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五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41天前 | 2307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来很提倡写历史小说,历史小说应该写,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对我们历史上应该知道的许多人物和事情,是不熟悉的,甚至于陌生的,这是极其可惜的一件事情。我常想,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多少可敬可爱的人物,曾有过多少可以供人借鉴的文字,假如这些人物和文字,都没有活生生地走到青少年的眼前,走进青少年的脑际,去起一番鼓舞和刺激的作用的话,这些人物也就白活了,这些文字也算白写了,怎么能使历史上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青年人的眼前,这就是历史小说的作用了。


为要写好历史小说,你必须掌握、熟悉许多东西,比方说,你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世、性格、爱好,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们,以及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起居饮食,你都得有相当的研究,否则就会出宋版的《康熙字典》的笑话。


同时,也是首要的,你所描写的这一个人,这一件事,必须曾在你心中激起一种剧烈的感情,爱也好,憎也好,这种剧烈的感情,加上你所收集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人这件事的一切背景,在你脑中构成了一幅鲜明的图画。这时节,你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就从这幅图画上站起来了,就像诸葛孔明摇着羽毛扇从《三国演义》里站起来一样,他那种顾盼如神、指挥风生的风度气魄,是《三国志》里所没有尽量发挥的。


为试着追忆历史上的短小故事,我忽然想起《世说》中的一段: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能全不?”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这六七十字里就大有文章!从最微小的地方说起,孩子们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们可能掏过雀窝,这是可以写一段的,但是什么是“琢钉戏”?怎么玩法?至于孔融为什么被收,以至于灭门?在“中外惶怖”之中,而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为什么能“了无遽容”?有待于研究考查的问题就更多了。历史小说应该写,历史小说也不好写,从这里我欣赏到《陶渊明写‘挽歌’》这一篇小说的好处。


穗小札》。)





致萧珊


亲爱的萧珊:


总得先回你一封信——上次信说我已着手给上海文学写文章了。一点不假,题目是《在大连》。我想痛快地写一下“海”。不想写到一半,有点惶惑了,再另起头,这时一些杂务的文章来了,就是你在其他报纸上所看到的那些。那都是些千把字的鸡零狗碎的应急的文章,我不会把它给你的!(不但不给你,也不给人民文学!)我总想聚精会神,写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好一点的,不料,你的信来了,又是“自杀”,(在这一点上,巴金罪不可恕!)又是“寡情”,真把我吓坏了,我连信也不敢回。想把稿写好一并寄去,不料,越着急越不行,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同时开会听报告的事又纷至沓来了,这时你又来信,把旧事重提,说从文把你带到我家的事。这件事,我倒忘了,我记得巴金曾把你带到我呈贡山上的家里来。这一次印象很深……总之,只为喜欢你,才迟迟不回信,理由是等稿,结果得不到你的谅解,纳兰词有句云:“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可为我咏!这两天又开始努力,迟早寄上,请别着急。少不得请代问巴金好,虽然他仍是个调皮的孩子!冰心十一月廿四日(此信系舒乙同志征集。)





笔谈难字注音


难字注音的许多好处,有许多专家都已经谈过了,我只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说难字注音的必要性。


算起来,我一辈子所认得的字,绝大部分都不是老师教给的,因为课本上的字究竟有限。在我的老师教我国文课本四五册的时候,我已经“一目十行”地浏览《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了。那时候,我还不会查字典,就是会查字典,在急欲知道一段故事的时候,也顾不得查字典了,因此,有许多字形,只经过我的眼睛,进入我的脑子,并没有经过我的舌头,横竖字形反复地接触得多了,也能猜得出这些字的意义,字音在看书上变成不重要的。


在我对别人讲述故事时候,许多字形我只按着我所认得的,它的偏旁来念,比如说“沁人心脾”的“沁”〔qīn〕,我就念作“心”,“破绽百出”的“绽〔zhàn〕”,我就念作“定”,“睦目结舌”的“瞠”


〔chēng〕,我就念作“堂”等等,有人给我改正,我就改了,没有得到改正,我就照旧这样念了下去。


前几天,在《文汇报》的《你认识这些字吗》一栏中所列举的那些不算冷僻,有的还是我自己所常用到的字里,发现有过半数的字,我都念错了,这使我大吃一惊!这样,我怎么能发言?怎么能广播?在写文章的时候,怎么能掌握住文字的音乐性?


《人民日报》从十一月一日起,开始在报纸上实行难字注音,这对于读者是很大的语言教育,我从心底发出拥护的欢呼。我知道有许多和我犯着同病的小朋友,他们和我从前一样,在小小的年纪已经在看大部头的书,他们也是不查字典的。从我自己的“前车之覆”来说,我希望他们在看书的时候,要注意慢读,细读,深读,但是难字注音无疑对他们是个大帮助。而且我赞成字音夹注在字后,像《人民日报》那样,对读者是更方便一些。


为着和人家谈话的时候,有着“共同的语言”,人名,地名,文物名的难字,和科技界所用的字,都应当注音,以便形成普通话的逐渐统一。至于注音的标准,我赞成张志公同志的异读字注音从今不从古,从俗不从雅,从众不从寡,从易不从难的意见。其余的都留给专家去讨论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