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61天前 | 260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塔剌思忽里台大会决定,察合台汗国可越阿姆河南侵,向伊利汗国掠夺土地人口,海都则提供兵员支持。1270 年八剌发动入侵伊利汗国之战,海都派出宗王察八惕和钦察率军支援,并授意他们相机撤回。西征军攻入呼罗珊后,察八惕和钦察先后退回,使八剌孤军深入,最后被阿八哈战败。

  八剌在也里城下战败后,察合台、窝阔台两汗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双方名义上还互称安答,但实际上八剌的军队给养,一切仰赖海都,海都也如主子对待附庸一样,对八剌下达指令,为他划定驻冬区域。八剌得到海都的给养后,重新聚集力量,于次年出动人马进至察赤之地,追讨企图投奔忽必烈的诸王,并派其弟牙撒兀儿出使海都要求援助。海都下令囚系牙撒兀儿,召集诸王大将历数八剌的“罪恶”,拟定乘机以武力解决八剌的计划,暗中调集军队,借口前来增援向八剌驻地开进,很快包围八剌的营帐。回历670 年初(1271),八剌因心悸发作在海都到来的当夜死去。八剌死后,察合台汗国迅速衰落,察合台后裔诸宗王向海都表示臣服。海都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变察合台汗国为附庸,择定撒班之子聂古伯立为汗。阿鲁忽诸子、术伯、合班与八剌诸子对海都所为不满,在不花剌到忽毡之间的地区进行反抗活动,被海都击败。术伯和合班反抗海都失败后投向元朝,受命驻防西疆,一直受到信用。

  举兵反叛在向西争霸的同时,即至元五年(1268),海都举兵反忽必烈,从阿力麻里东进至按台山,进攻依附于玉龙答失的纳邻部民。受到那木罕的迎击。那木罕获胜后,即向西发展,占据阿力麻里,海都继续向西溃逃二千余里。至元八年(1271),那木罕建幕廷于阿力麻里。忽必烈为控制这一地区不断增强那木罕的力量,除了补给装备之外,还于至元十二年春诏丞相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皇子北平王出镇北围”①。大军出动之前,忽必烈派昔班出使海都,诱使海都同意罢兵置驿,但丞相安童违约对窝阔台后裔宗王禾忽发动突袭,尽获其辎重,迫使禾忽举兵叛乱,切断河西通达西域的道路,占领今天山以南地区。同年(1275),都哇率大军围攻火州城,因河西交通为禾忽叛军阻断,斡端和可失哈耳等地也陷于禾忽之手,元廷无法增援。火赤① 《史集》第3 卷俄译本,页107—111;《瓦萨甫史》第1 卷德译本,页130—132。塔剌思大会是一次没有大汗或朝廷代表参加的、西北诸王为调停他们之间的纷争及划分势力范围而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会上西北诸王的发言中所表达的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同样尊荣,应该各有兀鲁思的想法,清楚地表现出阿里不哥之乱结束后,立足于西域的术赤、窝阔台、察合台三系宗王对蒙吉国前途的看法,这是标志着蒙古国最终分裂的一次重要事件。

  ① 元明善:《丞相东平忠宪王碑》,《元文类》卷二四。

  哈儿亦都护只得纳女求和。

  次年,驻守在阿力麻里的元军中的以昔里吉为首的一些诸王,因丞相安童分配给养不均,发动叛乱,械系忽必烈之子那木罕和丞相安童,把安童送赴海都处、那木罕送赴蒙哥帖木儿处囚禁起来,企图与海都结盟。但海都按兵不动,打算坐收渔利。这一年,昔班再次出使海都,召海都入朝,并威胁“苟不从”,将出动“诸王蕃卫之兵”征讨。海都“辞以畏死不敢”。时忽必烈正忙于灭宋,没有足够的力量用兵于西北,派出铁连出使海都。铁连归来后报告:“海都兵繁而锐,不宜速战,来则坚垒待之,去则勿追,自守既固,则无虞矣”(《元史·铁连传》)。此议得到了忽必烈的批准。这就定下了元朝承认海都在扩张过程中获得的权益,不主动对海都采取重大军事行动,而在西北地区取守势的基本国策。在昔里吉侵入漠北时,海都坐观其变,至元二十一年(1284),海都还主动放回被扣押于其处的皇子那木罕和丞相安童,以表示和平的诚意。

  禾忽叛乱以后,海都已把天山以南诸绿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元朝展开了反复争夺,元廷也无意轻易言退。至元十三年(1276)朝廷又开始向斡端一带派出驻军。元灭宋后,朝廷腾出手来对付西北叛王,至元十五年(1278)元戍军在阿老瓦丁的统领下再度回到斡端。至元中,元廷不断对斡端一带戍军补给军事装备,增派援军。因为沿天山南麓的道路为海都切断,为了保证与内地的交通,除了原有的水路驿站外,元廷于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设罗卜等驿站,使河西西行至罗卜,沿今车尔臣河行,顺今塔里木盆地南沿至斡端的道路畅通。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廷又在这条驿路沿线设立了怯台、阇缠等站,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元廷的这些措施未能阻止海都对斡端一带频繁袭扰。《元史》记载,至元十八年(1281),刘恩奉命进驻斡端,次年又有诸王合班、元帅忙兀带、不花帖木儿等至其地,这几支军队曾在当地与海都集团中以兀庐、玉论亦撒、八巴等人为首的军队反复作战,并得到元廷的援兵,终因不敌,于至元二十年(1283)冬左右被迫撤回内地。至元二十六年(1289),朝廷决定放弃斡端。海都在西北地区的势力日益增长,而元朝又难以在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绿洲地区维持一支大军防其入侵,这是元廷从斡端撤出的主要原因。

  在元朝大力向西发展的时代,汉文史料上经常出现斡端、可失哈耳等地名,而这一时期这些地名在穆斯林史料中则很少出现。元朝退出斡端后,这一带的地名又重新在穆斯林史料中出现。据札马剌·哈儿昔记载十四世纪初,海都曾命麻速忽后裔治理可失哈耳。汉文史料和穆斯林史料对这一地区记载的时间上的互相衔接,正反映了元朝与西北诸王对这一地区统治权交替的历史事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