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杜甫在回鄜探亲时已敏感到肃宗对自己的疏远,但他未必觉察到已被投闲置散的房琯仍然是肃宗的眼中钉,更不会觉察到肃宗及其心腹李辅国等人正在罗织所谓“房党”,包括贾至、严武、刘秩、杜甫等。所以乾元元年春天,他还与王维、岑参一起写了《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的颂圣诗。不料当诗人们唱酬之声犹在耳边时,贾至就首先被贬出朝做汝州刺史去了。六月,肃宗就下诏贬房琯为鄜州刺史,刘秩为阆州刺史,严武为巴州刺史,杜甫也同时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
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师北上,讨伐安庆绪,出师不久就取得渡黄河、围邺城的胜利。杜甫在这年冬天来到离前线不远的东都,一方面探视洛阳东偃师土娄庄的故居,一方面就近探问官军围攻的消息。第二年春天,他听说邺城不日可得,非常兴奋地写下了一首长诗《洗兵马》,开端写出大快人心的胜利形势,结尾又描绘“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鼓励前线战士迅速攻下邺城,退伍还乡,帮助妻子春耕播种。诗人在喜胜利、颂中兴、望太平的时候,又特别语重心长地加上“独任朔方无限功”的建议,针对肃宗命九节度出师之时没有立元帅,唯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的错误,有所规谏。此外,他还怀着重重的隐忧:“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表面是称颂肃宗对太上皇克尽孝道,实际上是针对李辅国、张良娣等人离间玄宗、肃宗父子的阴谋敲起警钟。
然而,就在朝野上下都在等待着官军收复邺城,生擒安庆绪的时候,在乾元二年三月三日,唐朝的六十万官军就因为没有统帅,在邺城外围遭到了一次奇耻大辱的大溃败。郭子仪率朔方军退守河阳。
杜甫也就在东京兵荒马乱中,经新安、石壕、潼关,回到华州。一路上目睹官吏们不顾百姓死活,处处强迫征兵拉伕,只听见妇孺老弱在倾诉、啼哭,同时他也看到不少人民积极支援官军。这一次途中见闻,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写成了六首“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组诗,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的不朽名作。这六首诗不仅写出人民为战争付出的代价,而且写出人民奋不顾身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回到华州,旱灾的威胁就开始了:“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老百姓在天灾加战争负担双重压迫下毫无活路,杜甫这个小官也一筹莫展,这年七月,他只得弃官不做,带着家小远走秦州(今甘肃天水),另谋生路。他弃官的原因不止是逃荒。从九节度之师溃败以来,他早已看出肃宗小朝廷已经无法容纳正言谠论,纲纪已乱,“庸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杜甫到秦州曾打算在东柯谷、西枝村觅一块隐居之地,但是这个羌胡杂居,吐蕃势力又不断扩张的地方,他无法久住下去。不过在秦州居留的三个多月中,却在他诗卷中增加了不少边塞题材的新作。例如:“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民有万家。”(《秦州杂诗》)“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羌女轻烽燧,胡儿掣骆驼。”(《寓目》)到十月,他怀着“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的念头,又领着全家南下同谷(今甘肃成县)了。可是奔波了几十天,到同谷后,竟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这种种惨痛经历都写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里。在同谷住了一个多月,又在十二月一日起程赴成都。
从秦州到同谷、又从同谷到成都这两段路程中,杜甫曾有计划地写了二十四首纪行诗,每段十二首,记述了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山川胜迹的真实面貌。前段十二首记述陇西到陇南山川中,《青阳峡》的高峰深谷最为突出。而后段十二首写跨越陇、秦、蜀三省的奇山大川,更胜前段。写同谷东南的《木皮岭》,他惊叹:“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到嘉陵江上的《水会渡》,则见:“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而汉中略阳县的《飞仙阁》,竟是:“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到川陕交界的《五盘》:“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入川以后,更见《剑门》:“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塘倚,刻画城阁状。一夫怒临夫,百万未可傍。”显出了无比雄奇的山势。
回顾这一年,《发同谷》诗里有一句总结:“一岁四行役”,赵次公注说:“一岁之中,自东都而趋华,自华而居秦,而赴同谷,自同谷而赴剑南。为四度行役也。”可以说这是他艰苦奔波的一年,也是他思想变化最大的一年,更是诗歌创作空前丰收的一年。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在关辅饥荒,中原再乱的年代,成都以“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繁华都市面目呈现在杜甫面前。他全家初到成都,是寄居在一座僧徒寥落的古寺里,靠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全家人的生活不仅可以暂时维持,而且从第二年就开始经营浣花溪西岸的草堂住宅了。《卜居》诗:“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蜒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在战乱中奔波多年的杜甫,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了。他卜居初定,就一面忙着种树、种竹、种菜,一面还得为完成营建工程,到蜀州、新津、青城等外县去访问乞贷于亲友,他步行或乘舟来往,无意中就写成了不少怡情适意的小诗:“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可惜,好景不长,上元二年五月,他草堂边的一棵有两百年寿命的柟树被暴风连根拔起,更不幸的是同年八月,他新建的草堂又遭一场暴风,“卷我屋上三重茅”,使他全家“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他在不眠的长夜里,不禁从自家的苦难想到天下无数流离失所的人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年十二月,老友严武由绵州刺史升任兼管东西两川的节度使。上元三年(762)春夏,杜甫和严武往来互相访问不止一二次,在唱和诗篇中,严武曾劝他出来做官,他则希望严武能理解自己疏懒的个性。同年四月,玄宗、肃宗父子两人相继去世,代宗即位,七月召严武入朝。杜甫亲自送严武到绵州奉济驿才分手,不料这时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就在成都发动了叛乱,严武被兵阻出不了剑门,杜甫也回不了成都,只得转到梓州,依靠李梓州、严二别驾等新朋友。八月,徐知道的叛乱被高適镇压下去,但动乱未止,杜甫只得把家属移到梓州来,并打算离东川,投三峡,赴西京。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