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
译者的话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是当代著名的俄裔美国学者、文体学家、作家和翻译家。
他1899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曾任沙皇时的司法部长,外曾祖是俄国皇家医学院首任院长。父亲曾是一名法官,后因参加立宪民主党领导工作于1908年被捕入狱,1917 年在临时政府任职,革命爆发后逃往克里米亚,1919 年又举家途经土耳其流亡西欧,在柏林办一份自由派流亡报纸,1922年被两名流亡的右翼君主主义分子暗杀,其中一名暗杀者后来成为希特勒手下掌管俄国流亡分子事务的官员。
纳博科夫随同父母流亡之前,曾继承了舅父遗赠的两千英亩土地的庄园产业。他先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语和俄语,获学士学位,后在柏林和巴黎从事俄文创作,早在1916 年他就已在俄国发表过一本诗集。在欧洲二十年流亡生活当中,他同俄国作家蒲宁一起在流亡者的圈子里享有声望。1940 年纳粹入侵法国前夕,他移居美国,先后在斯坦福大学、韦尔斯里学院、康奈尔大学讲授俄罗斯和欧洲文学以及文学创作,学生当中包括受到他很大影响的美国当今另一著名作家托马斯?品钦。纳博科夫自1938年就开始改用英文写作。他业余喜爱收集蝴蝶等鳞翅目昆虫,1942 至1948 年还曾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任研究员,发现过几个新品种的蝴蝶和蛾。有位西方评论家认为,正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爱好而使他能象契诃夫那样,在观察人和社会处境时细致入微,并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阐释。他1945年入美国籍,1960年移居瑞士,直至1977年病逝。
纳博科夫一生写下了大量作品,据估计有四百余首俄文诗作、六部俄文诗剧、三部俄文散文剧、五十二篇短篇小说(内有二十篇已译成英文)和十七部长篇小说(内有六部是直接用英文写的)。他主要以长篇小说闻名于世,重要作品有《玛丽》(1926)、《王、后、杰克》(1928)、《辩护》(1930)、《光荣》(1932)、《黑暗中的笑声》(1932)、《失望》(1936)、《斩首的邀请》(1938)、《天资》(1939)、《萨巴斯兴?奈特的真实生活》(1941)、《从左边佩带的勋带》(1947)、《洛莉塔》(1955)、《普宁》(1957)、《微暗的火》(1962)和《阿达》(1969)等。1951年他发表了自传《讲吧,回忆》,1966年又作了修订,美国著名诗人兼批评家e?b?怀特认为这部自传写得好,应被列为大学英语系必读之书。
1944 年,纳博科夫完成一部研究果戈理的著作。他早期还曾把罗曼?罗兰的《柯拉?布勒尼翁》、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及济兹、拜伦、波德莱尔、缪塞、莎士比亚、丁尼生的诗译成俄文,后期曾把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十二世纪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和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成英文。纳博科夫不赞成附庸风雅的意译,而主张直译,并靠注解和评论来阐释。他1964年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共四卷两千页,译文仅占二百二十八页,工程可谓浩大。
纳博科夫流亡在外总是住在旅馆、公寓或别人家的住宅内,这种生活导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也大都是象他那样的流亡人物或艺术家,他们为了摆脱精神空虚和受难的现实而沉浸在住事的回忆、纯艺术、棋术或其他一些反常的行为中,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失意感,精神受压抑感乃至精神崩溃感。
在文体上,他虽然继承了俄罗斯和欧洲文学的传统,但也受到本世纪象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一些作家的反传统的影响。他在文学形式和语言上大胆进行探索,从而在形式和技巧的创新方面独具一格。他的作品文笔幽默、描绘细致,他还喜欢在作品中制谜,犹如魔术师在变戏法,更突出了他的独特风格。但是,他的作品往往隐晦难懂;一位西方评论家说读他的作品时,头一遍如坠入五里雾中,第二遍略见端倪,理出些头绪,第三遍方茅塞顿开,发现阳光灿烂无比,而且看他的书时手边还需备一部《韦伯斯特大辞典》作为向导。另外有些评论家说他操纵笔下人物如操纵木偶,语言如蝶翼上的色彩,认为他是福克纳以来美国最重要的作家,或是乔伊斯以来最有风格、最具独创性的作家。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把纳博科夫归入反小说派作家行列中,说他“有一种流放的愿望要把自己已经筑起未的结构统统撞倒,另起炉灶”。
但是,使纳博科夫获得国际声誉的则是他那部引起争议的小说《洛莉塔》。故事梗概大致为一个名叫汉贝特的欧洲中年男子,由于对一个十二岁姑娘发生恋情而娶了她的母亲戴格瑞特,后戴格瑞特死去,免除了汉贝特原想谋杀她的企图。他带领洛莉塔赴美旅行,在许多汽车旅馆停留居住,最后达到了他的欲望。洛莉塔后又同另一男子出走,汉贝特追踪寻获,将那个男子杀死,尽管洛莉塔这时已经“衰老”而怀孕,堕落下贱,可他还是非常爱她……这部小说最初于1955年在巴黎出版,1958年方在美国正式出版,评论界议论纷纭,有的认为这是一部非道德小说,有的认为这是一部堪与《尤利西斯》相媲美的伟大作品,还有的认为作者是借用汉贝特这个人物嘲弄了美国人的某种欲望,以怪诞的手法讽喻了美国人的野心、对青年抱有理想化的看法以及汉贝特那种无耻的个人主义。英国文学批评家马库斯?坎利夫认为当今美国亨利?米勒等人在性爱方面更加露骨描写的作品都已不是禁书,《洛莉塔》则已显得古板而过时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中写道,“《洛莉塔》是一本充满惊人机智和活力的小说,写美国社会中的粗俗面,谁都比不上纳博科夫,比如说美国汽车旅馆的肮脏和荒谬,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写作题材,最后总算找到一个诗人兼社会学家的纳博科夫,把它写得淋漓尽致。”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