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五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13天前 | 3468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出悲剧,每幕都有震动人心的场面。第一幕是无数披着蓑衣,憔悴褴褛的农民,在领主门外匍匐哀求,被领主家奴鞭打凌辱的一段。在第二幕里,宗五郎决定越衙上诉,准备乘夜逃回与妻儿诀别。他和义勇的老船夫,在间不容发之顷,雷轰电掣地一同劈死渡口差役,砍断船锁,在纷飞的大雪中急遽开船的一段。第三幕里宗五郎和妻儿诀别,走出家门,又是在大雪纷飞之中,他的忠贞的妻子,搂着两个小的孩子,隔窗呜咽招手,他的大儿子却追了出来,在雪地上连跌带爬地抱住父亲的腿,不肯放走的一段。第四幕是在最激昂紧张的法场上,无数气急败坏地哭着跑着赶来的农民,都被刑场守卫们刀刺棒打地撵出竹栅外去。宗五郎被绑在磔刑架上,看着妻儿一一处斩,最后监斩官要蒙上他的眼睛,准备施刑,他奋然地拒绝了,他愤怒地叫:“你们能蒙上我的眼睛,但是你们不能永远蒙上这二百八十四个村的农民的眼睛……”他在磔架上伸着被绑的双臂,目眦欲裂,声嘶气咽。这一段使人看了血脉奋张、同情的眼泪都被怒火烧干了!


这出戏后,是二十分钟的休息。在休息室中,大家的心情,都还不能平静。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的青年人看到这里,一定奇怪为什么日本的农民群众不一拥而入抢进法场?”我认为在今天,不但中国的青年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日本的青年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六十年代的人民,到底不同于故事发生的十七世纪了。


长久地忍受着残酷的剥削压迫的、善良纯朴的日本农民,他们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当我一九五五年在日本境内旅行,从飞机的小窗中下望,我看见连海中的小岛顶峰上,也种上了庄稼。八百个美军基地不断地往外扩张,农民的耕地越来越小。挤到他们无地生存的时候,这些善良纯朴的人,也会发出冲天的怒吼的!


占日本人口百分之三十的农民,处于美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剥削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他们的政治觉悟已因着饱受痛苦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已经摆脱了从无组织的状态,开始投入全国一致的反对祸国殃民的岸信介政府,和争取独立民主的浩大斗争中了。


这出戏感人之深,是前进座改编剧本和演员表演艺术的成功。雪景等等的艺术处理,配合着剧中的紧张情节,也显得加倍地动人。扮演宗五郎的中村履右卫门,对于这个角色的思想感情,有很深刻的体会,演来真是淋漓尽致、悲壮激昂!使观众在高昂的愤激情绪之中,加倍地对农民深切同情,对领主切齿痛恨,大家都惊醒起来,感奋起来,一起推动人民群众,改造自己的环境,而走向团结和斗争!


小札》。)





戴着丝手套的贼手


美帝国主义者,让他的国务院向窃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伸出戴着丝手套的贼手,要把蒋介石集团从大陆上卷逃的两千九百多箱中国历代人民劳动创造的文化艺术的珍品,送到美国去“展览”。这个万恶的掠夺阴谋,是站起来了的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所决不能允许的!


解放以前,我们祖国仿佛是一座大门洞开的宝库,那些强盗冒险家到了中国,简直是惊喜欲狂,目迷五色。他们在军事侵略之下所抢掠去的,不必说了,北京的人民,至今心目中还沸腾着愤怒的记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城的洗掠,把我们的珍贵文物不知卷去多少。这些年来,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博物院里,看到的中国的铜器、石像、玉器、磁器、字画……几乎都是他们在中国豪夺巧取的赃物。看到我们无价的国宝,被强盗们恬不知耻地陈列在玻璃橱里,当作自己的财富来炫耀的时候,总引起我心中熊熊的怒火!


就是在私人的收藏室里,只要是到过中国的富商、外交官、传教士、邮政海关的人员、旅行家……他们的橱里架上所摆的佛像、陶俑等等,都不是在琉璃厂,或其他庙会小摊上,所能买到的。当我想起云冈或龙门千千万万大小无头的佛像的时候,我知道我们被盗的珍物,都在什么地方了!


在这些人中,尤其是美国强盗,他们自以为是有势有钱,恨不得据天下的宝物为己有。


他们披起宗教和文化的外衣,在旧中国全境到处侨居或旅行,见到要拿的就拿,拿不到就抢就偷。几十年来,真是从心所欲,满载而归。中国解放了,这个宝库的大门,对这班强盗严严地关起了。他们失望之余,想到了在他们魔爪下的台湾,那蒋介石集团的手里,还有一批窝藏着的中国文化财富的精华。盗心一起,不顾全中国和世界人民雪亮的眼睛,公然打起“不可逃避的国际义务”的旗幡,两个无耻的盗窃集团订起“合同”,想用海盗式的军舰来劫运,把这些宝物全部收入世界最大的盗窟里去!


我们要大声地警告这些强盗,无论他们取的是什么方式,盗劫行为总是盗劫行为!作为宝物主人的中国人民是决不轻轻放过的。在台湾的爱国人民和文化工作者,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的人士,包括美国人民在内,也不会轻轻放过的!我们向全世界人民宣告这个无耻“合同”的完全无效,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斗争,直到这些宝物,像我们的领土台湾一样,全部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


小札》。)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后


魏巍同志的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原载《人民日报》1958年11月14日第八版,选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下册。


它歌颂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通篇回旋激荡着中朝两国人民在浴血的抗美战争中结成的深厚的、坚如金石的感情。这感情,在共同抗击侵略者的时候表现得那样地英勇坚强,而在自己朋友之间的别离时刻却变成这样地深沉而婉转。只有从心里咬牙切齿地痛恨敌人的人,对于自己的亲人才会自然地生出刻骨铭心的热爱。这是崇高的阶级感情的两个方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