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7天前 | 479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昉还教授了一批弟子,传授自己的绘画技艺,培养和造就了一些造诣较深的绘画人才。太原人王朏,官至荆州刺史,从小喜欢绘画,师从周昉学画,与赵博文都是周昉的高才弟子。程修己也是周昉的得意门生。周昉任越州长史时,程即拜他为师,从周昉学了二十年。周昉呕心沥血,悉心传授绘画技巧,“凡画之六十病,一一口授,以传其妙”。终于使他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师。唐文宗好古,召程修己于文思殿画竹障。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跃然障上,文宗啧啧赞叹,赐诗云:良工运精思,巧极似有神,临窗乍睹繁阴合,再盼真假殊未分。①程修己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正是周昉心血的结晶。

  周昉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国内颇负盛名,而且蜚声国外,对东方某些国家也产生了较深的影响,特别受到了新罗人的喜爱。贞元末年,新罗国有人于江淮,“尽以善价收市数十卷,将去”。据说,至今日本还保留有周昉风格的仕女画。可见周昉的绘画艺术在国外影响之大。

  周昉的绘画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来绘画者学习的楷模。后来善于画佛画的吴筠,“天王笔法师周昉,颇臻其妙”,因其天① 《太平广记》卷二一三、《宣和画谱》② ③《宣和画谱》卷六。

  ① 《太平广记》卷二一三。

  王画能传神,到了元代,他的绘画别的已湮没不闻,“独天王传于世”②。善画仕女画的杜霄,也“得周昉笔法为多,尤工蜂蜨及曲眉丰脸之态,非风流蕴藉,有王孙贵公子之思致者未易得之”③。他也承继了周昉画仕女健壮丰肥的绘画风格。

  周昉在绘画史上盛誉流播,往往见于名士诗篇中。晚唐诗人杜牧的《屏风绝句》云: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饶。①周昉的绘画艺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宋代米芾在其《画史》中把他与晋代的名家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唐代的吴道子三人并称为人物画的四大家。

  ② ③《图绘宝鉴》卷二。

  ① 《樊川文集》卷三。

  第二十五章李白杜甫第一节李白①好任侠,喜纵横李白(701—762),字太白。据李阳冰《草堂集序》所记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居绵州昌隆(今属四川江油)青廉乡。白父李客,不曾入仕,亦无文名。李白自幼读书,成绩卓著。其《上安州裴长史书》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这话虽未免夸大,但《新唐书》本传也说他“十岁通诗书”;《唐才子传》亦称“十岁通五经”。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魏颢撰《李翰林集序》、刘全白撰《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都称其“少任侠”。《新唐书》本传也说他“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从这些记载看来,李白自幼为学,便异于常人。此后交游,也多豪侠之士。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沿江而下,到达江陵,结识司马承祯,甚被赏识。此后从江陵东下,历洞庭、庐山,到金陵,抵扬州。在安陆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湖北滞留较久。在这期间,李白也与当时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样,曾经多次投书长吏,干谒求仕。其后又西入长安,小隐终南。谋官不成,复返安陆。开元二十二年,到襄阳,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此后数年之间,又与洛阳、太原、东鲁等地的道士、隐士交游,远近闻名。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于翰林院中待诏供奉。这时李白结束了漫游生涯,暂作宫廷侍从。此后未见重用,又遭谗毁,于是一年以后,便上疏求去。天宝三载,又离京远游。

  在这次远游中,李白结识了杜甫和高适,三人曾经周游梁(今开封)、宋(今商丘)。同时,李白又从北海高天师,求仙学道。

  在这期间,李白前妻亡故,又再婚许氏,许氏亡后,又娶宗氏。这时身家多故,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发生,李白避居庐山。这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邀李白入幕。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捕入狱。出狱之后,又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附近)。乾元二年(759)于途中遇赦,乃沿江东还。至当涂,依李阳冰。宝应元年(762),病逝于当涂。《旧唐书·文苑传下》、《新唐书·文艺传中》均有传。

  综观李白一生,正当唐皇朝由盛转衰之时,由于初唐、盛唐出现了“贞观”、“开元”之治,朝政相当开明,一般文人学者,多半积极用世。李白年少之时,也曾抱有建功立业之志,但时值开元之末,朝政已经大坏,张九龄被黜,李林甫擅权,是由盛转衰的开始。崔群《论开元天宝讽上皇甫鎛书》① 本节材料主要参考书为新旧唐书本传,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本) 和《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本),文中凡引上述资料,不再一一作注。

  云:“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用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当安史之乱前夕,有些文人学者,对于时局,已甚不满,忧时念乱,已经形诸文字。但李白这时年轻气盛,尚多幻想,好任侠,喜纵横,误将开元季世当作晚周战国。其实,时与世异,任侠、纵横,都是行不通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