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 七到十一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75天前 | 33091 次浏览 | 分享到:

看见苏东坡在夏天一人赤足走上山去。他向和尚借一个躺椅,搬到附近竹林下选好

的处所。他全无做官的架子,脱下袍子和小褂,在下午的时光,赤背在躺椅上睡觉。

小和尚不敢走近,由远处偷看这位一代大儒,他竟而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情形。他

看见,也许他以为他看见,这位大诗人背上有七颗黑痣,排状恰似北斗七星一样。

老和尚又说,那就足以证明苏东坡是天上星象下界,在人间暂时作客而已。

    苏东坡在离开杭州之后,曾写了一首诗给晁端彦,概括叙述他出外游历的习惯,

那时晁端彦即将出使杭州,苏东坡写诗告诉他当注意的事。诗如下:

    西湖天下泉,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送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峨,安背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问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问自寅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由文学掌故上看来,苏东坡在杭州颇与宗教及女人有关,也可以说与和尚和妓

女有关,而和尚与妓女关系之深则远超于吾人想象之上。在苏东坡的看法上,感官

的生活与精神的生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人生的诗歌与哲学的看法上,是并

行而不悻的。因为他爱诗歌,他对人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又由于他爱

哲学,他的智慧之高,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他之不能忘情于女人、诗歌、猪

肉、酒,正如他之不能忘情于绿水青山,同时,他的慧根之深,使他不会染上浅薄

尖刻、纨绔子弟的习气。

    这个年轻耽于玩乐的诗人之态度,若予以最好说明,那就要看他怎么样使一个

道行高洁的老僧和一个名妓见面的故事了。大通禅师是一个持法甚严,道行甚高的

老僧,据说谁要到他的修道处所去见他,必须先依法斋戒。女人当然不能进他的禅

堂。有一天,苏东坡和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妓女。因为知道那位高僧的习惯,

大家就停在外面。苏东坡与此老僧相交甚厚,在心中一种淘气的冲动之下,他想把

那个妓女带进去破坏老和尚的清规。等他带着那个妓女进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时,老

方丈一见此年轻人如此荒唐,显然是心中不悦。苏东坡说,倘若老方丈肯把诵经时

用来打木鱼的木缒借给妓女一用,他就立刻写一首诗向老方丈谢罪。结果苏东坡作

了下面的小调给那个妓女唱: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缒,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退,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这正是戏

台上小丑的独白,甚至持法甚严的大通禅师也大笑起来。苏东坡和那个妓女走出禅

房向别人夸口,说他俩学了“密宗佛课”。

    把女人与和尚分开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国文学上是如此。和尚的故事,往往

是女人的故事,而女人的故事也往往是和尚的故事。在东方西方是一样,在一般世

俗人的心里,对那些独身主义者总是暗怀恶感,因为他们向天下宣称他们没有男女

之欢的生活,不同于一般人。而对独身主义者暗怀的恶感,就增强了薄伽丘《十日

谈》小说的流行。再者,和尚与女人之间的艳闻,比商人与女人之间的艳闻可就使

人觉得精彩多了。

    苏东坡做杭州通判时,有一次,他曾判决一件与和尚有关的案子。灵隐寺有一

个和尚,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栏院寻花问柳,迷上了一个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钱

财花尽,弄得衣衫褴楼,秀奴便不再见他。一夜,他喝得醉醒醒之下,又去找秀奴。

吃了闭门羹,他闯了进去,把秀奴打了一顿之后,竟把她杀死。这个和尚乃因谋杀

罪而受审。在检查他时,官员见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国,

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调查完竣,证据呈给苏东坡。苏东坡不禁把判决辞写成下

面这个小调儿: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空持戒。只因迷恋玉楼人,钨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和尚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像以上的这两首小调儿,因为是用当日的口头话写的,大

家自然口口相传,对这位天才怪诗人的闲谈趣语又加多了。

    在那些名人轶事中,有一本是关于苏东坡和他那喜爱寻欢取乐的朋友佛印的故

事。那时节,苏东坡对佛学还没有认真研究,在他四十岁以后,在黄州时,他才精

研佛学。黄州的几个和尚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后来他在靖江、金陵、庐山,又交了

些和尚朋友。那些人中,至少有两个——惠勤和参寥,是诗人学者,颇为人所尊敬。

更多