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亚美尼亚文资料《海屯行记》系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Hethum I ,1224—1269 在位)赴蒙古朝见大汗的往返旅程记载。小亚美尼亚(西利西亚)是小亚细亚东南部的基督教国家,1244 年归附蒙古,成为臣属国。1254 年春,海屯一世遵从拔都之命亲身入朝蒙古大汗。他与随臣经大亚美尼亚、谷儿只境,过高加索山,5 月至拔都营帐(伏尔加河下游)谒见,然后渡扎牙黑河(今乌拉尔河)东行,9 月到达蒙哥汗廷(哈剌和林)朝见、贡献,得到蒙哥颁赐的庇护诏书;11月离汗廷西还,经畏兀儿、河中地区、波斯北境、阿塞拜疆和大亚美尼亚,行程8 个月,回到本国。这篇《行记》收录在其随员、历史家乞剌可思·刚扎克(Kirakos of Gandjak,1201—1272)所著的《亚美尼亚史》中,因记载行程尤其是回途所经各地地名甚详,作为十三世纪东西交通和中亚地理的重要资料早就受到学者的注意,先后被译成俄、法、英、德各种文字。以前,布莱资奈德(E.Bretschneider)的英文译注(收在《中世纪研究》第1卷,1910)最通用,有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收)、唐长孺(《海桑东游录》,载《国学论衡》,1935 年)汉译本。1964 年波义耳(J.Boyle)在《中亚杂志》发表的英文译注,利用了1961 年出的乞剌可思《亚美尼亚史》原文精校本,并吸收了巴托尔德、伯希和、米诺尔斯基、哈密尔顿等人的新研究成果,是最佳译本(有何高济汉译本,1981 年中华书局出版)。《亚美尼亚史》乞剌可思的《亚美尼亚史》是蒙古征服时代亚美尼亚历史家的多部同类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书中除收有上述《海屯行记》外,还有得自亲身见闻(乞剌可思本人曾被蒙古人俘虏)的关于蒙古征服西亚史事以及蒙古人面貌、习惯、语言等多方面情况的珍贵记载。其他历史家如瓦尔丹(VardanVardapet,1200 或1210—约1270)、斯蒂潘(Stephan Orbelian)、森帕德(Sem-pad of Connetable)等人的亚美尼亚编年史著作也都含有不少有价值的蒙元史史料。都洛里埃(E.Dulaurier)的《亚美尼亚史家所载之蒙古人》(《亚洲杂志》1858、1860)摘译乞剌可思、瓦尔丹书有关章节为法文;帕特卡诺夫(К.П.Патканов)的《根据亚美尼亚史料的蒙古史》(Ⅰ,Ⅱ,1873,1874)摘译乞剌可思、瓦尔丹、斯蒂潘书中有关部分为俄文;A.Г.Галстян从十几种十三到十四世纪亚美尼亚编年史及其他文献手稿中辑录有关资料译为俄文,编成《关于蒙古人的亚美尼亚史料》(1962,莫斯科)。
《引弓民族史》另一种重要的亚美尼亚文史料是格里哥尔·阿堪赤(Gri-gor ofAkanc,1250—1335)的《引弓民族史》。帕特卡诺夫于1870 至1871 年出版了此书的原文刊本和俄文译注本,题为《僧侣马迦基的蒙古史》,但根据的是一种很晚的有破损的手抄本。晚近,布雷克( R.P.Blake)与弗莱(R.N.Frye)利用耶路撒冷亚美尼亚修道院收藏的更好的古手稿(写于1271年,有1870 年刊本)为底本进行校订,出了新的原文与英文译注合璧本(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949)。据其考订,此书著者并非马迦基,而是格里哥尔;他不是蒙古征服事件的目击者,其书主要取材于著名亚美尼亚长老、史家瓦纳堪(Vanakan Vardapet,乞剌可思和瓦尔丹的老师,曾被蒙古人俘虏)的一部已佚历史著作,并加进了他自己掌握的资料。书中着重记述了蒙古西征军统帅绰儿马罕、拜住和伊利汗旭烈兀、阿八哈对西亚各国的征服和统治,尤详于谷儿只、小亚美尼亚史事,迄于海屯一世去世(1271)和其子列昂三世(Leon Ⅲ,1269 年奉阿八哈汗之命嗣父位)在位初年。《东方史精华》历史家海屯(Hethum patmich)著有《东方史精华》(LesFleurs desHistoire de la terre d’orient)。海屯是小亚美尼亚王海屯一世之侄,格里哥斯(Grig os)公国王公,1305 年向国王海屯二世交还封国,出家至塞浦路斯为僧。不久赴法国阿维尼翁晋见教皇,教皇克力门五世授以普瓦提埃(Poitier,在法国西部)修道院,1308 年于此去世。其书系1307 年著成于普瓦提埃(以法语口授),分60 章,包含亚洲诸国志、蒙古诸汗史、圣地及东方基督教情况三部分,对蒙古与小亚美尼亚关系记载尤详。有多种法文、拉丁文抄本。玉尔曾摘译其第一部分中的“中国”章为英文,编入《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刊本有1906 年巴黎出版的《十字军历史家丛刊(亚美尼亚文献Ⅱ)》本。
第五节叙利亚文史料《东方总主教雅八剌哈与巡视总监列班扫马传》十四世纪前期一位佚名聂思脱里派教士所著。列班扫马( RabbanSawma,1230-1294),大都人,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士,大约在1275 年与其弟子、东胜洲人马忽思(Marqos,1245-1317)决意同赴耶路撒冷朝圣。他们循陆路西行,至蔑剌哈城(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谒见了正在该城的聂思脱里教会总主教马儿·腆合,得到他的谕令,参观了报达(巴格达)和西亚许多地方的修道院与先贤圣迹,但因伊利汗国与马木鲁克王朝的敌对关系,未能去耶路撒冷。马儿·腆合授马忽思为“契丹”与汪古教区主教(易名雅八剌哈Yahbh Allaha),列班扫马为巡视总监,命他们东归主持教务,但由于中亚有战事而中途折回。1281 年马儿·腆合亡故,马忽思被选为总主教(称雅八剌哈三世),他一直得到伊利汗的优遇,在聂思脱里教会事业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列班扫马于1287—1288 年奉阿鲁浑汗之命出使拜占廷(君士坦丁堡)、罗马教廷、法国(巴黎)和英国(至当时英王爱德华驻地、法国西部之波尔多);从欧洲归来后,先后主管桃里寺(Tabriz,伊利汗国都,今大不里士)、蔑剌哈教堂,1293 年至报达辅助总主教。此书佚名作者应是雅八剌哈身边的亲信教士,所撰“雅八剌哈三世传记”叙事甚详;其述他们师徒二人由大都至西域各地的旅行经历和列班扫马的欧洲之行,出自列班扫马的旅行记(由波斯文节译为叙利亚文)。第一个原文刊本是1888年由贝占神父( P.Bedian ) 在巴黎出版的; 1895 年法国学者夏博(J.B.Chabot)出了法文译注本。同年,贝占得到更好的抄本,又出了第二版(修订本);1928 年出的布治(E.A.Budge)英译本,系据贝占修订本与其他抄本校勘后译成,题为《中国皇帝忽必烈汗的僧侣》,有一篇很长的绪言,引用其他史料(如把·赫卜烈思《教会编年史》关于两位僧侣系奉忽必烈之命西来朝圣的记载),对本书内容作了扼要考述,并略叙东方聂思脱里教派情况,但译文无注释。1958 年又有彼古列夫斯卡娅(Н.В.Пигулевская)的俄文译注本。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