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10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18天前 | 72349 次浏览 | 分享到:

  钱大昕集中精力撰著和整理其主要学术著作如《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等书的同时,在古典文献的整理和舆地、金石的研究方面也不断取得新成就。乾隆五十四年和乾隆五十九年,钱大昕先后校勘印行了《风俗通义》和《长春真人西游记》两书。其中《长春真人西游记》成书于蒙元早期,保存了蒙古帝国兴起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资料。但元末以后,此书失传,以致《四库全书》不收,《总目》不录,闻其名者甚至以为即是吴承恩的《西游记》。乾隆五十九年,钱大昕与段玉裁等在苏州玄妙观所藏《道藏》中发现此书,将之抄出加以校勘后刊印,始重与世人见面,从而为元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在舆地研究方面,乾隆五十二年和嘉庆六年(1801),他不顾病后体虚,两度应邀赴浙江总修《鄞县志》、《长兴县志》两书。在金石研究方面,继乾隆三十六年刊行《金石文跋尾》六卷之后,钱大昕又多方搜求拓文多种并一一考订,先后编订并刊行了《续刊金石文跋尾》七卷(乾隆四十六年)、《三集》六卷(乾隆五十三年)、《四集》六卷(嘉庆八年),并将一生搜集之金石碑刻编为《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八卷(乾隆四十七年)和《附录》二卷(乾隆四十九年)。总计钱大昕一生收藏之碑刻拓本不下两千余通,其时代上自秦汉,下迄宋、元,所作跋文八百余篇。所有这些,都反映了钱大昕一生学术成就斐然,为后世保存和①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3《钱大昕》,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② 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上海书店1983 年版。

  积累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钱大昕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至乾隆末年,已经成为全国学术界所景仰的大师和巨子,远近学者求教学问、请作书序之书信纷至沓来,通家子弟求作先人墓志者不绝于途。因此,钱大昕于教学、著述之外,还写下了大量的序跋、信札、传记、墓志铭等,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留下了可贵的资料。钱大昕知识渊博,擅长考据,其中不少篇章还与《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两书一样有见地。这些文章,在他去世两年之后,由其门生后人汇编为《潜研堂文集》。

  乾隆四十九年,钱大昕以劳累过度,一度曾患疯瘫,几乎不起。病愈之后,他不顾体虚和衰老仍著述不辍,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完成学术专著多种。这时,嘉庆帝曾询问他家居情况,有意劝他重新出仕,钱大昕婉言谢绝了。嘉庆九年(1804)十月,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一代大师钱大昕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第三十九章赵翼第一节早年生活赵翼,字耘崧,又作云松,号瓯北,雍正五年(1727)十月出生在江苏阳湖(今属常州市)。据《瓯北先生年谱》所载,其祖上为赵宋皇室后裔,元、明两代仍有显宦,入清以后,赵氏一家日渐衰落,远非昔日可比了。曾祖赵州、祖父赵福臻都终身不仕,至赵翼之父赵惟宽主持家计时,全家仅有“老屋七间,田一亩八分”①,已经沦落为社会下层的一员了。

  赵翼生长在一个半耕半读的塾师之家。早在他三岁时,叔父教他识字,六岁时又由父亲携至所在塾馆诵读《名物蒙求》、《性理字训》及《孝经》、《易经》等。他天分甚高,学习很努力,十二岁时便已能操笔为文,而“落笔处往往出人意表”②。此时,他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诗歌、词赋、古文、骈文无所不爱,无所不作,而且每以所作而沾沾自喜。父亲对此虽颇欣赏,但因当时科举考试并不以诗取士,因而常常禁止他读诗,督责他去作一些以备科举考试时用的八股文章。尽管如此,他仍为兴趣所驱而私自从事文学创作,“衬书布下杂稿常数十纸”①。不久,父亲去世。他为一家生计不得不继承父业,开馆授徒,转而习作八股。他考中秀才后,也仍未因此中辍学诗词和创作。数年之间,他“泛滥于汉魏唐宋诗古文词家,兼习为词曲”,“所著不下五、六寸”②。这样,他通过个人的刻苦努力,丰富了知识面,锻炼并提高了写作技巧,为以后的仕宦生涯和学术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①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六年辛酉,见《赵瓯北全集》第一函第一册。

  ②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五年庚申。

  ①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五年庚申。

  ② 《瓯北先生年谱》乾隆九年甲子。

  第二节仕宦与著述乾隆十四年(1749),二十三岁的赵翼因“失馆无以自给”,便入都求职③。作为一个贫寒的青年儒生,他的经历远非如《瓯北先生年谱》所称:“声名一日动辇下”、名公巨卿争相罗致那样的简单顺利,而是倍经坎坷,饱尝酸辛。在从江南北上的旅途中,赵翼囊中空空,不得不“附一贵人舟”,住在高不满四尺的柁楼之上④。入京之初,又一度在户部尚书尹继善府邸客居待试博学宏词科的穷亲戚刘午岩那里寄居⑤。因而,在这一时期他所作诗篇里,充满了对早年怀才不遇的古代名人如苏秦、张良、韩信、班超、吕蒙正等人的同情,而这些名人不畏艰险的自我奋斗精神,也给身处逆境的赵翼以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大约是那个寓居北京的亲戚刘午岩为之辗转请托的缘故,至京一段时期后,赵翼被刑部尚书刘统勋罗致其家纂修《国朝宫史》。该书是乾隆七年奉敕纂修的,乾隆十五年初稿告成。乾隆二十四年又以原书简略而对之进行增修,至乾隆二十六年始成一详备之书。就增修后的全书来看,共分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等六部分,是关于清朝建国后内廷典礼制度的一部专史。赵翼参与撰修工作是在乾隆十四、五年中举前后,而此时初稿已近完成。可以推知,赵翼在此书形成中不过是一般纂修甚至缮写人员。尽管如此,赵翼在北京却总算谋得了衣食。而且他初次参与修史,这对后来赵翼从事史学研究也不无一定影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