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6天前 | 511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元代中国的回回人极多,按照伊斯兰教徒遵奉的五行仪(’ibādat)之一,只要有能力都必须到麦加朝圣,而后可称“哈只”。《岛夷志略》“天堂”(即麦加)条说:“云南有路可通,一年之上可至其地”,云南是元代回回人较多的地区,赴麦加朝圣者当不少,明初著名航海家郑和的父亲名叫马哈只,可能就是曾赴麦加朝圣者之一。回回人在元代海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经商和朝圣活动无疑促进了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交往。亚丁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与印度、中国交通的主要港口,波斯萨珊王朝统治时期① 《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九。

  ② 元灭宋后即罢用铜钱,有元一代仅至大、至正两次短暂铸钱并许与旧钱通用。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多携铜钱(主要是宋钱)出海,至元二十三年诏“禁赍金银铜钱越海互市”(《元史·世祖纪》);三十年制订的《市舶则法》又规定“金银铜钱..并不许下海”(《元典章》卷二二),可见私贩铜钱者未绝。③ 《通典》所录杜环《经行记》中的摩邻国,有人认为即指马格里布,但尚难肯定。《岭外代答》中的木兰皮国即1056—1147 年统治该地区的Murabit 王朝,《诸蕃志》的“默伽猎国”即Maghrib,已成定论。④ 玉尔:《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页494—495。

  ① 玉尔:《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页478。

  其地被称为Samran(即贾耽《入四夷道里》所载之“三兰”),十世纪以后乃全用Aden 一名,汉文史籍最早著录此名者就是《大德南海志》,译作哑靼。

  第八节欧洲元人把欧洲国家泛称为拂郎国(又作佛郎、富浪),系来自阿拉伯人对欧洲国家和人民的称呼Farang(源于法兰克一名)。东欧诸国则另有斡罗思(俄罗斯)、孛烈兀(波兰)、马札儿(匈牙利)等译名。

  1238 年法国和英国国王收到叙利亚亦思马因人(伊斯兰教派)的求援信,要求联合对付蒙古的入侵,并报告了来势凶猛的蒙古人情况。但这个信息完全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直到1241 年,蒙古军大举侵入波兰、匈牙利,才使欧洲各国无比惊骇,开始筹划对策。1245 年3 月,教皇英诺森四世选派方济各会教士普兰诺·卡尔平尼(意大利人)和劳伦斯(葡萄牙人)分别率领使团去蒙古,传递他写给蒙古皇帝和人民的信件(交劳伦斯送的信只要求善待使者及劝请皈依基督教,普兰诺·卡尔平尼送的信上还谴责了蒙古对基督教国家和人民的侵略)。遣使目的主要是了解蒙古的情况及其意图。同年6 月,教皇在里昂召集宗教会议商讨对策,估计蒙古还会再来进攻,呼吁所有基督教人民加强防备。次年7 月,普兰诺·卡尔平尼使团到达和林附近的昔剌斡耳朵,参加了贵由汗的即位大典,其后两次被召见报告其使命。11 月,丞相镇海和八剌交给他们贵由汗答教皇的蒙古文诏书,并逐字翻译让他们用拉丁文作了记录,还交给他们一份此诏的萨拉森文译本,以便教皇能找到人来解读原信。于是普兰诺·卡尔平尼一行启程回国, 1247 年秋到达里昂,向教皇详细报告了出使经过和所了解到的蒙古情况。贵由汗答教皇诏的波斯文(即所谓萨拉森文)本于1920 年在梵蒂冈档案中发现,上钤有蒙文贵由汗玺,内容是反驳教皇的指责,声称他以长生天之命消灭违抗者和征服世界,命令教皇及诸国王降服①。关于劳伦斯的出使情况,史籍缺载。

  在普兰诺·卡尔平尼回到里昂之前,英诺森四世又派遣多明我会教士阿塞林、西门等持“致蒙古皇帝及人民书”(内容与前使所持者相同)出使。阿塞林一行于1247 年5 月到达蒙古西征军统帅拜住的营地——里海西、阿拉斯河中游北的阿兰之地,由于拒绝向拜住行跪礼,几被杀害,幸大汗诏使野里知吉带的到来才得以免死。7 月,拜住让他们带着给教皇的复信返回,并派两名使者(艾别和薛里吉思)和他们同往。次年,蒙古使者抵达意大利见了教皇,得到了教皇的复信后回还①。

  野里知吉带被贵由汗任命为西征军最高统帅。1248 年5 月,他派使者大卫和马可持书信往见法国国王圣路易(路易九世),以大汗名义谕告:蒙古将一视同仁保护拉丁、希腊、亚美尼亚等各族各派基督教徒。12 月,圣路易在塞浦路斯(当时他正率领十字军东征)接见了蒙古使者,据大卫告知,大汗及其母都是基督教徒,这使他大受鼓舞,次年初,即派多明我会教士安德① 伯希和:《蒙古人与教廷》第一章(页4—28)对普兰诺·卡尔平尼出使和贵由汗信作了缜密研究。① 关于阿塞林等出使的研究,见伯希和上揭书第二章II,页66 以下。

  鲁率使团携其书信和丰厚礼物随来使前往蒙古汗廷,意欲通过宗教关系结盟。时贵由汗已死,摄政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斡耳朵接见了安德鲁一行,但只把他们视为来朝贡的使者,她给法王的复信也只是命其必须每年进贡,才能获得和平,否则将被消灭。1251 年4 月,安德鲁等回到圣路易驻地凯撒里亚(今耶路撒冷西北地中海岸)复命②。这次遣使的外交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蒙古情报,加以当时盛传拔都之子撒里答是个基督教徒③,于是圣路易决定利用这个关系再次派人进入蒙古辖境。1253 年初,方济各会教士法国人卢勃鲁克奉命以单纯传教士的身分前往撒里答处,随行者有教士、教会执事和译员各一人,圣路易让他带给撒里答的信只是证明其身分,请求准许留在蒙古境内传教,实际上交待的任务是探明各方面情况,随时详细报告。卢勃鲁克一行从地中海东岸先至君士坦丁堡,渡过里海,到达顿河下游撒里答营帐,撒里答命其往见拔都(驻伏尔加河下游萨莱城),拔都派人送他们去和林朝见大汗蒙哥。其年底,到达和林南大汗冬营地。次年4 月,随蒙哥至和林城。蒙哥多次召见卢勃鲁克询问来使目的和彼国情况,他坚持自己不是法国国王的使者,只为传教而来。在蒙古汗廷期间,他曾奉命为皇家祈天祝寿,并参加了一次宗教辩论。8 月,启程回国,蒙哥交给他一封致法国国王信带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