我们的花环,在等候了。车门一开,这些穿着节日服装的男男女女,一拥而上,拉着我们,在尘土飞扬的土道上,走向村里。他们一面挥着纸旗,喊着口号,毛泽东,周恩来……这些名字,对于喜马拉雅山西边千千万万辛苦的农民,并不是陌生的!我们的行列,愈走愈长,在村舍门口站着的妇女老人,都卷进了这热烈的队伍。
最后我们被带进一所房子,门口和台阶上都用粉笔画着宗教的吉祥的图案,这是最隆重的欢迎表示。在荫凉的屋里,我们饮着奶茶,吃着摆满我们面前的甜点心和鲜果,望着前前后后围住我们站着坐着的、被阳光晒得红黑的脸,我们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出我们心里的感动!
下午我们参观了那烂陀寺院的废墟。
那烂陀是梵语“施舍无边”的意思,这是一所佛教大学,在公元五世纪至十二世纪之末,从佛教最兴盛的时代起,逐渐扩充增建起来的。我们唐朝的玄奘法师,当他在印度的时候(六二九——六四五年)曾在这里攻研过五年。据他的记录,这所寺院,可容生徒一万人,有道行甚深的大师在这里说法。玄奘自己的印度老师戒贤,那时便是这寺的住持。当时的戒日王和王公富商,都曾对这寺院作过很大的施舍,寺里的僧徒们还受着附近二百个村庄的供养,以后由于佛教的衰落,这座寺院也就慢慢地荒凉颓塌,以至于被流沙淹没了。
这废墟是五十年前才被发掘出来的,还不是那烂陀寺院的全部建筑。
我们从东边进去,上上下下走了好几次几十层红砖的台阶。僧院在废墟的东面,一间一间的洞室,面向着广院。室内有石床,石壁凹进处可放经书,院里有井。佛殿和塔都在西边,殿基上还可看出历代累建的痕迹。西南有一座大塔,旁边围绕着几座小塔,上面都有石刻的佛像。这所寺院是砖石的建筑,比十七世纪的大理石建筑,有些不同,比我们后来参观的石窟建筑,材料上又前进一步了。
斜阳下我们在废墟上巡礼,幻想哪一间洞室曾是唐僧住处;佛堂的哪一个角落,曾是他和住持戒贤讨论佛法的地方;哪里曾是他登台说法,因着他的“辩才无碍”,而得到印度朝野尊敬的地方。玄奘法师是交流中印文化,推进中印友谊的很重要的人物。十六世纪以后,有了一千多年的宝贵历史的中印人民的友谊,也被帝国主义的流沙所淹没隔断。如今这道“清新、纯洁、甘美”的友谊的活水,又在两国人民之间,汹涌奔流。而且我们中间的相互了解与同情,比玄奘和他的印度师友们更深一步,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比他们更高一等,因为我们不但是为着两国的佛教信徒,而是为着全亚洲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而携手奋斗了。
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我们在安得拉省。越往南走,天气越暖,树木越青,妇女衣着的颜色也越浓艳,印度人民欢迎我们的情绪也越炽热。这几十小时之中,我们经过数不清的大站小站,每个站上都是红旗的海,鲜花的海,闪耀着汗光和热情的人面的海!二十六日前夜是我们“和衣而卧”的一夜,在许多景象中,有一幅热烈的图画,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也同经过别的小站一样,火车停了,外面有人叩门,开了车门往下看时,十几支熊熊的火把,簇拥着一面红旗,闪闪的火光,照耀着几十个兴奋素朴的脸。举着红旗的是一个瘦小的女人,她带领着这一群衣服褴褛的农民,喊着欢迎的和“毛泽东同志万岁”的口号,眼睛里闪着欢喜,激动,骄傲的泪光。我们拥抱着,我闻得到她破旧的衣巾上的太阳和尘土的香气,她就是印度人民和土地上的一切,我把印度“母亲”,紧紧地抱在我的怀里了!
拉甲孟特莱的市民大会,是在站台上开的,这座安得拉省最古的,也曾受过最严重的水灾的城市,对中国人民是有特别的感情的。在他们欢迎词中说:“为着你们紧迫的日程,我们不能陪同你们巡游我们这座遭受水灾,而正在慢慢恢复的城市,我们只能在车站上欢迎你们。我们衷心地感谢伟大的中国人民给我们的大量的捐助……”。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中,我们在花环,礼物,致辞,道别的波浪中涌过……维查耶华达车站的欢迎,是最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我们几乎是脚不沾地的,顶着花环的山,在人海的狂潮里,被推拥着下了月台,上了天桥,出了车站。街道上是五光十色的,横幅的欢迎标语:英文的,泰鲁固文,印地文的“伟大的毛泽东万岁”,“中印友好万岁”,“和平万岁”挂满了全城。在这座城里的节目,都是空前地热烈,人数也是空前地众多,但是最突出的,还是我们访问凡努刻尔村的一段,因为在那里,我们接触了印度的“不可接触”的“贱民”。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