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南京之旅 瞻仰阿炳故居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刘妙珍 | 发布时间: 717天前 | 2673 次浏览 | 分享到:

瞻仰阿炳故居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大剧目,我们用一生来表演一个剧种。时空就是大剧院,它可以上演无数个剧目,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它都无动于衷地在那里承接着。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管有多少英雄浪淘尽,舞台岿然不动,故事依然血肉丰满。

五月二十七目,天阴沉沉的有些微雨,这是个非常难得的好天气。瞻仰阿炳故居早有打算,只是太阳一直闹哄哄地烧烤着,没法出门,有个这样的天气我肯定是不会放过去了。

到阿炳故居所在地洞虚宫雷尊殿道馆,不得不说说崇安寺了。崇安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是江南四百八十寺中的一寺,它曾经和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齐名。崇安寺的命运一直是迭延坎坷的,历经无数次毁建,直至辛亥革命以后,在西方新思想的推动下,我国的一些传统、迷信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殿堂逐渐被人为毁坏,房舍改为商铺或学校或其它办事场所。直至现在它只是一个供人追思的代名词。现在的崇安寺只是以它命名的一条商业街,一座清幽的公园。洞虚宫就在崇安寺的旁边,雷尊殿是洞虚宫的一部分,因了阿炳这位民族音乐大师,雷尊殿这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也因了阿炳这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给这个名存实亡的寺院重新注入了不朽的灵魂。

阿炳纪念馆坐落在无锡市旧城区的中心地带,他的前身是原雷尊殿道馆,现在还保留着雷尊殿及其周边设施的原貌。从一扇小门进入,院内有专门的看管人员,阿炳的起居室在雷尊殿东边,是一座独立的小院,院内大该还保留着阿炳生前的原状。从一个破旧的木门进去,墙上到处张挂着名人名言和照片,阿炳沿街卖艺的落魄成就了艺术家们张扬的艺术。再往里走又是一个屋子,有三个高脚架,从上面拿下耳机,戴上还能听到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我想再往下听估计阿炳的那几首名曲都能听到。由于时间太匆忙只听了一小段。再往里走就是阿炳生前的起居室。一张破旧的竹床上铺着单薄的退了色的破被褥,破烂的蚊帐歪斜地耷拉着,床边有一张油漆脱落的柜子还是桌子(这个我没记清) ,一只小竹箱子,一个小柜子,这些破旧的家实上面落满了尘土。外面的小堂屋泥皮脱落,一只㮋圆形的大木盆里摆放着两只小木水桶,一只淡红色油漆小竹食盒,两盏罩着玻璃罩子的煤油灯,旁边还有两盏没有罩子的小灯盏,我想这些就是阿炳全部的家实了。整个家里到处迷漫着凄凉悲苦,它们全都在展示着主人当时的穷困和落魄,看得让人心里直发酸。我们的一代音乐大师生前过着怎样艰辛,难熬的生活。


一些图片和解说中,粗略地介绍了我们这位民间音乐大师的一生。阿炳,大名华彦钧,出于道教世家。父亲华清和是洞虚宫雷尊殿的观主,他和道观帮工的女子上演了一场“有勃常伦”,轰轰烈烈的恋情,这段不被世俗接纳的爱情,它的结局就是生下了苦难的阿炳。在阿炳四岁时,这位母亲终究逃不过愚昧世俗的偏见,自尽了其一生。阿炳跟着父亲在道观学习庙堂音乐,华清和弹得一手好琵琶,而且精通音律,有这样的好“师傅”做指导,再加上他的天赋和勤奋好学,那技艺肯定是日渐精湛了。阿炳十七岁上就能代替父亲主持演奏庙堂音乐,直至他二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顶替做了道观观主。

在阿炳接管父亲的家业时,雷尊殿的香火还非常旺盛。那时的阿炳二十六七岁,正是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的年纪,又没有了父亲的管束,他得到了释放积压以久的自由,性情开始信马由缰,迷失了自我,沉沦到烟花柳巷不能自拨,直至用一双眼睛做了代价。阿炳双目失明后,无法打理殿堂,请来一位族人帮忙做杂务,最终他被鸠占鹊巢赶出雷尊殿,由此阿炳苦难的人生剧目进入到高潮。

阿炳的一生都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他经历了军阀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在长期的社会动荡中家国难安,民不聊生。健全人尚可如此,阿炳更是举步维艰,生活坎坷。一把二胡成了他某生的工具,他以拉二胡沿街讨生活,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流浪日子。正是在这样艰难生活的磨炼中,他的人生有了最刻骨铭心的感受,也使他的音乐有了更为悲壮饱满的内涵和铿锵有力的韵律。阿炳能成为一级宗师,有其天赋聪智的一面,更多的是他对音乐的痴迷和砺炼。他除了跟随父亲学习正宗庙堂音乐,还多方访师学艺,广闻博采,揉合各家的声韵旋律,丰富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他把个人和国家的坎坷艰辛全部都感悟化解到音乐中来,所以他的作品才激发出那么悲壮深沉的旋律。听阿炳的乐曲总是有一种柔美的忧伤,又有一种荡气回肠的铿锵。

阿炳除了演奏乐曲还有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说新闻,他把当时的时政新闻编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词,自弹自唱。阿炳是个性格倔强而又有正意感的人,他憎恨日寇入侵,对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嫉恶如仇,对民不聊生的现实生活悲愤不满,他用嬉笑怒骂的形式说唱,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当时时政的腐朽黑暗。阿炳不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他的精神思想境界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鉴赏。

阿炳的一生可以说是苦难的一生,由于父母的结合在当时是有违常规、让人唾厌的,阿炳的降生无疑对这对情侣是睛天霹雳,我相信他的出世对他的父母来说悲大于喜。不幸中的大幸就是阿炳的父母在世俗面前没有退缩,顶着被世俗淹没的压力把他抚养成人。也许他一生都没有把父亲这两个字喊出口,可他得到了满满的父爱。父亲的溺爱添补不了正常家庭的那种温暧和踏实。由于从小生活上的缺失,导致心里上的缺陷,才有了父亲去世后的那段迷茫和失常的生活。生长在一个清规戒律的环境中,可他的内心一直是狂勒不训的,他藐视那些陈腐的宫规殿律,渴求正常的人伦情爱,可无从选择的出生给他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他本想挣脱枷锁投奔一个自己已为光明的前景,可他没有想到当他挣出牢笼,跌入的是一个更大的枯井。当时社会的黑暗远比他双目失明更为黑暗,由于对社会的失望,他把心中所有的失望、愤懑、艰辛、忧伤全部倾注到手中的琴弦上,这才有了旷世之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