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贞观政要》卷一。
① 《贞观政要》卷一。
① 《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太宗贞观六年。
② 《资治通鉴》卷一九五,太宗贞观十一年。
③ 《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
助成文治,名垂后世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尽股肱之力,辅助太宗理政,已成为太宗的左手右臂。魏徵建言行事,匡正朝政失误,助成贞观之治。太宗曾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并亲手解下佩刀,赐予魏徵。
贞观十六年(642)七月,魏徵染病,卧床不起。太宗手诏慰劳,并说:“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魏徵不顾疾病在身,又上言数事,对太宗近来临朝时“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辟”的言行不一的做法提出了批评。魏徵平素为官清正,生活简朴,以至家无正堂。太宗下令停止营造小殿,用其木材为魏徵建造正堂。建成后,又根据魏徵的好尚,赐给他素屏风、素被褥、几、杖等家物。①贞观十七年(643)正月,魏徵病情恶化,太宗命一中郎将住在他家中,及时通报病情,所赐药膳无数,中使相望于道。太宗与太子两次亲临病榻看望,并而许将衡山公主下嫁给他儿子叔玉。十七日,魏徵病卒。时年六十四。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陪葬昭陵。安葬时,其妻裴氏遵照魏徵的夙愿,以布车载着灵柩。太宗悲恸之极,登苑西楼望丧痛哭,还诏令百官送丧至郊外。并亲自撰写碑文,亲笔书写。他思念魏徵不已,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②太宗论定功臣,魏徵得以图像于凌烟阁。他望着魏徵画像思绪万千,遂吟诗曰: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③太宗对魏徵的特殊礼遇与尊宠引起了某些人的妒嫉,经魂徵举荐入相的杜正伦、侯君集或以罪被黜免,或以叛逆受诛,因指摘魏徵有朋党;又扬言魏徵将前后谏诤之语抄录给史官褚遂良,太宗信以为真,很不满意,遂终止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并下令推倒了亲自书写的纪念碑。①直到贞观十九年(645),太宗亲征高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②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魏徵是唐初卓越的政治家,他刚正不阿,素以有胆有识、犯颜直谏而著称,辅弼唐太宗拨乱反正,以成贞观之治。太宗曾说:“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③史家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移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这并非是谀美之辞。魏徵的名字与贞观之治将同垂于青史。
①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六年。
②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七年。
① 《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
②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太宗贞观十九年。
③ 《魏郑公谏录》卷五。
第六章唐高祖第一节晋阳起兵唐高祖(566—635)是唐朝的开国君主,姓李,名渊。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①,其后屡经迁徙,至渊高祖李熙、曾祖李天赐均居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尧)②。祖父李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拜柱国大将军,与宇文泰、独孤信等为著名的“八柱国家”③,北周时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爵。
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母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妻子窦氏是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之女,其母为北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因此李渊与隋朝上层统治集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初李渊为千牛备身,得到独孤皇后的关爱,累转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大业初,为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开始由文官转任武职。隋炀帝第二次征辽时,派李渊往怀远镇(今辽宁辽中附近)负责督运。杨玄感起兵反隋,又命李渊往镇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兼知关右诸军事。大业十一年夏,炀帝巡视太原,看到山西一带农民纷纷起义,便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承制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仍发河东兵讨捕群盗”①。李渊留家河东,率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打败了毋端儿部的起义军。又代樊子盖进攻绛郡起义军敬盘陀、柴保昌部。樊子盖在军,焚毁村坞,坑杀降人,“百姓怨愤,益相聚为盗”②。李渊一反樊子盖所为,软硬兼施,对降人往往“引置左右”,于是降者“前后数万人,余党散入他郡”③。大业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这年十二月任太原留守。
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经燃遍全国,尤其是大河南北和江淮地区的农民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地冲击着隋朝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杨玄感兵变之后,隋炀帝越来越猜忌文武大臣。先后杀害了宿将鱼俱罗和董纯,逼死了名将吐万绪。又以郕国公李浑名应“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杀了他一家三十二人,因此使得人人自危。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使时,副使夏侯端就对他说:“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并且指出炀帝“切忌诸李,强者先诛,金才(即李浑)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④。李渊“深然其言”。及任太原留守,他便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①这表明了李渊起兵的意图和策略。所以他到任以后,首先带兵在雀鼠谷击溃了活动于太原以南的历山飞别将甄翟儿部,稳定了山西的局势。① 此据《旧唐书·高祖纪》,《新唐书》作陇西成纪(甘肃静宁西南)人。历来对李唐先世的说法不一。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有考证,可参考。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