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62天前 | 288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时,元朝政治已十分腐败。至正四年的黄河决口造成中下游“方数千里”严重受灾,随后又连年水旱,使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各处饥民、流民不时起事,国家税赋收入减少,而经费开支却愈益浩大。九年,脱脱复任中书右丞相,亟欲有所作为,而如何解决财政困窘便是一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变更钞法之议又被提了出来。

  至正十年四月,左司都事武祺建议变更钞法。武祺前曾进言:“钞法自世祖时已行之后,除拨支钞本倒易昏钞以新行用外,有合支名目,于宝钞总库料钞转拨,所以钞法疏通,民受其利。比年以来,失祖宗元行钞法本意,不与转拨,故民间流转者少,致伪钞滋多。”(《元史·食货志一》)遂准其言,凡合支名目,于总库转支。武祺之言并不符合世祖以来钞法的实际情况。考中统钞法初行,曾规定“总库印到料钞,除支备随路库司关用外,一切经费虽缓急不许动支借贷”(王恽《中堂事记》),最初十余年遵行惟谨,军国经费皆于差发课内支使,不轻易动用总库料钞,故钞币发行有节,信用甚高,流通亦畅。后当权者不计出入,一切经费随意支用新印料钞,以致滥印滥支,造成通货膨胀。这是世祖后期以来历次钞法败坏的重要原因,所以议者多反对动用钞本。为了反驳这种意见,武祺还特著《宝钞通考》一书(今不存,《四库总目提要》政书类存目有概略介绍),“历考中统以后八十余年钞法”,大旨是申述其流转钞多则钞法通、少则钞法坏的显然是极为片面的观点。据此书所载统计数字,数十年中总印钞5905 万余锭,总支(投放)① 《滋溪文稿》卷二六。

  ② 黄溍:《揭傒斯神道碑》,《黄金华集》卷二六。

  ③ 杉村勇造:《元公牍零拾》,《服部先生古稀祝贺纪念论文集》。

  5620 余万锭,总烧(昏钞)3600 万余锭,则除库存280 余万锭料钞外,尚有约2000 余万锭在行用中,怎么能说“流转者少”?显然,由于当时财政困窘,当政者想采取至元中阿合马的做法,直接动用总库印到料钞支发一切经费而不必受岁入的限制,武祺遂曲为之说以迎合其意。但一味依赖动用钞本无异于饮鸩止渴,必然导致钞法愈坏,于是又提出变更钞法的主张。

  其年十月,吏部尚书偰哲笃也建议变更钞法。他们的方案大略是:改印新交钞并铸至正铜钱,钱钞兼行,以交钞为母,一贯权铜钱一千文,而钱为子;新钞、旧钞、至正钱、历代铜钱通用。诏命中书省、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集议。由于变钞符合丞相脱脱之意,众皆唯唯,不敢出一语,独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吕思诚表示反对,监察御史秉承当权者之意劾吕思诚狂妄。遂定变钞之议,奏准颁诏实行。其法为:(1)发行至正印造中统交钞(据现存实物,其正面钞名仍为“中统元宝交钞”,背面印“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字样及交叉钱贯图形),一贯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钞二贯;(2)铸造“至正通宝”钱(据现存实物,正面文为汉字楷书,背面上方有八思巴字地干纪年;又有折二、当三、当五、当十等大钱,背面有八思巴字及汉字数码),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3)至元宝钞通行如故。遂置诸路宝泉都提举司于大都(取代原诸路宝钞都提举司),下属有鼓铸局、永利库,掌鼓铸至正铜钱、印造交钞。十一年十月,又置宝泉提举司于河南行省及济南、冀宁(太原)等处,凡九所,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各一所①。

  变更钞法后钞的印造数,仅《元史·顺帝本纪》载有至正十二年正月和十三年正月各“诏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十万锭”,以及十五年十二月“以诸郡军储供饷繁浩,命户部印造明年钞本六百万锭给之”,显然是记载有阙。至正钞、钱法实行不久,果如吕思诚所料,因新旧钞、钱兼行,有轻重、虚实之殊,造成了货币流通的混乱。时人王祎作《泉货议》云:“顷岁以中统交钞重其贯陌,与至元宝钞相等并行,京师复铸至正新钱,使配异代旧钱,与二钞兼用。其意殆将合古而达今,而不知适以起天下人心之疑。夫中统本轻,至元本重,二钞并行,则民必取重而弃轻;钞乃虚文,钱乃实器,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实。故自变法以来,民间或争用中统,或纯用至元,好恶不常。以及近时,又皆绝不用二钞,而惟钱之是用。”②据叶子奇《草木子》载,至正印造中统交钞“料既窳恶易败,难以倒换,遂涩滞不行。及兵乱,国用不足,多印钞以贾兵,钞贱物贵,无所于授,其法遂废。”这里指出了至正钞法败坏的两个原因:一是所用料纸极差,“用未久辄腐烂,不堪倒换”,一是多印滥支,钞值大贬。由于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事频繁,军费激增,而大片地区沦为争战之地或落入农民军之手,使政府税赋收入锐减,惟赖多印钞币以给之,又需要广籴粮米诸物供给京① 参见《元史》的《顺帝纪》、《食货志》、《百官志》。

  ② 《王忠文公集》卷十二。

  师,还有奢侈的宫廷消费,赏赐诸王贵族和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等,各项经费均极浩大,动辄十、百万锭,是以“钞币倍出,物重钞轻”①。虚钞泛滥,钞值随贬,所规定的一贯钞权铜钱一千文,一开始就是不能兑现的空文,到至正十二年,一些地方一贯只值钱14 文②。时人孔齐《至正直记》卷一历述钞法崩坏过程云:“至正壬辰,天下大乱,钞法颇艰;癸巳又艰涩;至于乙未,将绝于用。遂有观音钞、画钞、折腰钞、波钞、糜不烂之说。观言钞,描不成,画不就,如观音美貌也。画者,如画也。折腰者,折半用也。波者,俗言急走,谓不乐受即走去也。糜不烂,如碎絮筋渣也。丙申(十六年)绝不用,交易惟用钱耳。”可见至正钞法甫行二、三年即涩滞不通,才七年竟化为无用之废纸。《元史·食货志》对至正钞法有一段很精当的概括:“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胜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实行了近百年的元朝钞法,就这样先于元朝的灭亡而灭亡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