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5天前 | 47600 次浏览 | 分享到:

  ② 参见《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

  ③ 《周书》卷十六“史臣曰”。

  ① ②③《资治通鉴》卷一八二,炀帝大业十一年。

  ④ 《旧唐书》卷一八七上《夏侯端传》。

  ① ②③④⑤《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但在对突厥入侵的防御战中,前时虽曾获胜,这次派副留守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作战,却遭到失败。炀帝下令系渊而斩王仁恭。李渊对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弟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②过了不久,炀帝又遣使者驰驿赦渊及仁恭,使复旧职。李渊高兴地对世民说:“天其以此使促吾,吾当见机而作。”于是“雄断英谟,从此遂定”③。经过这次事故,李渊便加速了举兵反隋的活动。

  李渊为人“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④。他是一个胸有成竹,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早就授意长子建成在河东“潜结英俊”,次子世民在晋阳“密招豪友”。建成兄弟“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⑤。当时晋阳令刘文静看到李渊“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及刘文静坐与李密联姻系狱,李世民前往探视,共商大计。刘文静根据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主张“驱驾取之”。并且指出,招集大军,“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⑥。大业十三年二月,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马邑,进据汾阳宫,自称天子,国号定杨。李渊乘机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募集兵员,“旬日间众且一万”①。又暗中派人往蒲州召儿子建成、元吉至晋阳,准备起事。副留守高君雅、王威对李渊颇怀疑惧,将为不利。五月甲子,李渊借口高、王二人“潜引突厥入寇”,把他们杀了,正式起兵。

  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自为手启,卑辞厚礼,对始毕可汗说:“欲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惟可汗所择。”②突厥可汗复书说,如李渊自为天子,愿以兵马相助。六月己卯,建成、元吉自河东到达晋阳,裴寂等乃因建成兄弟,请“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③。李渊完全照办了。西河郡不肯从命,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攻破郡城,斩郡丞高德儒。自此李渊自称大将军,署置府僚,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官员,随才授任。以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领左三统军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领右三统军等,各置官属。又“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④。遂定入关之计。

  ⑥ 《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

  ①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②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

  ③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④ 《旧唐书》卷一《高祖纪》。

  第二节进取关中,建立大唐炀帝大业十三年(恭帝义宁元年)七月壬子,李渊以四子元吉为太原留守,委以后事。第二天,李渊自率甲士三万誓师,由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河东。表面上打着“志在尊隋”①的旗号,宣布尊立代王为帝。始毕派人送马千匹,驻在楼烦的突厥阿史那大奈也率兵相助。渊军行至贾胡堡(今山西灵石西南),代王侑(炀帝孙)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霍邑(今属山西),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将骁果数万屯河东,阻击渊军南下。这时正值秋雨连绵,道途泥泞,渊军不得前进,军粮也感匮乏。外间还谣传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掩袭晋阳,因刘文静出使突厥未归,不知虚实。李渊召集将佐商议对策。裴寂等主张“还救根本,更图后举”②。建成、世民则力主进军。他们认为:“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附,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利太原,宁肯近忘马邑。武周悉其此势,未必同谋。”再者,“今来禾菽蔽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粟,未遑远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决。”③李渊经过慎重考虑,终于作出了继续进军的决定。八月己卯,雨止天晴,军粮也从太原运来了,李渊便率军进攻霍邑。先以轻骑挑战,宋老生统兵三万由东门、南门出而迎战,渊兵少却,宋老生以为李渊畏惧,引兵前进,离城里余而阵。殷开山率步兵抵挡宋老生,建成、世民绕向宋老生阵后,分别屯守东门和南门,断其归路。正当双方激战的时候,李渊派人高呼“已斩宋老生”。宋老生部众听了,阵势大乱,纷纷往回逃走,渊兵所向奋击,打得敌军“血流蔽地,僵尸相枕”④,宋老生也被杀死了。李渊乘胜挥兵登城,攻克霍邑。进军临汾(今山西临汾南),克绛郡(今山西新绛),直抵龙门县(今山西河津)。这时刘文静从突厥赶到,同来的还有突厥大将康鞘利所带的兵士五百、马匹二千。沿河守臣也纷纷来降。李渊以书招降冯翊农民军首领孙华。及渊进军壶口(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畔),孙华渡河来见,渊以孙华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领冯翊太守,赏赐甚厚,仍使回河西接应。又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将步骑六千,自梁山渡河,以待大军。李渊自率诸军围河东,屈突通婴城固守。渊见城坚不易攻取,意欲引兵西往长安,与将佐商议。裴寂说:“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李世民则持相反意见,他说:“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自弊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①李渊综合两种意见,扬长避短,决定留兵围困河东,自统主力军西进。遂自壶口渡河,舍于朝邑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朝邑镇西北),“关中士民归之者如市”②。李渊分军两路,命李建成、刘文静率王长谐等数万人屯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扼守潼关,以备东方援敌;命李世民率刘弘基等数万人,掠取渭水北岸之地,对长安采取钳形① ②《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