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6天前 | 4788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原战局这时大有好转,代宗即位后命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讨伐史朝义,大胜敌军。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被迫自杀,河南河北各州全部收复。消息传到梓州,杜甫高兴得热泪横流,写了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他“平生第一快诗”,末两句尤其写出他当时归心似箭的激情。但是,当时他全家逃难在梓州,要回乡谈何容易,这一年在他诗集中只见他送朋友一个个“下峡”,“归京”,“入朝”;也仍然“自怜犹不归”。这一年高適任剑南节度使。吐蕃兵入大震关,代宗出奔河南陕州,高適率兵临吐蕃南境,欲牵制其主力,师出无功,致松、维等州相继陷没。朝廷不得已,只得重派严武入蜀。杜甫得知严武重来的消息,喜出望外,于是在广德二年(764)春天,又从阆州领着妻子赶回成都:“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三月回到成都,严武就启奏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回到草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他本有一番修饰环境的打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远近的邻居朋友也想一一相会,但一入节度使署,就进入练兵备战的气氛中,“公来练武士,欲夺天边城”。七月,严武亲临前线写了《军城早秋》的诗,九月,杜甫写了和诗,赞美严武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盐川的胜利:“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他在幕府半年,“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生活拘束,与同僚之间亦难免有“分曹失异同”的不愉快纠纷,于是在永泰元年(765)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四月严武病卒,杜甫在成都无所依靠。五月就携家沿岷江东下,有《去蜀》诗:“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杜甫随着东下的小船,五月到嘉州,六月到戎州、渝州,七月到忠州,秋天到云安。他的消渴病,又兼疟疠犯了,遂馆于严明府之水阁,过了一冬春。大历元年(766)移居夔州白帝城。同年秋,从成都调来夔州任都督的柏茂琳到任,对他“频分月俸”,又不时派园官给他送些瓜菜。大历二年三月,他在夔州瀼西买了四十亩果园,还带有“茅斋八九椽”,柏氏又委托他代管东屯稻田百亩,生活比过去富裕一些了。在不到两年时间中,他写下了四百多首诗,不仅数量上达到高潮,诗的内容形式也颇具特色。他回忆、反思了自己前半生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写了《壮游》、《昔游》、《往在》、《遣怀》等自传性的长篇,历史的光明与黑暗与自己的爱憎倾向融合在一起,酝酿出无限的沉痛与辛酸。他仍然是“穷年忧黎元”的诗人,但他晚年的诗除描述“千家野哭”、“万国征戍”而外更特别关心人才,特别是能拨乱反正、真正忧国爱民的人才,他说:“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异才复间出,周道日维新。”读了元结《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以后无比激动:“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稍安可待矣。”赞美做梁州刺史的李勉:“■公制方隅,迥出诸侯先。封内如太古,时危独肃然。”再读他的《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八哀诗》、《寄韩谏议注》等诗,可以看出他的人才观,眼光独到,胸怀博大,他对同时代人的评论与新旧唐书史臣的见解大有出入。他还写了不少夔府景物、气候、风土、民生疾苦的诗篇。三峡景物正如他的两句诗:“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不仅一年四季的多变,就是雨、雪、雷、火、月,甚至八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夜的月他都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人民生活方面,不仅注意“打鼓发船”、“负盐出井”的劳动男女,他甚至关心到儿童教育:“小儿学问止论语。”柏茂林派来供他驱使的“獠奴”为他“伐木”,“修水筒”,“修果树枝蔓”的种种劳动过程,他也用亲切感激的心情作了记录。对诗歌艺术,更用尽苦心。“陶冶性灵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了探求七律这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力,他努力尝试了“拗格”这种既有较大难度,又有新的韵律的诗体十几首,有的又自注:“强戏为吴体”。他又有目的地写了三组组诗,扩大七律的题材领域。《咏怀古迹五首》融咏怀与咏史怀古为一体,七律中前所未有。《诸将五首》,环顾了西部、北部、中原、岭南、西南五个地区的国防形势,虽笔有褒贬,但深重的忧患意识仍是全组诗的基调。这是诗史,更是现实性很强的政论。至于传诵更广的《秋兴八首》,虽然可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概括他怀念旧国旧都的一般主题,但他思念的内容之深广繁复,举凡人事之兴衰,景物之变换,都让人觉得难以数言说尽。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大历三年(768)正月,当“雪篱梅可折,风榭柳微舒”的早春季节,杜甫把去年所买的果园草屋一并赠给吴南卿,就全家登舟出峡了。下水船走得很快,“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融入山水的神话和历史,像一系列朦胧的意象,匆匆地在眼前消失了,新建为南都的江陵府就到了。江陵本来有郑审、李之芳和他比较亲近,郑任江陵少尹,李原任太子宾客,现任尚书,在夔州时就有诗歌互赠,杜集中那首最长的千字排律就是寄给郑、李俩人的。但是到江陵后,只见他们和杜甫多次雅集,饮酒赋诗,但他的家眷却过着“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的生活,后来,李之芳又病故,四川又发生兵乱,渐渐波及川东,江陵也非久居之地,“社稷缠妖氛,干戈送老儒”,只得南下公安,也只暂住了两个月,年底又漂泊到岳阳,写下了他的名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年冬天,岳阳下了一场大雪,他又写了长诗《岁晏行》,写出“潇湘洞庭白雪中”,那些为“割慈忍受还租庸”而卖儿卖女的哭声,还有那些被私铸的铅锡假钱所欺骗的百姓的怒声和骂声。大历四年春天他又解缆南征,三月到潭州(长沙),虽然是一个“右臂偏枯两耳聋”的老翁,还能满怀高兴地游岳麓山道林二寺,接着他又南下投奔衡州刺史韦之晋,韦是他少年时在山西郇瑕认识的朋友,不料到衡州后,韦又调任潭州刺史,与他途中错过。不久,又传来韦之晋死于潭州的消息,他非常悲痛,又折回潭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