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二、三、四、五、六
来源: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788天前 | 65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塘向契丹王以儿子自称,但自谓深爱中国并关心国家之太平与百姓之幸福。他自称

“儿皇帝”,称契丹王为“父皇帝”。他在世之时,使中国形成分裂,获取外族之

赞美。但是国家应当慎谋严防有此等情形出现。不论古今,在中国总是有打着爱国

旗号的汉奸,只要自己能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便在救国救民的堂皇名义之下,甘心

充当异族的傀儡。石敬塘后来以“儿皇帝”之身,为“父皇帝”所废,羞愤而死,

此一事实并不足以阻止十二世纪时另一傀儡张邦昌之出现。而在张邦昌失去利用价

值后,立即被推翻,弃之如敝展,但并不足以阻止清末另一个汉奸吴三桂向关外借

兵,进入长城,让满州人毁灭了中国政府。宋朝因此在河北南部的大名府,建立了

北京,遏止北方异族的南侵。

    开封是中国首都大城,保有皇都的雄伟壮丽,财富之厚,人才之广,声色之美,

皆集于朝廷之上。城外有护城河围绕,河宽百尺,河的两岸种有榆树杨柳,朱门白

墙掩映于树木的翠绿之间。有四条河自城中流过,大都是自西而东,其中最大者为

洋河,从安徽河南大平原而来的食粮,全在此河上运输。河上的水门夜间关闭。城

内大街通行,每隔百码,设有警卫。自城中流过的河道上,架有雕刻的油漆木桥相

通。最重要的一座桥在皇宫的前面,乃精心设计,用精工雕刻的大理石筑成。皇宫

位于城市之中央。南由玄德楼下面的一段石头和砖建的墙垣开始,皇宫的建筑则点

缀着龙凤花样的浮雕,上面是光亮闪烁的殿顶,是用各种颜色的琉璃瓦建成的。宫

殿四周是大街,按照罗盘的四角起的街名。皇宫的西面为中书省和枢密院。在外城

的南部,朱雀门之外,有国子监和太庙。街上行人熙来攘往,官家的马车,牛车,

轿子——轿子是一般行旅必需的——另外有由人拉的两轮车,可以说是现代东洋车

的原始型,这些车轿等在街上川流不息。坐着女人的牛车上,帘子都放了下来。在

皇城有个特点,就是必须戴帽子,即使低贱如算命看相的,也要打扮得像个读书人。

    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

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

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

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藉以防止纳

贿或询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

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

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闺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

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

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

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

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

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

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

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

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0 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

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

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

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

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

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

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

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

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

东坡:

    “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

    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

    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

“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

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

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

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