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广西镇安府知府期间,赵翼还参加了清朝政府组织的征缅之役。乾隆三十三年春,清政府第一次征缅失利,将军明瑞阵亡。接着,乾隆帝又委派大学士阿里衮指挥作战,并降旨令赵翼赴滇参赞军事。是年夏,赵翼遵旨至滇。秋冬之际,随阿里衮出边巡视,“渡怒江,逾高黎贡山,历龙陵、腾越,遍巡南甸、干崖、盘达、芒市、遮放各土司及虎踞、万仞、铁壁等关,周览形胜,询悉夷情,为进兵计”③。在大军征缅时,赵翼负责“守大营,护将印,一切缓急,皆得便宜从事”④。一年之后,赵翼才奉旨返回镇安府任所。前后一年的南疆军戎生活,不但使他对此次战争的始末了如指掌,为他后来撰写《皇朝武功纪盛》一书中的《平定缅甸述略》一节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大大丰富了他的阅历,为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
乾隆三十七年冬,赵翼在贵西兵备道任上因广州谳狱旧案复发而受到降级调用的处分。他在广州知府任上时,已对官场生活感到厌烦,曾呈请返里养亲,此刻,又遭挫折,赵翼的这一意愿更为坚定,乃不顾上司和同官的劝留,于是年冬解任返里,从而结束了他的近二十年的仕宦生涯。
弃职里居之初,赵翼足不出户,“视膳之暇,手一编,披阅不辍”①。在阅读大量文史古籍的基础上,撰成了《陔余丛考》一书。该书共四十三卷,五十余万言,以笔记形式对中国古代典籍、历史事件和历史掌故进行了研究。他善于读书,深于思考,所探讨之问题,多为前人所未发。其中谈史部分不少内容后来又加以扩充收入《廿二史札记》一书。该书是作者任地方官多年后初返学术界时所作,所以内容似显芜杂不专。十几年后,赵翼将此书付印,遂流行于世,成为一部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力作。
作为一个封建文人,赵翼在弃职归养之初,确曾有超世离俗之感。但是,一个时期之后,单调的里居生活又使他感到寂寞乏味,又勾起了他对早年官宦生活的留恋。因此,在其母去世三年守丧期满之后,即乾隆四十五年,赵翼曾于乾隆帝南巡之时迎驾宿迁,想赴京补职,但终因病未能成行。赵翼未能再入仕途,对他来说虽然是件不无遗憾的事情,但是与宦海绝缘的客观环境却给他读书治学以极为充裕的时间。乾隆四十九年以后,赵翼又应两淮盐运使全德之请,长期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这个书院丰富的藏书和浓厚的学术空气都极大地促进了他专心进行学术研究。这时,赵翼“息意荣进,专以著述自娱”①,完成了自己的考史名著《廿二史札记》的主要部分。
《廿二史札记》一书是反映赵翼史学成就的代表作。全书三十六卷,补①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五年庚寅。
②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七年壬辰。
③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三年戊子,《赵瓯北全集》第1 函第1 册。④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三年戊子,《赵瓯北全集》第1 函第1 册。①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三十八年癸巳。
①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四十五年庚子。
遗一卷,列条目五百四十四条,对中国封建社会成书的二十四部官修正史和其中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逐一进行了考证、分析和评论。因为《旧唐书》、《旧五代史》当时尚未被官方列入正史,故称《廿二史札记》。其中,考证二十四史著述情况部分,对各书的撰者、编修过程、成书年代、所据材料、史料价值等重要问题系统地进行了一番审核,为后人了解历代正史的编撰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和事件,赵翼或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就各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②,在其记载歧异处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或于传统研究方法之外另辟蹊径,针对“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的重大历史问题③,将散见资料集中之后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各代政治之利弊和兴亡之原因。所有这些,不但使该书在史学研究范围上较之同时代考史各书更宽广,也使该书在史学研究方法上超出了同时代的许多著作。该书于嘉庆初赵氏自刻行世后,一百多年来,多次再版,久传不衰,在史学研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台湾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赵翼一度中辍讲学而应浙闽总督李侍尧之请参赞军事,协办军需。事平之后,赵翼仍回安定书院,着手将康熙平定“三藩”以来清政府对内对外进行的几次大的军事行动过程编为一书,题为《皇朝武功纪盛》,将之刻印行世。该书凡四卷,三万言。赵翼修撰此书之目的是,“铺张鸿庥,扬厉伟绩”①,宣扬清朝统治者的赫赫武功,本不足取。诸如《平定三逆述略》、《平定两金川述略》、《平定廓尔喀述略》,所记或系抄录文汇阁藏书,或依据传闻,史料价值也不甚高。但其中的《平定准噶尔述略》、《平定缅甸述略》、《平定台湾述略》,或因作者当年亲手经办过、或者亲自参加,因而记叙较确,有着较高的价值。
赵翼的治学成就又不限于史学方面,在文学创作上,他也有一些进展。
他早年本以诗文而知名于世,中年以后,虽转而治史,但对文学创作却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乾隆五十七年冬,在著成《皇朝武功纪盛》一书后,赵翼辞去安定书院讲习职务而返回故里,优游林下,兴致勃勃地遨游了江南各名胜古迹。远至浙江杭州,近则苏州、江阴、镇江、扬州、南京等地,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样,他在诗歌创作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意境。在创作数量上远远超出了中年以前,在语言上也一改早年用典过多的旧习。其中个别诗篇意境深远,让人百读而不厌。如《论诗》一首: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②读来既朗朗上口,又富于哲理,直可以与历史上第一流作家最优秀的作品相媲美。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