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五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12天前 | 345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札》。)




“一定要站在前面”——读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里》


在年轻作家的队伍里,出了一个茹志鹃,作为一个女读者,我心里的喜欢和感激是很大的。


解放后,中国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在变,人在变,尤其在妇女方面,精神面貌的变化,大到无可形容!在我们的报道里,小说里,不知写过多少妇女劳动英雄、先进模范的事迹。这些报道和小说里的妇女形象,也都能感动人,教育人,但是从一个妇女来看关于妇女的心理描写,总觉得还有些地方,不够细腻,不够深刻,对于妇女还不是有很深的熟悉和了解,光明的形象总像是蒙在薄薄的一层云纱后面,不是那么眉宇清扬,容光焕发。


茹志鹃是以一个新中国的新妇女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分析解放前后的中国妇女的。


她抓住了故事里强烈而鲜明的革命性和战斗性,也不放过她观察里的每一个动人细腻和深刻的细节,而这每一个动人的细腻和深刻的细节,特别是关于妇女的,从一个女读者看来,仿佛是只有女作家才能写得如此深入,如此动人!


在这里,我只提出她的短篇小说《静静的产院里》(《人民文学》一九六○年六月号)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这个《静静的产院里》并不宁静,它和故事发生的这一夜的狂风一样,在动荡跃进的环境中,每一个人——在产院里面和外面的——都像觉得“风用一种巨大的、看不见的力量,在后面推着她拥着她,迫使她好像是脚不沾地的在向前走。”


谭婶婶,故事里的主人翁,是一个从三十九岁就当寡妇,看到过女人生孩子就像过一次“关”,“产妇咬着头发,坐在脚盆边上生孩子”,而她自己的媳妇生孩子,胎胞就是给产婆拿脚踩下来的,在一九五六年初级社的时候,社长,也就是现在公社的杜书记,要她到镇上医院去学习新法接生,告诉她这也是革命,是跟封建落后势力作斗争。


谭婶婶学会了新法接生,开始工作,一方面不断地和旧思想习惯,和旧的接生婆展开了斗争。另一方面,她也灰过心,流过泪,向杜书记诉过苦,杜书记劝过她:


在我们手里变几变,形势发展这样快,各种各样的旧思想旧习惯还会少得了?所以我们做工作就叫做干革命,我们学习也叫做干革命。不会的得赶紧学会,不董的就得赶紧学懂。”


谭婶婶不挑剔了。公社成立后,组织了一个“静静的产院”,在这里有产床,有电灯,有雪白的墙壁,有助产的一切用具……还有她这一位“产科医生”——这是她在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来称呼自己的职务的时候,悄悄地对自己加上的封号。


产院成立的两年里,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多少风险都过去了,谭婶婶得到了公社里母亲们的爱戴。谭婶婶觉得自豪,觉得幸福,她的这个静静的产院,使得她愉快开朗。


当然也有产妇不顺产的情况,但是只要打电话到镇里医院去请真正的产科医生,问题就解决了。“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开始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开始看不惯新的东西了,比如电灯,亮是亮,就是太费了。至于产妇做操,女人家拍手顿脚的,她自己学不上来,也就不喜欢,如此等等。


但是形势是不容人安于现状的,新事物就得赶紧学会,赶紧学懂。荷妹,代表着新生力量,热气腾腾地,扛着八十来斥的行李进来了,啪的一声就把电灯打开。谭婶婶对于这个从小看她长大、到城里培训回来的医生的第一个印象是:


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像产院里本来有电灯,应该有电灯,有电灯是现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


这个“老扎认真”的二丫头,也就是荷妹,一会儿都不闲着地问这个,问那个,做自来水管,把产妇掇弄起来做产后操,偏偏产妇也赞成,产妇屋里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谭婶婶迅速地走出这静静的产院,脑子里空空地,又是满满地,她只觉得不开心,又说不出为什么。大概是自己越老越不知足了。她开始说服自己……她把生活上的知足和工作上的落后,看成是一个东西。


这时,另一个三年前落后的妇女,旧产婆潘奶奶,给了她一个很大的刺激。


潘奶奶在鸡场里工作,一心一意地向前赶,为着让鸡吃一点荤腥,她弯腰哈背地在水边捉青蛙……回过头来和谭婶婶说话,脸上显得又和善又聪明,眼睛也有神了。


谭婶婶看着潘奶奶,又想起了杜书记的话。


谭婶婶看见鸡场的竞赛表上,潘奶奶名字上的红色箭头,头昂昂地翘得最高。这就是三年前对她又跳脚又诉苦的落后人物,现在在她面前显得这样地光彩年轻!一个人在不断革命,不断进步里,是永远年轻永远快乐的。谭婶婶深深地体会到三年前潘奶奶的痛苦,“那是她恐慌,却又不肯承认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


“难道,我现在就像三年前的潘奶奶……”这时,门外的大风和她心里的大风,一齐刮起了。刚才在路上棉田边所受到的母亲们的一阵子热烈的招呼,和她自己所感到的自豪和幸福,都是过去的事情,都被这一阵大风刮散了!


这一阵“看不见的风暴席卷而来,仿佛滔天的风浪向前扑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向前推,向前涌”,但是可敬可爱的潭婶婶,并没有让这阵大风吹倒下去,她清楚地感到:现在过的日子,是一天不同于一天,一天一个样子,她不安,她对自己不满,她不肯掉队,她急忙回到医院去,正赶上刚送来的产妇彩弟的生产。


她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带着产妇们的信赖,“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守候那喜悦而又紧张的一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