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10天前 | 406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宋政权的皇帝,韩林儿负责下达诏书,建立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任命各级官员。如龙凤二年(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克集庆(今① 高岱:《鸿猷录》卷二《宋事始末》。

  江苏南京)。七月,宋政权立江南行中书省、江南行枢密院,韩林儿以朱元璋为行省平章、郭天佑为左丞,以后韩林儿又升元璋为行省左丞相、吴国公,元璋虽不断壮大,仍奉龙凤为正朔。益都行省约建于龙凤三年,韩林儿任命毛贵为平章;淮安行省约建于龙凤二年,韩林儿任命赵君用为平章;辽阳行省约建于龙凤五年初,韩林儿先后任命毛居敬、潘诚(破头潘)、沙刘、关铎(关先生)等为行省平章;曹州行省约建于龙凤三年初,武某为行省丞相。宋政权迁都汴梁后,北方红巾军势力发展至顶峰,但从龙凤四年七月开始,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等开始大举反攻。当时三路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造成兵力分散,陷汴梁于无援之地。次年五月,汴梁被围。八月,汴梁城破,刘福通护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奔安丰,林儿妻及诸官员家属数万人、官兵五千人被俘,符玺、印章、官库被夺,宋政权遭到严重破坏。

  韩林儿到安丰后,由于兵力丧失大半,已不构成对元廷的威胁。察罕帖木儿把进攻重点放在山东红巾军方面。韩林儿名义上仍为宋政权皇帝,因而曾多次下诏加封朱元璋官职,而元璋直至龙凤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下达命令仍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用龙凤年号。

  龙凤九年(1363)二月,张士诚遣其将吕珍攻安丰。安丰被围日久,“城中人相食,有尸埋于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为丸,用人油炸而食之者”。(《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引俞本《皇明纪事录》)。小明王在城中号泣,刘福通遣人求救于朱元璋。刘基谏曰:“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刘辰:《国初事迹》)朱元璋不听,率徐达、常遇春等击吕珍。吕珍得到庐州左君弼支持,极力拒守,被元璋军击败,吕珍与左君弼逃遁。朱元璋遂救出韩林儿与刘福通。元璋拟将林儿安置于应天(朱元璋占领集庆后改名),诸将亦议于中书省设御座奉林儿,刘基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鸿猷录》卷二《宋事始末》)密陈“天命”所在,元璋领悟。遂“设銮驾伞扇,迎驻滁州,创造宫殿居之,易其左右宦侍,待之甚厚”。是年三月三十四日,小明王内降制书,赠元璋三代:曾祖考九四公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侯氏吴国夫人;祖考初一公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妣王氏吴国夫人;考五四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

  龙凤十年(1364)正月,朱元璋在取得鄱阳湖大战胜利后,即吴王位。

  这时,宋政权已名存实亡,但元璋仍奉之为正朔。十二月十二日,朱元璋在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命廖永忠自滁州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船至瓜步(今江苏六合南),将他们溺死。①韩氏君臣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的作为,史家历来有较公正评论。《国初群雄事略》引李文凤论曰:“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明史·韩林儿传》赞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

  第二节刘福通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人。

  元朝末年,由于权臣专权,官贪吏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北方白莲教主韩山童以宣传白莲教的方式广收门徒,刘福通与罗文素、盛文郁、杜遵道、王显忠、韩咬儿等成为韩山童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

  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深达二丈许,白茅堤、金堤先后北决,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苦难。“至正四年,河南北大饥,明年又疫,民之死者半。..民罹此大困,田莱尽荒,蒿藜没人,狐兔之迹满道”。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威胁两漕盐场,直接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右丞相脱脱决定采纳贾鲁的治河方案,开凿自黄陵岗南至白茅、黄固、哈只口,西至阳青村,共280里新河道,然后塞南行之旧河道,使黄河由新凿之河道至哈只口进入故道,东去徐州,合淮河入海。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13 路15 万民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18 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发动农民起义。

  五月初,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刘福通等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自称南宋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正当起义即将举行之时,县官派兵前来镇压,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奔武安(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或称红军;起义军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